皮飛飛 祝志邦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454000
集體食物中毒發(fā)病突然,進展較快,具有病因相同和臨床癥狀相似等特點,是急診科常見疾病[1]。由于集體食物中毒患者成批出現(xiàn),醫(yī)院容易受到人力和物力等限制,使得搶救工作發(fā)生混亂,搶救效率較低。臨床護理路徑是通過制訂有時間性和計劃性的護理內容,保證醫(yī)療護理程序化和標準化,在國際護理中應用較為廣泛[2]。本文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集體食物中毒搶救,觀察其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批次共94例集體食物中毒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3]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劇烈嘔吐、腹瀉,伴有中上腹部疼痛;(3)發(fā)病時間為就餐后2~6h;(4)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其他類型中毒者;(2)不配合治療者;(3)中途轉院者。94例患者按照信封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例。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40.26±4.57)歲;觀察組:男23例,女24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9.97±4.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由護士長、科室主任及護理人員共同設計集體食物中毒護理路徑表,內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治療、用藥、護理評估、檢查、健康教育、患者治療結果、護理評價等,具體實施如下:(1)加強對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培訓,使其掌握護理路徑。(2)集體食物中毒患者入院后,急診科立刻進行護理分組,包括洗胃組、標本采集輸液組、護送分流組、記錄巡視組,為快速有效的搶救提供基本保障。(3)將患者病情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患者在輸液室內進行救治,中度患者優(yōu)先就診,重度患者立即送入搶救室進行搶救,并根據患者情況聯(lián)系住院部相關科室,預留床位。(4)護理人員配合治療醫(yī)師明確中毒物質,必要時留取嘔吐物標本送至檢驗科檢驗,確認中毒物質后進行洗胃治療,靜脈給藥,采集血標本,密切檢測患者生命體征,遵醫(yī)囑給藥。(5)搶救室護理人員記錄搶救過程,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候診時間、搶救時間。(2)采用自行設計的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包括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進行評估,0~3分依次表示從不、偶爾、經常和總是,分值≥25分即表示治療依從性好。(3)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定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業(yè)務水平、工作態(tài)度、醫(yī)護人員責任感、護理技術等方面,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滿意:75~89分,基本滿意:60~74分,不滿意:<60分??倽M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4)記錄兩組患者搶救過程中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患者候診時間、搶救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候診時間、搶救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候診時間、搶救時間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總滿意率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好、護理總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率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n(%)〕
集體食物中毒由于起病較急,涉及人員較多,患者多在短時間內被送至同一個醫(yī)院救治,對于急診科醫(yī)護人員而言,是很大的考驗。在搶救過程中,容易發(fā)生護理漏洞,造成急診護理流程紊亂。目前國內常規(guī)集體食物中毒搶救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救治過程中急救人員配合不到位、搶救無秩序、無組織性等,搶救效果不理想[4-5]。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工作模式,為患者得到有效治療、護理和相關檢查提供保障[6]。本文對集體食物中毒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候診時間、搶救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依從性好、護理總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以有效減少集體食物中毒患者候診時間和搶救時間,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本次采用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中,由醫(yī)護人員共同設計集體食物中毒護理路徑表,采取統(tǒng)一搶救措施,保證救治工作的標準化和程序化,減少因患者較多而出現(xiàn)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機性,避免因醫(yī)護人員個人工作習慣及能力不同而造成搶救質量差異,降低救治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事件,保障醫(yī)療安全性[7-8]。對護理人員進行分組,使其分工明確,急救工作有條理性,克服了過去救治工作的盲從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集體食物中毒護理路徑表的使用對患者及時反饋和護理人員護理記錄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直接清晰地表示患者病情變化,幫助醫(yī)護人員進行合理有效的搶救,減少護理差錯[9-10]。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對集體食物中毒搶救效果明顯,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使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降低,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