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怡
(成都大學附屬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脂肪肝屬于代謝的應激性疾病,和遺傳因素有直接關聯性,其主要是因為肝細胞內的脂肪大量積蓄,從而導致代謝平衡失調[1]。脂肪肝有可能會導致肝硬化,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質量。脂肪肝早期癥狀并不突出,所以很容易被臨床忽略,大多數患者在檢查時都已經發(fā)展并呈現出惡心、嘔吐、食欲減弱、精神倦怠等癥狀,同時大多數已經出現局部出血、炎癥等癥狀,已經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2]。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對脂肪肝的干預效果,本文從早期診斷的角度以對比分析方式探討肝功與血脂血清學指標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脂肪肝患者均通過體格檢查、病理學診斷等方式確診為脂肪肝。疾病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齡(35.9±6.6)歲;體檢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35.4±5.9)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兩組均采取早晨空腹狀態(tài)靜脈血5ml,放置在37℃水浴鍋當中水浴10分鐘,并在離心處理后取出上層血清400微升等待檢查,儀器設備采用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采用中生公司產品。檢查并記錄兩組甘油三酯、膽固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等指標。
對比兩組肝功與血脂指標。
SPSS19.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數據之間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疾病組與體檢組患者在肝功、血脂指標四項數據中疾病組患者數值均偏高,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
表 兩組肝功與血脂指標對比(±s)
表 兩組肝功與血脂指標對比(±s)
組別甘油三酯(mmol/L)膽固醇(mmol/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U/L)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U/L)疾病組2.86±0.586.13±3.7455.41±11.6649.5±14.10體檢組1.64±0.444.23±1.0822.54±12.0118.81±7.79 P<0.05<0.05<0.05<0.05
脂肪肝屬于常見肝臟疾病,近些年隨著飲食問題的越發(fā)嚴重,發(fā)病率不斷提高。脂肪肝的本質在于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導致基礎功能丟失,病因如營養(yǎng)不良、長期酗酒、肥胖過度、異常代謝等,發(fā)病初期的癥狀不常見,疾病和其他肝病的癥狀較相似,經常帶有一定的并發(fā)癥,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比較突出[3]。
臨床中對于脂肪肝的診斷,主要是以血清學、影像學以及肝組織活檢等為主,影像學檢查的診斷率比較低,活檢又會對患者形成直接傷害,所以血清學檢查屬于最為重要且直接的篩查方式。脂肪肝因為多種原因導致肝細胞內過多的堆積脂肪,屬于多種肝臟疾病發(fā)展中的病理過程,同時也是彌漫型肝病的一種。肝臟在脂質堆積與代謝過程中所能夠形成的影響比較大,肝內脂肪的主要淵源于外周脂肪組織與食物。近些年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發(fā)展,脂肪肝的出現也呈現出年輕化。同時有研究顯示約50%的脂肪肝患者會發(fā)展成為肝纖維化,同時有5%的患者會發(fā)展成為肝硬化,3%最終發(fā)展成為肝衰竭。由此可見,早期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疾病組與體檢組患者在肝功、血脂指標四項數據中疾病組患者數值均偏高。這一結果充分證明對于脂肪肝的臨床診斷肝功與血脂均屬于可用指標,可以對臨床早期確診提供有效支持。
綜上所述,肝功與血脂血清學指標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借助肝功與血脂的檢查可以更好的早期診斷脂肪肝,提稿臨床確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