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
年近古稀的孫先生,兩個月前因慢性胃炎在當地一家醫(yī)院住院治療時,發(fā)現血壓高達180/100 mmHg。雖然孫先生并沒有頭暈、頭痛的癥狀,但醫(yī)生還是建議他吃降壓藥。沒想到連吃了三天后,血壓不但沒有降下來,反而出現了疲乏不堪的現象,連走路都困難了。孫先生又去了另外一家醫(yī)院治療,一番檢查過后,醫(yī)生告訴孫先生,他患上的是假性高血壓。
假性高血壓是指用普通袖帶測壓法間接測得的肱動脈血壓升高,而實際血壓是正常的,這是由于患者局部動脈嚴重硬化造成的一種假象。
測量血壓時把血壓計袖帶束在上臂,通過充氣囊往袖帶內充氣,袖帶壓迫肱動脈,使血流得以阻斷。然后緩慢放氣,使肱動脈逐漸恢復血流。與此同時,通過聽診器監(jiān)聽肱動脈搏動聲。當聽到第一聲搏動時,其所對應的數值即為收縮壓,當動脈搏動聲音消失時,其所對應的數值為舒張壓。
但對于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癥的老年人來說,尤其是當動脈硬得類似橡膠管子時,袖帶就不易阻斷血流,而必須繼續(xù)往內充氣,使壓力繼續(xù)增高,才能壓扁肱動脈阻斷血流。但此時水銀汞柱也跟著上升,所以這樣測得的不是真實的血壓數值,在醫(yī)學上叫“假性高血壓”。動脈硬化越嚴重,假性高血壓往往就越顯著。
假性高血壓的最終確診需用直接測壓法,即采用導管插入動脈內直接測動脈血壓,但這種方法屬于介入診斷,難度高且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此方法不宜長期使用。
要確診是否患上假性高血壓的老年人,先對比上下肢的血壓,正常情況下,人體下肢的血壓要比上肢的高。若發(fā)現下肢血壓低于上肢血壓,而下肢血管并沒發(fā)生堵塞時,則表明假性高血壓是因上肢血管堵塞或硬化所引起的。
假性高血壓患者如果盲目使用降壓藥物,會使正常血壓快速下降,有時反而會出現頭暈、胸悶等不良反應。因此,患動脈硬化的老年人要注意排除假性高血壓。臨床上對于測出血壓升高而又具備以下特征的患者,要警惕假性高血壓的可能:
1.老年人、脈壓差較大。
2.與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明顯不符。
3.無明顯的靶器官損傷。
4.給予降壓治療,在沒有出現顯著血壓下降的情況下,有持續(xù)存在的低血壓表現。影像學檢查發(fā)現整根肱動脈鈣化,肱動脈血壓顯著高于下肢血壓。
有些人一旦發(fā)現自己血壓高,就立即服降壓藥;血壓一降,又立即停藥。這種做法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中青年人的高血壓,一定要分清楚是真性高血壓還是假性高血壓。
假性高血壓不難分辨,有些人夜間休息不好,血壓也會升高,或者夫妻間吵架,導致情緒激動,血壓也會偏高,但這種高血壓并不是真性高血壓,而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或生活方式導致情緒改變從而引起血壓升高,這些就是假性高血壓。還有些患者來醫(yī)院看病,往往有“白大褂效應”,即見到醫(yī)生精神緊張從而血壓升高。
在臨床上,假性高血壓是一個常見的重要的問題。一定要在排除這種假性高血壓的情況下,確認高血壓的診斷。老年人到醫(yī)院就診,如果誤判為高血壓,診療不當,用藥不當,會導致嚴重的無法挽回的后果。如果老年人被確診為高血壓,用藥一段時間后治療效果不佳或沒有明顯效果,就要重新測量血壓,查找原因,再對癥下藥,免得出現嚴重的后果,醫(yī)生和患者都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