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蘭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化學課堂中的教學重心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實驗教學的作用日益凸顯,它不但一直都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化學課程的實質(zhì)體現(xiàn)。初中階段的化學教育教學應該以化學實驗為綜合性化學教育的基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操作以及總結(jié),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育學習中產(chǎn)生對化學的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以“同個多元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實驗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以主導地位進行化學學習,對化學基礎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法
不同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學科,化學學科的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化學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對化學實驗教學不甚重視,在涉及到實驗部分的知識時,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都是將實驗過程口述給學生,讓學生去記憶。這種生硬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學習起來很困難,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師在現(xiàn)代化的化學課堂中要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展開化學實驗教學,從而有效提升化學課堂中實驗教學的效率。
一、引導學生具備實驗探究和實驗創(chuàng)新的意識,幫助學生提高探究能力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它探討的是物質(zhì)的組成、性質(zhì)、結(jié)構與變化規(guī)律。學生如果僅僅理解化學理論知識,那么可能達不到深入理解理論知識是如何得到的。為了讓學生能應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理解理論知識,教師要使學生形成實驗探究和實驗創(chuàng)新的意識。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收集實驗材料,優(yōu)化化學實驗,探究化學現(xiàn)象。
以教師引導學生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的實驗為例。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收集文獻資料,找到前人的化學實驗方案。學生最容易找到的一個實驗方案就是:左邊有一個廣口瓶,右邊量杯中盛放著水,實驗者用一根橡膠管連接廣口瓶的空間和水,把紅磷投入廣口瓶,讓紅磷燃燒,之后立即密閉廣口瓶,觀察量杯中水的升起變化,記錄水位升高的刻度。量杯中水升起的體積就是廣口瓶中氧氣的體積。在準備開展實驗時,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學過的理論思考這個化學實驗是否存在漏洞,如左邊廣口瓶中溢出的氧氣體積與量杯減少的體積一定相等嗎?經(jīng)過教師的提醒,學生可能會開始懷疑這個實驗方案是存在漏洞的。在紅磷燃燒后密閉廣口瓶,紅磷燃燒的氧氣已經(jīng)溢出一部分。并且,紅磷燃燒后立即密閉廣口瓶這個實驗過程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修改實驗方案,學生經(jīng)過思考,認為應當把廣口瓶改為試管,使用試管以后,可以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由于紅磷的燃點比較低,只要密閉的空間溫度升高,紅磷就能夠燃燒。實驗前,應把試管密閉起來,然后用一根橡膠管連接試管的空間和量杯中的水。
在教師引導學生優(yōu)化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了可以借助前人的實驗經(jīng)驗進行化學探究實驗。然而,引用前人的方案并不意味著盲從,在獲得實驗方案后,學生必須結(jié)合理論知識分析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并根據(jù)實驗需求改良實驗方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實驗資料,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實驗探究能力,使學生通過改良實驗設計培養(yǎng)自身的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
二、實驗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學是需要講求方法的,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實驗教學,提升整個實驗過程的教學效率。學生也可以在這一高效的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豐富其化學知識的儲備。例如,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對所創(chuàng)設情境中所存有的問題主動地進行思考。然后,教師再為學生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教學方案,根據(jù)實驗步驟準備實驗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然后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實驗。這一教學策略的應用既能夠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實驗的步驟又能夠從中收獲所需要的化學知識,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相關實驗問題的探索能力。學生在求知欲的帶動下也能夠加強對相關資料的翻閱,在資料的查詢中獲取更多與化學學科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當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實驗過程中的時候,教師也就能夠更為有效地提升實驗教學的整體效率。
三、采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將演示實驗的有效性提升
在以往設備不完善,技術不發(fā)達的傳統(tǒng)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傾向于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對于課本上提到過的經(jīng)典的實驗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的方法以及要領。但是對于校園教學教育課堂來說,很多實驗的操作難度加大,其危險系數(shù)也比較高,教師在教室為學生進行現(xiàn)場實驗有一定的風險。但實驗內(nèi)容的缺失可能使學生無法更好地將抽象性概念與實驗原理結(jié)合理解,使學生在對化學基礎知識的認知上有缺失。然而,當前科技技術飛速發(fā)展,在此前提下,多媒體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逐漸走入校園,供教育教學使用。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試驗階段的內(nèi)容時可以適當?shù)貫閷W生引進科學技術手段,彌補課堂上的缺陷。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較為難以操作的實驗過程,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思考課本的知識,從而對概念性知識產(chǎn)生更深層的理解。教師在為學生尋找實驗過程教學資料時應該注意材料的選用,應該在突出實驗重點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注意到實驗細節(jié)部分。同時,教師可以以課本的知識內(nèi)容為中心,在龐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庫中尋找到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的相關化學實驗教學內(nèi)容。通過科學技術手段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彌補課堂的不足。
結(jié)語
總之,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針對實驗教學,化學教師也要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給學生提供親自實驗的機會,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從而有效提升化學課堂中實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伍新梅.新課改下初中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22):48-49.
[2]魏惠敏.在高中化學實驗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課程資源,2019(2).
[3]林梅.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如何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教學[J].名師在線,2019(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