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晨 張昕 孫京京 劉晨 李愛華
(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001)
心肌纖維化(MF)是多種心臟疾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共同病理改變,是心肌重構的主要表現之一,這種病理變化在多種心血管疾病中存在,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密切相關〔1〕。MF是高血壓左室重構的主要表現之一,表現為細胞外基質合成與降解之間失衡。以往相關藥物干預MF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抑制心肌膠原的過度增生方面,隨著人們對MF認識的不斷深入,心肌膠原降解酶系及其所導致的心肌膠原降解異常在致MF方面日益顯露其重要作用〔2〕。本研究探討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型受體(PPAR)γ激動劑吡格列酮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SHRs)MF的作用及對細胞外基質降解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MMP抑制劑(TIMP)-1的影響,探討其干預高血壓MF的作用機制。
1.1動物處理 12月齡雄性SHRs 16只,體重390~420 g;同月齡雄性WKY大鼠8只,體重390~425 g,均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動物中心。SHRs隨機分為吡格列酮組和SHR組,每組8只。吡格列酮組:吡格列酮(10 mg/kg,中美華東制藥公司)灌胃給藥,SHR組及WKY鼠(對照組)僅灌生理鹽水,每日1次,給藥8 w后麻醉大鼠,開胸取心臟,以預冷的生理鹽水洗脫去血液,濾紙吸干水分,電子天平準確測量左心室重量,并計算左室重量指數(LVI)。取部分心肌組織10%甲醛溶液固定12 h后常規(guī)石蠟包埋,部分組織-80℃保存用于羥脯氨酸濃度測定,部分組織迅速液氮保存用于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RT-PCR)和Western印跡檢測。
1.2收縮壓(SBP)的測定 治療前后各測血壓1次,用RBP-1型大鼠尾動脈血壓心率測定儀(中日友好醫(yī)院臨床醫(yī)學研究所研制)測量3次取均值。
1.3大鼠心肌組織膠原定性和定量分析 取左室中段橫截面心肌組織,常規(guī)固定、包埋和制片,進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在Masson染色下心肌細胞呈紅色,膠原呈綠色。采用CISA-1000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進行分析,測量心肌膠原容積分數(CVF)和血管周圍膠原面積(PVCA)。CVF=膠原面積/總面積,其中膠原面積不包括血管周圍膠原面積,PVCA=壁內小動脈管腔周圍膠原面積/動脈管腔面積,標本均隨機取3~5個視野測量,取其均值。
1.4羥脯氨酸濃度測定 按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說明將100 mg組織剪碎后加堿水解液煮沸消化,調pH值至6.0~6.8,離心后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計測吸光度,通過公式計算出羥脯氨酸濃度。
1.5Western印跡法檢測大鼠左心室心肌組織MMP-1和TIMP-1蛋白表達 用液氮保存的心室組織剪碎提取心肌組織總蛋白。二辛可寧酸(BCA)蛋白檢測試劑盒(上海申能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量后,取50 μg總蛋白上樣,室溫下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完畢后4℃、100 V電泳轉膜。轉膜結束后,硝酸纖維素膜于50 ml/L的脫脂牛奶封閉液中室溫下封閉1 h后與一抗(小鼠抗大鼠MMP-1單克隆抗體,稀釋濃度為1∶1 000;兔抗鼠TIMP-1多克隆抗體,稀釋濃度為1∶500,美國Santa Cruz公司)4℃孵育過夜,與1∶5 000稀釋的二抗室溫孵育1 h,再與化學發(fā)光試劑溫浴3 min后曝光、顯影和定影,最后對結果進行光密度掃描分析,設actin為內對照,被測蛋白與內對照所測灰度值的比值(相對灰度值)代表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1.6心肌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ROS)測定 稱取冰凍心肌組織100 mg,加預冷的勻漿介質于燒杯中,勻漿器冰上勻漿,3 000 r/min低溫離心10~15 min,分離提取上清液,制備成10%組織勻漿,稀釋9倍制備成1%組織勻漿,按SOD和ROS測定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步驟分別測定其活性。
1.7qRT-PCR檢測PPARγ mRNA水平 采用Trizol法提取細胞總RNA,測定RNA濃度及純度。使用TAKARA逆轉錄試劑盒反轉錄為cDNA。使用TAKARA PCR試劑盒,采用嵌合熒光檢測法進行qRT-PCR(避光,冰上配制),反應條件:95℃預變性30 s;95℃變性5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40 個循環(huán)。以 β-actin mRNA為內參,采用下列公式定量分析:目的基因表達量=2-△△ct。β-actin上游引物:TATGACTTAGTTGCGTTACACC,下游引物:CCTTCACCGTTCCAGTTT;PPARγ上游引物:TCCGTGATGGAAGACCACTC,下游引物:CCCTTGCATCCTTCACAAGC。
1.8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PPARγ的表達 采用抗生物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ABC)法,按說明書操作(試劑盒購于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結果判定在心肌細胞、血管壁細胞膜和胞質內出現棕褐色顆粒,且著色強度高于背景的特殊染色者判為陽性。采用CISA-1000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分析計算免疫組化染色面積。
1.9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8.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
2.1各組SBP、LVI、CVF、PVCA和羥脯氨酸濃度 吡格列酮組SBP較SHR組明顯降低,但未降到對照組水平,吡格列酮組LVI、CVF、PVCA、羥脯氨酸水平明顯低于SHR組。與對照組比較,SHR組各指標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SBP、LVI、CVF、PVCA和羥脯氨酸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SHR組比較:2)P<0.05
2.2各組MF變化 HE染色顯示:對照組心肌纖維排列整齊。SHR組心肌細胞肥大、心肌纖維排列疏松紊亂,甚至斷裂,細胞核大小不規(guī)則,并可見炎細胞浸潤。吡格列酮組心肌細胞肥大改善、心肌細胞排列較為整齊,胞內心肌纖維斷裂情況明顯好轉。見圖1。Masson染色可見心肌細胞染色呈紅色,間質膠原呈綠色。對照組膠原組織分布稀疏,相鄰細胞的膠原纖維網完好,著色淡,心肌間質及血管周圍僅見少量膠原纖維;SHR組心肌內膠原組織明顯增多,圍繞心肌細胞的膠原纖維網斷裂、排列紊亂,心肌間質及血管周圍膠原纖維明顯增生;吡格列酮組膠原纖維較SHR組明顯減少,排列較規(guī)整。與對照組比較,SHR組及吡格列酮組心內膜、心外膜和小動脈周圍的膠原含量明顯增多,表明SHR心肌膠原含量增多,心肌間質發(fā)生明顯纖維化;而吡格列酮組與SHR組相比心室內、外膜及心肌小動脈周圍的膠原減少,表明吡格列酮對SHR治療可減輕心肌膠原的堆積,有改善MF作用。見圖2。
圖1 各組MF變化(HE,×200)
2.3心肌組織中MMP-1、TIMP-1蛋白表達 Western印跡檢測發(fā)現SHR組心肌組織MMP-1蛋白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吡格列酮組MMP-1表達上調(P<0.05)。TIMP-1在SHR組心肌組織表達明顯增高,吡格列酮組表達顯著降低(P<0.05),MMP-1/TIMP-1在SHR組較對照組降低,提示膠原在代謝中降解不足,使心肌間質膠原纖維含量增加,而發(fā)生過度沉積,吡格列酮組MMP-1/TIMP-1明顯增高(P<0.05)。見圖3和表2。
圖2 各組MF變化(Masson膠原染色,×200)
圖3 各組心肌組織MMP-1、TIMP-1蛋白Western印跡結果
組別MMP-1TIMP-1MMP-1/TIMP-1對照組0.52±0.150.61±0.090.85±0.12SHR組2.67±0.481)4.18±0.571)0.63±0.171)吡格列酮組3.75±0.591)2)1.85±0.651)2)2.03±0.341)2)
2.4各組心肌組織PPARγ和mRNA表達 與對照組(1.00±0.16)比較,SHR組左室心肌組織PPARγ mRNA表達(0.41±0.08)顯著減少(P<0.05);吡格列酮組PPARγ mRNA表達(0.81±0.14)較SHR組顯著升高(P<0.05)。心肌組織PPARγ的表達量3組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對照組(6.37±0.78)相比,SHR組PPARγ的表達量(2.80±0.18)在血管中顯著下降(P<0.05),吡格列酮能顯著增加血管中PPARγ表達(4.95±0.36)(P<0.05)。見圖4。
圖4 各組心肌組織和血管組織PPARγ表達(免疫組織化學,×200)
2.5各組心肌組織氧化、抗氧化能力的變化及吡格列酮對其影響 SHR組與對照組ROS和SOD 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明SHR心肌組織存在病理性氧化應激。治療8 w后吡格列酮組與SHR組相比,心肌SOD 濃度雖無明顯升高,但ROS 濃度顯著下降(P<0.05),表明吡格列酮具有抗氧化作用。見表3。
表3 各組心肌ROS和SOD濃度變化
高血壓引起長期的心臟后負荷加重,使心臟正常結構改變,心肌間質纖維化及膠原蛋白過量堆積破壞了心臟結構平衡,從而容易導致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高血壓MF形成的病理機制是復雜的,但最終可歸結為心肌膠原的合成大于降解的結果。已往藥物研究較多地關注了抑制心肌膠原的過度合成,對心肌膠原降解異常方面的研究甚少,在心肌中存在的能降解所有心臟基質成分的MMPs,是心臟基質降解的主要因素,其濃度活性受TIMPs抑制。在膠原降解過程中,MMP-1作為一種膠原酶,是MMPs家族中最為特殊的一種酶,同時也是啟動膠原降解的唯一酶,其抑制物TIMP-1是一種糖蛋白,它可與活化的MMP-1、3、9形成1∶1的復合物而抑制其活性,降低細胞外基質的降解。MMPs/TIMPs比例失調是導致MF的重要因素,MMPs/TIMPs在MF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PPARγ是核受體PPARs的一個亞家族,在心臟中表達豐富,參與脂肪生成和葡萄糖代謝。胰島素增敏劑噻唑烷二酮類是PPARγ的合成配體。最近,噻唑烷二酮類的非降糖作用已經成為新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其心血管保護作用,如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改善血脂代謝、改善內皮功能、降低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等〔4〕。Sakai等〔5〕發(fā)現吡格列酮通過抑制激活蛋白(AP)-1誘導內皮素(ET)-1基因上調,抑制心肌細胞肥大,從而抑制心肌肥厚。PPARγ激動劑可使人單核細胞源性巨噬細胞或人單核/巨噬細胞株上調PPARγ表達,抑制MMPs等表達,調節(jié)MMPs/TIMPs平衡。心力衰竭及糖尿病高半胱氨酸血癥可激活MMP-9,與PPARγ mRNA表達呈負相關〔6〕,提示PPARγ配體可能抑制MMP-9表達,維持膠原纖維網功能。
本實驗表明,吡格列酮對SHR有明顯的降壓及抑制MF作用,可使SHR的SBP、LVI、PVCA、CVF明顯降低。吡格列酮能促進SHR心肌間質膠原的降解,不但能顯著升高心肌MMP-1水平,而且能降低心肌TIMP-1水平,MMP-1/TIMP-1升高,心肌間質膠原增生等病理變化較SHR明顯減輕。吡格列酮可通過改善MMPs/TIMPs平衡,減少心肌間質異常重構,減輕SHR發(fā)生、發(fā)展,為高血壓MF防治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但吡格列酮通過何種信號途徑介導MMPs/TIMPs平衡,有待研究。體內和體外研究提供證據顯示吡格列酮作為PPARγ配體可能通過調節(jié)炎性細胞因子基因轉錄的信號轉導途徑抑制組織炎癥,對心血管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7〕。本研究結果提示吡格列酮可以通過上調PPARγ的表達,增強其轉錄活性,發(fā)揮其逆轉心肌間質重構的作用。
近年來,氧化應激在心血管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Tsujimoto等〔8〕研究發(fā)現壓力過負荷誘導的心肌肥大伴隨著顯著上調的ROS水平,應用自由基清除劑可明顯抑制心肌肥大反應。研究表明,慢性壓力超負荷能夠促進體內ROS (如ONOO-和H2O2)的生物合成,ONOO-可以激活定位于心肌細胞粗、細肌絲上的MMP-2活性,同時影響TIMP-2的翻譯后修飾過程使TIMP-2失活,導致MMPs/TIMPs平衡失調,顯示慢性壓力超負荷介導的氧化應激損傷與心臟中MMPs/TIMPs失衡有關〔9,10〕。本實驗提示PPARγ激動劑對心肌線粒體脂質過氧化有較好的拮抗作用,可減輕氧自由基介導的線粒體膜結構與功能的損傷,從而減輕高血壓過程中脂質過氧化和自由基對SHR心肌線粒體的損傷,來減輕MF。吡格列酮通過激活PPARγ,抑制SHR心肌的過氧化損傷,可能進而抑制氧化還原敏感的核轉錄因子(NF)-κB和AP-1及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號轉導途徑,通過信號轉導途徑調控MMPs和TIMPs的表達,使得MMPs與TIMPs的平衡破壞得到改善,膠原表達減少,減輕細胞外基質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