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升 蔡仲卿 陳鷗
(溫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浙江 溫州 325000)
骨質疏松(OP)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為特征,OP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為骨折,髖部和脊柱是骨折的好發(fā)部位。多數(shù)OP患者無任何不適癥狀,往往在骨折后才被發(fā)現(xiàn)〔1〕。OP和年齡有關,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隨著人口的不斷老齡化,老年OP的發(fā)生率不斷升高,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研究發(fā)現(xiàn)缺乏運動是OP加速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運動是防治OP的措施之一〔3〕。目前OP主要采用藥物治療,運動在OP防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4〕。本文對老年OP患者進行運動康復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治療進行研究,觀察其治療效果。
1.1對象 選擇溫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老年OP患者24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運動康復組,每組120例。對照組給予阿倫磷酸鈉治療,運動康復組給予運動康復聯(lián)合阿倫磷酸鈉治療。對照組年齡(78.24±4.25)歲,男49例,女71例,體重指數(shù)(23.75±2.83)kg/m2;運動康復組年齡(77.84±4.13)歲,男53例,女67例,體重指數(shù)(23.81±2.72)kg/m2。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OP的診斷標準,年齡70歲以上,完全配合治療和隨訪,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能完全配合治療和隨訪者,有甲狀腺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者,1年內(nèi)服用過雙膦酸鹽者,3個月內(nèi)服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者,惡性腫瘤骨轉移者,骨髓瘤者,繼發(fā)性OP者,認知功能障礙者,患嚴重心肝腎疾病者。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侖膦酸鈉(70 mg,1次/w),同時服用鈣爾奇D(600 mg,每天1次)和阿法骨化醇軟膠囊(0.25 μg,每天1次)。服用12個月。運動康復組在上述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運動康復治療,具體方案為:患者根據(jù)個人喜好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項目,每次運動15 min左右,運動過程中使患者心率接近適宜心率(170-年齡),運動量以患者產(chǎn)生輕度疲勞為限,運動過程中運動量逐漸增加。休息5 min后進行力量訓練,根據(jù)個體化情況選擇支腿抬高練習、半下蹲練習、平板支撐、坐姿劃船等,每組8次,共3組,每組之間休息1 min。休息10 min后進行平衡訓練,一只腳直立進行單腿平衡練習,堅持1 min以上,每只腳進行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5次進行踝關節(jié)練習,共5次;腳趾撿毛巾進行腳練習,共1 min。最后再行走10 min。上述練習均有家屬陪同,練習時間、強度和頻率根據(jù)跟人承受能力適當調整,共訓練12個月。
1.3觀察指標 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干預前后根據(jù)疼痛程度進行VAS,無疼痛為0分,疼痛難以忍受為10分,分數(shù)越高疼痛越劇烈。BMD:采用MEDIX90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購自發(fā)過MEDILINK公司)測量患者干預前后腰椎L1-4和股骨近端BMD。血清骨代謝標志物測定:干預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留取血清,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免疫發(fā)光分析儀(日本Roche Cobas e 601)測定血清1型膠原氨基端前肽(P1NP)、骨鈣素(BGP)、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25-羥基維生素D〔25(OH)D〕水平。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行t檢驗。
2.1兩組干預前后VAS比較 干預前,兩組VA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運動康復組骨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VAS比較分)
2.2兩組干預前后BMD比較 干預前,兩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運動康復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腰椎和股骨近端BMD比較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1)P<0.05,下表同
2.3兩組干預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清P1NP、BGP、CTX、25(OH)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血清P1NP、CTX水平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BGP、25(OH)D水平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運動康復組血清P1NP、CTX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BGP、25(OH)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OP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骼代謝性、系統(tǒng)性骨病,全身骨基質和骨礦物質減少是OP的共同的病理特征,OP患者的松質骨和密質骨骨量常同時減少〔5〕。OP的發(fā)生多伴有骨吸收增加,破骨細胞數(shù)量增多,皮質骨破骨細胞轉化異常,松質骨骨小梁數(shù)量減少、體積變小,成骨細胞的激活基本正?!?〕。因OP患者的鈣化過程基本正常,但骨量減少,因此骨脆性增加,容易發(fā)生骨折〔7〕。
原發(fā)性OP是和年齡有關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繼發(fā)性OP是由激素、抗癲癇藥物等藥物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其他疾病引起;特發(fā)性OP多見于青少年,多數(shù)有家族遺傳史〔8,9〕。原發(fā)性OP又包括絕經(jīng)后OP和老年型OP,絕經(jīng)后OP為高轉換型,為絕經(jīng)期綜合征婦女在骨組織方面的表現(xiàn);老年型OP為年齡65歲以上患者發(fā)生的原發(fā)性OP〔10〕。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性OP發(fā)生率升高,對老年患者造成嚴重威脅。
我國OP的治療主要為藥物干預,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為基礎用藥,抑制骨吸收藥物為目前應用比較多的藥物,包括二膦酸鹽、降鈣素、雌激素等,抑制骨吸收藥物治療OP療效肯定〔11〕。隨著研究的深入,運動療法在OP防治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運動鍛煉可通過對骨骼的刺激作用提高BMD〔12,13〕,還可通過提高機體需鈣閾值、增加骨血流量、調節(jié)機體激素水平、促進鈣吸收等達到防治OP的作用〔14,15〕。本研究表明運動康復可增加阿侖膦酸鈉對老年OP的防治效果。
骨代謝指標包括骨轉換指標和骨代謝調控激素,骨轉換指標包括P1NP、BGP、CTX等,骨代謝調控激素包括25(OH)D、成纖維生長因子23等。P1NP為一種骨形成標志物,CTX為一種骨吸收標志物。成骨細胞可合成總Ⅰ型前膠原,內(nèi)切酶將總Ⅰ型前膠原分解為P1NP、Ⅰ型原膠原和總Ⅰ型膠原羧基端前肽,Ⅰ型原膠原被異構修飾呈Ⅰ型膠原,Ⅰ型膠原在破骨細胞中被裂解為Ⅰ型膠原氨基端肽、CTX等片段〔16,17〕。BGP為一種非膠原酸性糖蛋白,主要有成牙質細胞、成骨細胞合成,增生的軟骨細胞也合成BGP;BGP在骨鈣代謝中發(fā)揮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是骨代謝的生化標志物〔18〕。維生素D缺乏是OP的危險因素,體內(nèi)維生素D缺乏時刻引起B(yǎng)MD下降,骨折的發(fā)生率增加〔19〕。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方法均可降低患者的骨轉換水平,延緩骨丟失,提高25(OH)D水平促進鈣吸收,從而發(fā)揮對OP的防治作用。與單純阿侖膦磷酸鈉治療患者比較,運動康復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