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冬 羅莉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 貴州 貴陽 550001)
(2貴航集團三00醫(yī)院腫瘤科 貴州 貴陽 550009)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多種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干細胞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的綜合病癥。在臨床治療期間,再生障礙性貧血易出現(xiàn)感染致死病例。醫(yī)院感染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成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的工作重點。本文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再生障礙性貧血醫(yī)院相關感染危險因素?,F(xiàn)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具體報告。
本文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齡(41.3±5.42)歲。24例患者出現(xiàn)院內感染,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齡(42.4±6.13)歲。其中,3例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21例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患者入院之后,對住院治療期間的資料數據回顧性分析。記錄分析患者入院后使用的抗菌藥物、醫(yī)院感染時間,以及對患者血液、分泌物等進行細菌培養(yǎng)。
本文選擇SPSS20.0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4例院內感染患者,主要出現(xiàn)上呼吸道、肺部及消化道等感染,其中上呼吸道、肺部感染發(fā)生率高達37.5%、20.8%。
經病原菌培養(yǎng)檢查,共發(fā)現(xiàn)19株病原菌,其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真菌相對較少。具體見表1。
表1 感染病原菌檢查結果
經研究發(fā)現(xiàn),住院時間、白細胞計數、抗菌藥物的應用,以及合并其他疾病,均是導致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具體見表2。
表2 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多種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干細胞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的綜合病癥。在臨床治療中,由于中性粒細胞的減少,極大地增加了患者院內感染的發(fā)生幾率,對治療工作的開展形成較大影響。
本文數據顯示,上呼吸道、肺部及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部分,發(fā)生率分別為37.5%、20.8%和12.5%。這說明,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院內治療期間,由于病原菌在空氣中傳播,易造成呼吸道、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并且,患者免疫力嚴重下降,患者從口咽部至消化道的感染率增加,在院內治療期間往往會形成一連串感染,對患者院內治療工作的開展十分不利。
為此,在危險感染因素的控制中,一是要強化對感染的有效控制。一旦患者出現(xiàn)感染,則需要選擇廣譜抗生素,特別是對于抗革蘭陰性菌藥物的使用,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的重要手段;二是積極做好預防工作,強化衛(wèi)生護理開展。通過對患者皮膚、口腔等護理,有效防治上呼吸道、肺部等感染的發(fā)生;三是強化健康知識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預防意識,能夠積極配合醫(yī)院治療,有效預防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