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山東濟南市高新區(qū)小陳家村的楚俊錫老人,出生于1916年,如今已經(jīng)是102歲的高齡了。像她這個年紀的老人,大多只能在屋內(nèi)活動一下,或在家人的攙扶下出門走走。楚俊錫老人則不然。她雖然是小腳,但不僅能拄著拐杖行走自如,還能獨自步行到幾百米外的鄰村去趕集,買點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老人還愛喝酒。近幾年,家人為了她的健康,控制減少了她的飲酒量,但她每頓飯仍能喝上一兩酒,不愧是一位百歲的“女酒仙”。讓人驚奇的是,老人的身體并沒有因為愛喝酒變壞,反而整天紅光滿面,啥毛病也沒有。
筆者見到楚俊錫老人時,老太太正拄著拐杖在院內(nèi)獨自走動。老人一頭銀發(fā),紅光滿面,眼睛明亮,步態(tài)穩(wěn)健,一點也沒有一般高齡老人走路顫顫巍巍的感覺。
老人68歲的小兒子陳景森介紹說,母親一生養(yǎng)育他們姊妹7個,以前沒少受累。地里的活計母親都會干。無論鋤地還是除草,一直到收割打場。一年四季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收工回到家里,她還要做飯給全家人吃。晚上,孩子們都睡了,母親還在納鞋底、做衣服。那時村里還沒有自動打面機,家里吃的面要靠人力推磨磨糧食,一兩天就要推一次磨。母親有次推磨時連困加累,竟會趴在磨輥上摔倒了。回憶起小時候母親的辛苦,陳景森眼眶有點濕潤。
“我母親不識字,在50歲之前抽過一段時間的煙,一天能抽半盒,”陳景森說,“一直到我們弟兄幾個都成了家,母親才戒了煙?!痹?0多年前,老人開始喝白酒,一頓能喝一小茶碗,大約有2兩。一天兩頓,都是在中午飯和晚飯時喝,從不間斷。如今在孩子們的勸阻下,一頓仍要喝一兩酒。
“我喝完酒就喝茶,每天喝茶比較多!”當筆者詢問老人,她紅光滿面氣色這么好,是不是和她堅持喝酒有關時,老人笑著回答說,喝茶是個好習慣。老人還說,她能活到今天,除了兒女孝順,還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對老年人很關心。
老人飯量不算大,一天三頓飯都能正常吃,家人也沒有給她專門另做什么特殊的飯菜。早上一般吃一個雞蛋,再喝多半碗面條或稀飯。中午吃半個饅頭或雜糧窩頭,吃點菜,有時吃點肉,喝一杯酒。晚上喝一碗粥或稀飯,吃點面食,再喝一杯酒。老人不挑食,但有個習慣是不吃魚。按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在上世紀30年代本地黃河發(fā)大水,大家都下水摸魚吃,吃魚太多給吃傷了,從此不再吃魚了。
楚俊錫老人睡眠情況很好。冬天她一般晚上8點左右休息,早上8點左右起床,中午從不睡午覺。春夏秋三季她起得早些,早上7點多就起床。吃完早飯,老人都是自己出門遛彎,到街頭轉轉,和鄰居聊聊天,不用別人陪著?,F(xiàn)在的衣服還想堅持自己洗,但子女晚輩們覺得她已是高齡,大件衣服不讓她洗了,只有一些小件的衣服交給她洗洗。
老人平時沒有特別的保健運動,但她愛運動,閑不住。據(jù)老人的孫婿王道玉介紹,現(xiàn)在老人還經(jīng)常到400米開外的鄰村集市上去趕集,大都是獨自去獨自回,拿著政府發(fā)給她的高齡補貼,買些自己喜歡吃的點心或水果回來。
老人長壽的淵源,可能與家族有關。據(jù)老人的小兒子陳景森介紹,老人的父母都活過了80歲。他們共養(yǎng)育了包括老人在內(nèi)的8個子女,其中女孩子四個。在姐妹四人中,最少的活到96歲。老人是排行最小的一個,也是最長壽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