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
隆冬時節(jié),地凍天寒,冰凍蟲伏,草木凋零,很多動物都進入了冬眠,人們的室外活動量也大大減少。一些年老體弱的人經常感覺手足冰冷、畏寒喜暖。老人們常說這種情況是由“火力不足”所致,其實,這是由于代謝水平低,能量和熱量供應不足造成的。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將這種“火力”稱為“陽氣”。《內經》里解釋說,陽氣就好像太陽一樣,給大地以光明和溫暖;失去了太陽的溫熙,萬物便不能生存。人要是沒有陽氣,生命也就停止了。中醫(yī)認為,腎是人體內陽氣的源泉。因為腎主管的是生殖機能,是生命活力的原動力;腎又是儲藏營養(yǎng)精華的臟器。所謂“腎藏精”,指的就是腎是機體動力的源泉。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腎是生命的根本。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壯,與腎生理機能的強弱有很大關系。當寒冬來臨,人體需要有足夠的能量和熱量來御寒。倘若腎功能弱,就會出現(xiàn)“火力不足”,即陽氣虛弱,甚至出現(xiàn)頭暈、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小便失禁等癥狀。所以,冬季要注重對腎的養(yǎng)護。
傳統(tǒng)的養(yǎng)腎方法很多,比如睡眠、飲食。冬季晝短夜長,起居上要隨晝夜變化,適當?shù)卦缢砥鹨恍?。飲食上要多吃熱食,年老體弱的人宜食用羊肉等溫腎之品。在身體鍛煉方面,推薦做下面簡單易行的養(yǎng)腎功法。
拋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手拿放于腿上;右臂屈肘,手心向上做握拳狀,做拋物動作3—15次;然后右手置于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如此為1遍,每日可做3—5遍。
做此動作時要注意與呼吸配合,手上拋時吸氣,復原時呼氣。這個動作有助于增強腎氣。
摩腰端坐,寬農并將腰帶松開,雙手互搓,感覺發(fā)熱后將雙手置于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有發(fā)熱感為止。
腰部有督脈的命門穴,以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腎腧、大腸腧、氣海腧等穴位。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上述經穴的一種刺激。這些穴位多數(shù)都與腎臟密切相關,待搓至發(fā)熱時,則可行氣活血、疏通經絡,具有調理氣血、溫腎壯腰的作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舉手端坐,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直向上,與兩耳平齊。然后雙手上舉,以兩肋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即復原。這一動作連續(xù)做3—5次為1遍,每日可做3—5遍。
做此動作前,全身要放松,調勻呼吸。雙手上舉時吸氣,復原時呼氣。上舉時用力不宜過大、過猛。這個動作可以活動筋骨,暢達經脈。雙手上舉與吸氣同時進行會增大吸氣的力量,有助于進行腹式呼吸,使氣歸于丹田。對老年氣短、呼吸困難有緩解作用,有助于增強腎氣。
晃腰自然端坐于沙發(fā)、凳椅或床邊,雙手叉腰,呼吸自然,緩慢向左晃動腰身36次,再向右晃動36次,晃動時劃大圈,頭部亦隨之而緩慢晃動,一般早晚各練1次。
此法對老年尿頻、尿滴瀝不暢等癥狀有明顯的效果。
蕩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緩緩左右轉動身體3~5次,然后兩腳懸空,前后擺動10多次,可根據(jù)個人體力情況,酌情增減次數(shù)。
做這一動作時全身要放松,動作要自然、和緩。特別是擺動兩腿時,身體不可僵硬,要自由擺動。轉動身體時軀干要保持正直,不宜前后俯仰。此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