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自林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作文教學一直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作文教學方法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改變,但是作文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因此,要想提升作文教學成績,就必須對作文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作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作文? ?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大膽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改革,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學的新思路及教學方式,讓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使學生喜歡寫作。
一、當前作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作文模式化
小學生的作文主要是展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應該具備很強的時代信息。但是現(xiàn)在的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卻與這個要求相差甚遠。學生的作文模式化嚴重脫離了生活現(xiàn)實。例如,一位教師讓學生寫《我的媽媽》這篇習作,全班絕大部分學生寫他媽媽的樣子都是:中等的身材,圓圓的臉上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寫的事跡絕大多數(shù)都是寫自己生病了,,媽媽冒雨背著我去衛(wèi)生室看醫(yī)生。如此的模式化作文令人觸目驚心,而且文章的語句假話、套話連篇。再如,學生寫自己做了一件錯事后,總是受到老師的批評,學生總是會寫上“老師摸了摸我的頭,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這句話,然后老師會給我講一個偉人的故事。學生的作文結(jié)尾大都是一些口號性的句子,讀起來思想健康向上,但是讓人總體感覺總是蒼白無力。
(二)學生作文內(nèi)容空洞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在寫作文時應該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是教學生謝什么內(nèi)容,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寫作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小學作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嚴重脫軌的現(xiàn)象,有不少的小學命題作文的選題根本沒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去選題,如果學生的作文題目脫離生活實際,學生就沒有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也就感覺無話可寫,那么就更談不上在自己的文章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老師的強硬的要求寫作文,勢必導致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為了完成寫作任務而東拼西湊,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是流水賬。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文就會產(chǎn)生厭惡,把寫作當成一種任務,導致了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不高。如果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缺乏真情實感,就很難培養(yǎng)出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才。
二、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一)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fā)學生樂學的動力,學生只要對某一件事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才能積極地主動的去做這件事。留心觀察身邊的每一種事物和發(fā)生的每一件事,養(yǎng)成勤于思考,樂于動手寫作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下來。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的利用好身邊的教育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只要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了興趣,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學生就會主動地、自愿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
(二)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生活素材積累,并且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自己所觀察的事物進行描述。因此,教師一定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春天,我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到田野上去觀察春天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并及時的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有教育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比如,舉辦踢毽子比賽、拔河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比賽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
(三)加強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此可以看出閱讀對幫助學生寫作方面的重要性。小學生閱歷少,經(jīng)驗少,多讀一些課外書不僅能讓自己作文寫的更出色,還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輔導學生寫作時,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多讀一些課外書,積累一些好詞好句,以備在今后的寫作中運用。根據(jù)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閱讀能力,向他們推薦適合閱讀的讀物,可以是一些名人故事,也可以是寓言故事等等,最好規(guī)定學生每周寫幾篇讀書筆記,并且上交老師檢查批改。總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量的積累,這對他們今后的寫作非常有益的。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為了增強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的活躍性,調(diào)動全體學生對寫作的動機,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每一個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寫作,熱愛寫作,從而提高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例如:如果教師要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我的剪紙”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幅幅美麗的剪紙作品展示給學生,同時利用小視頻播放剪紙的制作過程,讓學生在觀看、欣賞的過程中,不僅了解剪紙的制作過程,而且還知道了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在作文寫作課上,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還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有利于提高小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和課堂教學效率。
(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一般是教師直接把作文題目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寫。如今的小學作文教學不再使用過去那種生硬死板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勇于改革,大膽創(chuàng)新屬于自己的作文教學的方式方法,設計自己獨特的作文教學方案,盡多的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想象事物發(fā)展的變化能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不是在一堂語文課內(nèi)就培養(yǎng)起來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接受事物的能力較慢,接觸的事物也比較少。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啟發(fā),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寫《我的爸爸(媽媽)》這篇作文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的爸爸媽媽與自己發(fā)生過哪些值得留戀的事情,然后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關鍵點是教師要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些做法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作文教學方法,還有明確作文教學的目的。
(六)加強注重學生的作文批改
1.小學生的習作雖然不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但也不能寫完就萬事大吉,還必須要進行反反復復地進行修改。教師要教育學生指導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不管有多高,一氣呵成的文章,總是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只要你細細讀來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中還有很多寫得不夠完美的地方,只有不斷地進行反復修改,才能改出好的文章來。所以說,“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
2.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把句子寫具體、生動、形象。讓學生明確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相當于“人體的骨架”,句子寫的具體生動形象則是文章相當于“人體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構(gòu)成一個鮮活的生命體,因此,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利用課本上學過的修辭把句子寫得具體、生動、形象。
3.作文的批改與講評也是小學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給學生進行作文批改和講評的過程中,對于學生作文中那怕是就一個好詞或一個好的句子都要給予鼓勵,肯定他們在寫作中的優(yōu)點和成功的地方,又要指出他們在作文寫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進行作文批改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師生合作評議,讓學生自主、合作修改,從小培養(yǎng)學生勤于修改的良好習慣。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作文中出現(xiàn)的有點、閃光點嗎,在班內(nèi)進行大力表揚,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寫作中成功的喜悅,進一步促進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創(chuàng)新作文授課形式,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有助于更好開展作文教學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和積累。只要我們勇于探索,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積極參與作文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讓小學作文教學之花熱情綻放。
參考文獻:
[1]鄭夢達.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11).
[2]游群飛.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版,2018,(01).
[3]徐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J].南北橋,2017,(05).
[4]王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途徑探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05).
[5]趙艷華.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8,(02).
[6]冀菁華.小學作文教學[J].學周刊:下旬,2014,(07).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石門鎮(zhèn)全球通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