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 四川 成都 610106)
近年來裝配建筑得到很大發(fā)展。相關技術標準也逐步完善:2016年1月1日起《工業(yè)化建筑評價標準》已正式實施,2015年5月《建筑產業(yè)現代化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出臺,等等。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yè)也從對裝配的觀望態(tài)度轉變?yōu)榧涌煅b配投入的步伐,截止2018年2月,我國已有56個國家裝配基地,11個裝配試點城市,裝配建筑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的狀態(tài)。
住建部(2016)56號函明確提出從行業(yè)和地區(qū)層面依據建筑裝配現代化編制相應的主題定額,作為現行清單定額體系的補充。各省市也積極編制裝配式預制構件的補充定額以填補裝配建筑計價無據可依的現狀。
我國目前對建安工程費大多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清單中的分部和列項都是根據傳統建筑工藝而來。裝配建筑清單計價的思路和項目急需調整和改變,以適應新的工藝流程和造屋方式
1961年荷蘭N.John提出“骨架支撐體系”,由此發(fā)展出SI建筑體系。SI體系是裝配建筑發(fā)展進程中形成的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體系,這種體系將建筑支撐體系(Skeleton)和建筑填充體系(Infill)分離,并實現部件的標準化生產?!癝”包括承重結構的梁、板、柱、承重墻及公用的設備管線,設計壽命一般不小于50年;“I”包括根據需要變化的非承重墻、室內裝修、門窗、廚衛(wèi)設備、室內管線等,設計壽命一般5-30年。雖然在現實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很難把支撐體和填充體完全割裂開來考慮,但SI體系的思路卻可以嘗試用到裝配建筑工程計量和計價中,將支撐體和填充體系完全分開,分別列項和計價。
建筑安裝工程費即狹義的工程造價,它站在項目交易的角度計價:招投標階段形成的合同價,施工階段形成的建安工程費,竣工結算價格都屬于狹義工程造價的表現形式。目前我國的建安費主要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首先編制分部分項清單,爾后措施項目清單,其他項目清單,組價匯總后加上規(guī)費和稅金形成單位工程建安工程費,多個單位工程相加形成單項工程的建安工程費。裝配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主要區(qū)別為裝配建筑按部件使用壽命長短分為支撐體系(S)與填充體系(I);住戶外部設有公共排水豎管,住戶內采用局部降板同層排水;電器配線與主體結構分離;現場濕作業(yè)少,拼裝多等特點。這些改變的出現,需要我們建立適應裝配建筑的計價模式。
(1)傳統建筑按專業(yè)分為建筑、裝飾、安裝等單位工程,在裝配建筑中按照受力與否,壽命長短不同分為支撐體系和填充體系。真正意義的裝配建筑應該是從支撐體系到填充體系,絕大多數構件和部品能實現工廠批量生產和現場拼裝。但我國幅員遼闊,目前各區(qū)域抗震要求和裝配發(fā)展情況各異,推廣裝配建筑需分階段進行,各階段可以預制率作為參考指標。第一階段逐步把疊合樓板、樓梯、陽臺等納入裝配構件中,批量生產建筑裝飾部件如內外墻板,提高設備和智能體系部品率。力爭實現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0%的目標”。第二階段,在滿足抗震要求的情況下,預制支撐體系中的梁和柱,并對預制構件的連接點進行抗震處理。第三階段,部分承重構件實現裝配化后,進一步提高預制率,工廠批量生產廚房、衛(wèi)生間、收納等部品體系到現場直接組裝,真正意義的實現建筑裝配。裝配建筑安裝工程費計價體系的構建也應該遵循分階段的規(guī)律,由粗到細的編制裝配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定額。
(2)由于工藝流程改變,應對現澆建筑的工程量清單體系進行修改以適應裝配建筑的發(fā)展。建議適時增加主體預制構件和部品對應的清單項目,比如除了常見的預制梁、疊合板、柱、墻體、樓梯等構件之外,還應該將外部維護、內部公共、內部裝修、廚房、衛(wèi)生間、收納、小區(qū)配套等體系納入裝配建筑部品集,單獨作為清單列項。在措施項目中建議增加深化設計費(施工單位拿到結構施工圖紙,需要設計人員將原圖分解為能由預制構件廠生產的構件,并考慮現場的組裝順序和安裝工藝流程)、預制構件及部品擺放費、預制構件及部品支撐費(預制構件和部品一般體型龐大,需要占用更大的儲存空間、吊裝設備和支撐體系)。
(3)在現階段全面推進營該增的背景下,建議循序漸進推出全費用綜合單價計價模式,徹底與國外建筑工程計價模式接軌。在營業(yè)稅模式下,預制構件和部品在出廠之初已經計取了增值稅,在此基礎上又以營業(yè)額為基礎計算營業(yè)稅,出現了重復計稅的現象;教育費附加和城市建設維護稅也是在營業(yè)稅的基礎上計取。
(1)裝配建筑由眾多構件和部品組成,適應裝配建筑的計價模式應以獨立的構件和部品列項,而不是根據傳統的清單基于施工過程列項和組價。在此基礎上,應該充分考慮裝配建筑的生產、安裝的特點,增加深化設計費、預制構件支撐費、擺放費等列入措施項目清單。在現場發(fā)生這些費用時,才能正確分類,找到裝配建筑列項和計價的依據,為甲乙雙方提供統一的計算口徑和平臺。
(2)裝配預制構件比傳統現澆構件單方價格高是不爭的事實。但從全世界來看裝配建筑又是大勢所趨。目前各地政府積極倡導裝配建筑,給予預制構件生產企業(yè)各種優(yōu)惠政策。優(yōu)惠政策的制定自然要考慮成本補償的問題,各地土地、人力、材料價格有差異,生產設備型號和品牌也不同,不同預制構件廠的固定成本各異。建議政府對預制構件廠的固定成本進行測算,科學測定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合理確定年均產銷量,有針對性的對固定資產進行補貼以減輕廠家的負擔。建議預制構件廠在裝配推廣階段多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單方造價中合理考慮固定資產折舊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