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傲霜
【摘要】? 近年來,在審計學界的努力下,我國審計學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以高校審計學課程教學為例,分析了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審計學課程的現狀,從師資隊伍建設、學生、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建設等幾方面,對高校審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 審計學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3-0123-02
一、高校審計學課程教學培養(yǎng)的現狀
審計學是高校財經教育的一門核心課程,而學生普遍反映審計學難“學”,教師反映審計學難“教”,歸根結底在于審計學過于抽象,難以理解。在新形勢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課堂模式革新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審計學教學比較片面,只是停留在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上,很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有效結合,即使開設了審計模擬實訓課程,但是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再加上審計課程本身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二、高校審計學課程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實務經驗匱乏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在招聘教師時只看重教師的學歷,而忽略了教師的實務經驗。應聘環(huán)節(jié)一般包括專業(yè)理論考試和面試試講兩部分,基本整個面試過程都是理論知識的測試,基本不涉及實務經驗的測試,也沒有要求應聘教師具有實務經驗,因此,很多教師基本都是從校園走向校園,從理論走向理論,教師授課時缺乏實務經驗,導致授課過程枯燥。而對于學生來講,學生以前從未接觸過審計學科,教師所講即學生所聽、所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教師的眼界決定了學生的眼界,因此從招聘環(huán)節(jié)提高對教師實務經驗的要求迫在眉睫。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學生普遍反映審計學課程難學,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審計學課程抽象。審計學之所以抽象是因為審計學教材很多理論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部分內容不符合我們的思維方式,又涉及很多審計學專有名詞,學生初接觸一門新的學科,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二是理論知識點多,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大。筆者查看了注冊會計師考試以往各科通過率情況,發(fā)現審計學通過率很低。筆者認為,一是大部分財會課程有其獨特的學習模式,可以通過反復練習等方法強化記憶,而審計課程知識點多,文字邏輯性較強,理解起來難度高。二是大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階段,教師與學生相比,二者擁有的教學資源不匹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雙方對接觸到的審計知識理解力有偏差,高?;蛘呓處熑舨唤o予恰當的引導與解決,就會抑制學生對審計學習的熱情。三是學生對審計課程特點及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認識不清,不能做到學以致用,難以對未來形成較好的職業(yè)規(guī)劃,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同基礎學科、審計實務相分離
審計學與基礎學科相分離。根據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和特點,教學管理部門設計和制訂課程教學總體任務和計劃。審計學課程一般在大三或大四時開設,學生學完基本的財會專業(yè)知識以后才會開始審計學的學習,其弊端顯而易見,經過寒假或暑假,很多知識學生早已遺忘,所以教師在講解審計時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已學知識的回顧與補充,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審計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審計學理論與審計實務相分離。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學、輕實踐”的現象,如果只是一味學習理論,而忽略了實踐的學習,無異于紙上談兵。學生如果不能及時將所學應用于實踐,那么很快就會遺忘所學的理論知識,相反,如果能做到學以致用,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理論知識,還能加深對知識點的學習理解,因此如何讓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是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四)教學往往針對財務報表審計,缺乏其他相關審計課程學習
審計學是一門內容廣泛的課程,除了普遍知曉的財務報表審計,還有很多其他審計形式,如內部控制審計、政府審計、環(huán)境審計、大數據審計等課程。很多高校在講解審計課程時過于單一,基本只講授財務報表審計,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議將某些課程整合。例如:在學習財務報表審計時有一章節(jié)主要介紹內部控制,因為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內部控制時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但是教材內容相對比較片面,僅介紹了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學生在學習時并不了解什么是內部控制審計,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單獨開設相應課程。還有政府審計、環(huán)境審計、大數據審計等,這都是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但是很多學校卻很少開設相應的審計課程。
三、完善高校審計學課程的建議措施
(一)加大對教師隊伍培養(yǎng)的力度
對于教師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改善。一是加大青年教師培養(yǎng)力度,讓教師走出校園,走向實務,學校要為年輕教師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年輕教師走出去,寒暑假期間帶薪去會計師事務所學習,參與完整審計項目,只有教師了解具體的實務操作,在授課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只有教師的眼界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才會開闊。同樣,教師可以關注在審計項目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尋找出科學、可行的解決問題方法,并將其以及思維過程告知學生,提高學生的實務處理能力。二是引入外部實務審計人員,定期給學生上課或者不定期舉辦審計專業(yè)講座。比如,高??梢越⑿M鈱熤?,將優(yōu)秀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實務界人士引入校園,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采用案例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形式吸引學生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基本就是“滿堂灌”的形式,不管學生接受如何,學生是否感興趣,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培養(yǎng)的學生整體素質較低。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的驅動,社會對審計專業(yè)人才有了更多需求,同時對審計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審計教學方法不能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要緊跟時代步伐。在講授審計課程時,教師不應只強調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應該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想辦法盡量調動學生氣氛,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比如在講授某一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預先尋找一些案例,提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去結合內容找案例,上課前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將案例分享給學生。上課時,結合教材知識點再去講解,這樣才能更吸引學生關注。需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采用新穎有趣的案例,結合當下熱點,包括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或視頻形式將案例播放出來,這樣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樣,教師也可以將翻轉課堂應用于審計教學當中。不管采用何種方式,只要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夠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習效率才能更好。
(三)鞏固基礎學科,配套審計學教學軟件,讓理論應用于實踐
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快餐式學習”狀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溫故而知新”。建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精煉的復習。
高校應引入相應審計軟件,重視審計實訓課程的學習,在講解審計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整體上去對審計過程有一個更細致的把握,解決審計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問題。此外,教師應充分了解會計師事務所人才需求內容,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審計實訓軟件應包括綜合訓練和部分強化訓練,綜合訓練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審計流程,從審計業(yè)務約定書的簽訂、計劃審計工作的制定等一直到最后審計報告的出具。部分強化訓練是根據審計實務中的重點部分來強化鞏固,如銷售與收款循環(huán)、采購與付款循環(huán)以及生產與存貨循環(huán)等。這樣,學生通過實訓操作,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今后就業(yè)等各方面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豐富審計學課程體系,擴大學生視野
審計學課程體系不應僅僅局限于財務報表審計,應該擴大范圍,增加內部控制審計、政府審計、大數據審計等內容,結合當下形式,擴展學生知識面。學校應針對會計專業(yè)學生多開展相應的審計課程,要把當下審計的重點和熱點教授給學生。對于很多不同類型的審計課程,有的課程之間相似性很高,比如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具有相似之處,如何處理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關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思考。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更好地理解審計學課程,對于今后審計就業(yè)方面也有更多的選擇。因此,我們要考慮不同知識點的關聯度,讓學生真正有所學、有所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是基礎教育,我們必須要為學生打好基礎。具體到審計學課程,要實現“審計本科教學”到“審計本科教育”的轉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的確是教學思維轉變了、教學形式發(fā)展了、教學認識深化了、教學內涵擴展了。總之,審計教學水平的提高,審計精品課程的打造,審計教學效果的改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Z
【主要參考文獻】
[ 1 ] 武東萍.審計教學與審計實務相結合之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8,(07).
[ 2 ] 王霞.“翻轉課堂”理念下審計學原理案例教學改革初探[J].商業(yè)會計,2017,(02).
[ 3 ] 靳思昌.審計學課程協(xié)同開展研究性教學與學習研究[J].財會通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