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青
【摘 要】目的:分析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方法:選擇我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檢并得到確診的細菌性腹瀉患兒的糞便標本40例,給予病原微生物檢驗,并分析檢驗結果;結果:全部40例標本中共檢出29株病原菌,檢出率為72.5%。在全部病原菌中,志賀菌所占比例最高,然后分別為弧菌屬、氣單胞菌等。通過藥敏試驗發(fā)現,病原菌對頭孢哌酮、頭孢三嗪以及氨芐西林等具有非常強的耐藥性。結論:志賀菌、弧菌屬以及氣單胞菌等是引起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較強的耐藥性,臨床中應給予重視,同時通過有效的方式來給予預防。
【關鍵詞】兒童;細菌性腹瀉;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及時檢驗引起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同時結合該病的特點對兒童腹瀉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分析,能讓兒童腹瀉的發(fā)生幾率有效降低,從而讓疾病對患兒的影響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好的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檢并得到確診的細菌性腹瀉患兒的糞便標本40例,全部患兒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個月-6歲,平均年齡(2.9±0.7)歲,病程8小時-5天,平均病程(2.3±0.6)天。
1.2 方法
全部患兒均給予病原微生物檢驗,回顧性分析藥敏試驗結果以及細菌培養(yǎng)結果等。①分離和鑒定病原菌:對患兒的糞便標本進行采集,并在SS瓊脂平板上進行接種,在35℃的條件下給予18-24小時的連續(xù)培養(yǎng),根據《細菌鑒定手冊》來鑒定菌株。儀器選擇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分析儀[1]。②藥敏試驗:利用K-B法對臨床中常用的抗生素進行藥敏試驗,在35℃的條件下給予18-24小時的連續(xù)培養(yǎng),之后測量抑菌圈直徑,結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來判斷敏感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結果分析
全部40例標本中共檢出29株病原菌,檢出率為72.5%。全部病原菌中,志賀菌12株(41.4%),弧菌屬9株(31.0%),氣單胞菌5株(17.2%),其他3株(10.4%)。志賀菌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其他菌種(P<0.05)。
2.2 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結果分析
通過藥敏試驗發(fā)現,志賀菌、弧菌屬以及氣單胞菌對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噻肟鈉以及氨芐西林等具有非常強的耐藥性。
3 討論
細菌性腹瀉是臨床兒科中的多發(fā)病和常見病,是多種病原體導致的消化道綜合征,大便次數增加以及形狀改變等是細菌性腹瀉的臨床主要表現。相關統(tǒng)計發(fā)現,在發(fā)展中國家中,急性細菌性腹瀉是引起新生兒和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現階段臨床醫(yī)務工作者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種類的研究工作。臨床研究發(fā)現病毒、原蟲、真菌以及細菌是導致兒童急性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導致細菌性腹瀉的因素很多,包括非感染因素和感染因素,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則是感染性因素[2]。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如果不能及時給予合理有效的措施,患兒就可能出現營養(yǎng)不良,進而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和身體健康。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志賀菌在致病菌株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與其他菌株類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臨床研究報道結果相似。其次分別為弧菌屬和氣單胞菌。另外藥敏試驗結果表明,志賀菌、弧菌屬以及氣單胞菌對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噻肟鈉以及氨芐西林等具有非常強的耐藥性。
志賀菌作為引起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應該將其作為常規(guī)檢驗項目,對臨床抗生素濫用情況和誤診情況進行有效預防,同時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兒,防止治療時機被延誤。針對兒童細菌性腹瀉,臨床醫(yī)護人員應該告知患兒家長,讓兒童養(yǎng)成健康的衛(wèi)生習慣,從而來對細菌感染途徑進行有效阻斷,在給患兒食用水果和蔬菜時,應該要給予有效地消毒,給予多價活疫苗口服,從而來進行有效保護[3]。
總之兒童細菌性腹瀉會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和身體健康,臨床中應該加以關注和重視,及時給予病原學檢測,同時結合藥敏試驗結果和細菌培養(yǎng)結果來選擇抗生素,從而讓細菌性腹瀉的發(fā)病率降低,得讓臨床療效提高,最終讓病死率降低。
參考文獻
許曉紅,范慧子,張志程,張佳慧,劉麗曉.兒童細菌性腹瀉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07:1331-1335+1342.
焦繼光,劉會霞.嬰幼兒腹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點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0:44-45.
楊斐.不同年齡段腹瀉兒童病原微生物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