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夏?姜保國?史祖津
摘要:文物是博物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陳列是一門綜合藝術。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文字說明是博物館的靈魂。本文就陳列語言中文字說明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對策,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文字說明;優(yōu)化對策
現在,我國各級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對廣大民眾實施免費開放,這一舉措使得更多的普通觀眾走入了博物館。但是,有的博物館在陳列中,文字說明,仍然有欠缺的地方,需要大力改進。
一、博物館文字說明存在的問題
(一)對觀眾知識水平缺乏正確的認識
博物館免費開放之前,參觀者大多為文化水平較高的群體,知識水平差距較小。但在博物館免費開放后,更多的社會觀眾進入到博物館參觀,不同的群體,使博物館觀眾知識水平的差異不斷增大。
(二)文字說明缺少完整性
文字說明是觀眾了解文物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補充文物所難以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些博物館陳列中的文字說明牌類似于文物登記卡片,只將文物時代、出土時間、出土地等信息簡要的予以介紹,不能全面的表達文物的信息。
(三)對專業(yè)術語缺少必要的解釋
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專業(yè)技術術語,文物與博物館學也不例外。博物館是一個專業(yè)性較強傳播文博知識的場所,存在專業(yè)術語是必要的。這些專業(yè)術語對于專業(yè)人員來說,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而對于普通觀眾來說理解起來會更加困難。
二、優(yōu)化文字說明的對策
文字說明是博物館陳列的重要輔助工具,能否使用好文字說明,直接關系到博物館陳列的質量和效果。
(一)突出實用
1、文字說明應易于理解
文字說明是聯系觀眾和文物知識的紐帶,其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文字說明能否被觀眾所理解和接受是關鍵。過多的專業(yè)術語和過強的教育氛圍都會使觀眾產生疲勞感,只有文字說明通俗易懂,才更容易被觀眾接受。
博物館接待的觀眾種類眾多,平??砂茨挲g分為兒童觀眾、青年觀眾、中年觀眾和老年觀眾。兒童觀眾年齡較小,文化水平較低,而且理解能力較差,因此他們只能理解為平常的語言文字;雖然青年、中年、老年觀眾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對于兒童來講較高,但是由于職業(yè)多樣、個人素質等的不同,仍有部分人員接受能力較差,基于不同觀眾的情況,博物館陳列的文字說明一定要通俗易懂。
2、文字說明要簡明扼要
博物館陳展中所展文物較多,觀眾在參觀過程中不可能在每個文物面前停留很長的時間,要想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了解陳展的文物,就要將文物的說明文字進行精煉。博物館的觀眾是多種多樣的,學者型和專為某一個展覽而來的觀眾還是少數,而大多是觀光型觀眾,他們參觀博物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消遣、開闊視野,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如果文字說明字數太多、內容太龐雜,不僅不能滿足觀眾更好地了解陳展文物的愿望,而且會使觀眾感到疲勞。少數科研型的觀眾關注到的是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發(fā)現的文物標本,簡要精煉的文字說明十分方便地利于其利用較短時間篩選、選擇自己關注的文物。
3、文字說明應方便閱讀
博物館是展示國家歷史進程的場所,接待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各地的觀眾,國外前來參觀的觀眾和游客也不斷增多,因此,文字說明的設置應該考慮到外國游客。2008年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單位開放服務規(guī)范》指出:“文字說明應有整個文物保護單位的綜合性介紹,文物保護單位整體與單體的解釋宜設置中、英文簡介?!彼?,在說明牌設計過程中,除了中文說明外,還應設置英文說明。對于經常接待日韓觀眾的博物館,也可以在文字說明牌上添加日文與韓文。
(二)突顯教育
1、要給生僻字注音
博物館陳展的文物都是經過漫長歲月沉淀下來的。歷史在不斷發(fā)展,文字也在不斷更迭,因此文物的名字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了許多生僻字,在生活中并不常見,工作人員要認全這些字,都有一定的困難,更不用說普通觀眾了。而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舉辦展覽向觀眾開放,如果觀眾在沒有任何輔助工具情況下向接觸這些生僻字,是不可能準確明白其意義的。那么觀眾對博物館教育的接受程度就會大大降低。因此,文物生僻字注音十分必要。展覽中的文字說明應該有潛在的藝術性,需要更多地追求個性,風格化的形式語言不僅是單純的傳遞信息,使不識其文者通過圖形能夠“看”出其意,識其文者能夠“讀”出其理,發(fā)揮出文字的效果。對于生僻字不僅要會讀,還要讀懂,所以文物說明中除了拼音以外,還需要有簡要的介紹。只有理解了文字說明,才可以正確理解文物。
2、要將文物名稱進行解釋
館藏文物是博物館展品的基礎,文字說明的對象,要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因此博物館文字說明應改變傳統(tǒng)只標注文物名稱的形式,對名稱背后的故事等進行簡要說明。因為只知其名不知其用的參觀并不能讓觀眾真正了解文物的作用和內涵。
3、要將專業(yè)術語進行解釋
專業(yè)名詞對于普通觀眾來講十分晦澀難懂,要想使觀眾能夠真正理解文物,在文字說明中就需要解釋說明這些專業(yè)名詞的意思。山西博物院在展出“錯金舟”等錯金銀器物時,在其旁放置了一塊文字說明牌解釋了專業(yè)術語“金銀錯工藝”,“金銀錯亦稱錯金銀,即在銅器上用金銀絲(或片)鑲嵌出紋飾或文字,然后用錯石在器表磨錯光平。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新工藝,對專業(yè)名詞的詳細解釋不僅可以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文物,還開闊了觀眾的視野,增加了知識儲備。
總之,文字說明正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運用的非常普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觀眾在參觀博物館獲取歷史或其他知識的同時,開闊眼界,提升審美觀念,而科學合理的文字說明就是幫助觀眾達到目的工具之一。文字說明編寫得當,觀眾在參觀博物館時留下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博物館教育功能也就得到了充分地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博物館陳列文字說明的使用《世紀橋》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