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
學校教育有目標,家庭教育也應該有目標。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目標的重要性。如果家長對孩子在各個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不甚清楚,就會給孩子的教育帶來很多問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只有家長有了清晰的教育目標,才能夠正確引導孩子的人生方向。
一、學生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學生都來自于不同的家庭,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樣。有些家長素質比較高,家庭整體氛圍也很好,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較高,給孩子制訂了合理的教育目標;有些家長的文化水平較低,雖寄予了孩子美好的期望,但對教育目標這個問題考慮得比較少。
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曾做過一次統(tǒng)計,其中有1/3的家長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其中一部分家長沒有工作,屬于失地農民,以出租房屋為生;還有一部分是外來人口,做一些小生意維持生計。這些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大多在吃穿上,對其教育顧及較少。這些學生在低年級與其他學生差別不大,但到了中高年級,就會表現出學習動力不足。分析原因發(fā)現:這些學生對于未來沒有具體的目標,比較迷茫,只局限在父輩的生活經驗當中,也可以說理想不明確。
文化水平比較低的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辦法,只會天天叮囑孩子:要好好學習,要聽老師的話,要好好聽講。他們在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而壞習慣也在慢慢增多的時候,沒有更好的應對措施。此時若管教不力,就很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甚至是“惡習”。
許多家長本身就以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為生活目標,缺乏精神上的成長與追求。學生的年齡還小,他們一般不會主動樹立遠大的理想,大多靠家長和教師的引導。教師的作用很大,家長的作用也很大。在小學階段,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相對較多,責任也更大,這時父母的世界觀對孩子的影響更深遠。
二、家庭教育目標的重要性
教育需要依靠社會、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學生年齡越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凸顯。小學階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若能密切配合,將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在每個班級中都有一些表現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自信、開朗、善于學習,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身心得到了健康成長。也有一部分學生雖然也想做優(yōu)秀的學生,卻沒有自覺的行動,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
筆者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發(fā)現:優(yōu)秀學生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目標很清楚,明白孩子在每個年齡段要做什么,并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自制力不強的孩子,家庭教育目標大多較為模糊,家長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也沒有清楚的認識,這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進而發(fā)展成了壞習慣。
可見,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目標的清晰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和品質的形成,以及后續(xù)的發(fā)展情況。
三、家庭教育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柏拉圖曾經在《理想國》中詳細地描繪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并認為“子女教育是社會的基礎”。由此,筆者產生了這樣的認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父母都應像教師那樣嚴謹地設計教育目標,再圍繞目標開展家庭教育。
那么,應該制訂什么樣的家庭教育目標呢?雖然每一個家庭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家長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品格、良好習慣,熱愛學習、終身幸福的人,并將其作為長期的教育目標。小學階段的目標是:做事踏實認真,做人誠實正直,有責任感;當遇到挫折和失敗時,能堅強、勇敢地面對;在生活中能分清主次,等等。無論是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目標,學習成績不應是最重要的,品格的形成和習慣的養(yǎng)成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學期開家長會,筆者總會談及這方面的問題,希望能對家長有所啟發(fā)。在與教育目標不清晰的家長交流時,更會重點談到恰當的家庭教育目標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所以,對在成長中出現問題的學生,還需要教師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雖然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但他們在制訂教育目標時往往只看重學習成績,要么過高,要么過低,或因太模糊而不具操作性。
四、制訂家庭教育目標應注意的事項
一是家庭教育目標要正確。在所有的教育目標中,良好品格的養(yǎng)成是最重要的。有一部分家長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以為成績代表了一切。教師要與這樣的家長多溝通交流,一起展望孩子成年后的人生,要降低家長對孩子成年后生活的焦慮感,轉而關注孩子日常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陪伴孩子慢慢成長,使孩子變得更自信、自律。
二是家庭教育目標要適中。有一段時間,一個平時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上課總打瞌睡,筆者仔細詢問之后才知道他每天下午放學后要去上課外班,回來再寫學校作業(yè)和課外班作業(yè),睡得比較晚。這類家庭的教育目標清晰,但要求過高,致使孩子壓力過大,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了解到這種情況后,筆者及時和家長溝通,減少一些課外學習,在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情況下增長其才藝。同時,也會鼓勵一些家庭教育目標較低的家長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鼓勵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三是家庭教育目標要及時調整。曾經有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在年級組織實踐活動時,突然不愿意去了。筆者和她交流后才知道:本來她很想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參加這次活動,只是在剛開始組成小組的時候,沒有一個小組邀請她加入,她心里受不了,就推脫說自己不想參加。之后,筆者和家長溝通,分析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這位學生的家長平時很忙碌,關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和孩子交流,沒有關注到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雖好,但不太會和同學們相處。經過此次交流后,該生的父母抽出了更多時間陪伴她,與她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一起分析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件事情采取的不同處理方式,并告訴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慢慢地,該生處理事情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和同學們的關系也逐漸融洽了。
四是家庭教育目標要有彈性。每位學生的家長都各有特點,但他們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家長要根據家庭情況,給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有愛的家庭氛圍,給孩子留出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們學會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失敗。在這個過程中,靜靜等待孩子成長。
五是要鼓勵、引導孩子制訂自己的大目標和小目標。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可替代,對他們而言,自己制訂的目標,無論是大目標還是小目標,都可以促進他們更加努力向上,也有助于他們了解自己,從而獲得更好的成長。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