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主要由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逐步發(fā)展而來,臨床分為陳舊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兩種MI類型均導致病人進一步發(fā)展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該病已成為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OMI病人在CHD病人中約占50%以上,是CHD的主要類型[2],該病發(fā)病機制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導致相應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壞死,最終發(fā)生心室重塑,易出現左心HF[3]。有研究發(fā)現,同型半胱氨酸(Hcy)參與MI病情的進展[4]。本研究探討MI發(fā)生HF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病房2015年3月—2016年6月臨床確診為MI的病人97例,根據MI病人有無進展為HF分為HF組(41例)和無HF組(56例)。根據心功能分級標準將HF組分為心功能Ⅱ級組、Ⅲ級組和Ⅳ級組。納入標準:符合MI診斷標準;MI病史≥3個月;近3個月內未做過外科手術。排除標準:心瓣膜損傷等器質性疾?。粣盒阅[瘤及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黄渌到y(tǒng)嚴重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病人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血壓、既往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和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等一般資料,計算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抽取病人入院次日空腹靜脈血,檢測血清Hcy、B型鈉尿肽(BNP)、血糖、血脂和血肌酐。血清Hcy采用循環(huán)酶法測定,儀器采用德國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NP測定采用德國羅氏E601電化學發(fā)光儀。所有病人均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并收集左室后壁厚度(PW)、左室短軸縮短率(FS)、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左室射血分數(LVEF)。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年齡、性別、BMI等一般資料,分析血清Hcy與不同心功能分級HF病人的相關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法分析MI后HF組的影響因素。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HF組血清Hcy、BNP和LVEF比較(見表2)
2.3 多因素回歸分析MI后HF組的影響因素 以MI后有無發(fā)生HF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及檢查指標為自變量,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可見,血清Hcy水平和高脂血癥是MI后發(fā)生HF的獨立危險因素,BNP水平可作為判斷HF嚴重程度的指標。詳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注:1 mmHg=0.133 kPa;與無HF組比較,1)P<0.05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HF組血清Hcy、BNP和LVEF比較(±s)
與心功能Ⅱ級組比較,1)P<0.05;與心功能Ⅲ級組比較,2)P<0.05
MI是由于冠狀動脈嚴重狹窄,血流中斷,導致血流供應的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壞死[5],主要臨床表現為胸骨后劇烈、持續(xù)性疼痛等,檢查發(fā)現白細胞和血清心肌酶異常升高,可發(fā)生心律失常,嚴重者最終可能發(fā)展為HF[6]。臨床上對MI病人一般采取盡快溶栓治療,若溶栓時間較早,對MI病人預后有較大好處[7]。MI病人MI癥狀持續(xù)時間越長,血清心肌酶、BNP等臨床檢查指標水平越高,提示病人預后不理想或病情加重[8]。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HF組Hcy、BNP、三酰甘油、總膽固醇明顯高于無HF組, LVEF水平明顯低于無HF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病人MI后發(fā)生HF與血清高Hcy水平、高BNP濃度、高脂血癥有關。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Hcy水平、BNP濃度和高脂血癥為HF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可作為臨床上預測MI后發(fā)生HF的獨立危險因素。
表3 多因素回歸分析MI后HF組的影響因素
孟照娜等[9]發(fā)現BNP與急性MI病人密切相關,隨著MI病人病情加重,BNP表達水平越高,臨床提示心肌缺血缺氧狀況越嚴重,可能加快HF發(fā)生,與本研究結果一致。BNP為心臟分泌的短肽激素,主要來源于心室,其生理作用包括擴張血管,提高尿鈉排出量及尿量,抵抗細胞增殖等,BNP作為心臟功能生物標志物之一,亦是HF定量標志物,可反映心室的收縮與舒張功能,心室的體積和壓力增高將導致BNP升高,因此BNP濃度越高,發(fā)生HF可能性越高[10]。心肌張力提高是促使BNP釋放的重要因素,內皮素、血管緊張素Ⅱ等神經體液因素亦存在一定的作用,BNP的產生、分泌、釋放、調節(jié)等方面均主要體現在基因表達水平,其是評估HF療效的重要指標,亦是評估左心室收縮功能損傷及HF發(fā)展的重要預測因素。
楊麗等[11]對71例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研究發(fā)現,高危組血清Hcy水平顯著高于中、低危組,血清Hcy能反映急性冠脈綜合征病情,血清Hcy表達水平越高,提示急性冠脈綜合征病情越嚴重。Hcy是人體代謝的中間產物,多發(fā)生于動脈粥樣硬化病人,大量研究認為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12]。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血清Hcy水平與心功能分級有關,心功能狀態(tài)越差,血清Hcy水平越高,說明血清Hcy可作為判斷MI后發(fā)生HF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報道,血清Hcy通過損傷心臟內皮細胞改變其對心室重塑的作用,促進間質纖維化,抑制內皮細胞生長,從而影響心室的舒張和收縮功能,增加心臟的負性壓力[13]。高Hcy水平可能促進病情發(fā)展,血清Hcy水平可作為MI后HF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大量研究表明,發(fā)生MI后血脂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可能促進MI病情發(fā)展,原因可能是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加快,引起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14-15]。本研究應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結果可見,高脂血癥可作為MI后HF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Hcy水平、BNP濃度升高和高脂血癥提示增加MI后發(fā)生HF的可能性。測定MI病人血清Hcy水平、BNP、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可預測并評估MI病人的病情進程和心功能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