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纖維帽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及黏附,部分或完全阻塞管腔,造成相應供血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是眾多疾病導致死亡的主要病因,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腫瘤壞死因子樣凋亡弱誘導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是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的新成員,Chicheportiche等[1]于1997年首次發(fā)現(xiàn)并報道,它是一種Ⅱ型膜蛋白,在心、腦、肝、腎等多種組織和細胞中表達,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分泌至胞外成為可溶性TWEAK(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sTWEAK),與其受體Fn14結合,誘導下游生化反應,參與細胞凋亡、增殖、血管生成、炎癥反應等過程[2]。本研究探討sTWEAK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血漿的表達水平及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同時觀察其對病人預后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就診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140例,按疾病類型分組,STEMI 36例,NSTEMI 48例,UAP 56例。收集同時期就診的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或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證實為無冠心病病人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05例,女75例,年齡(63.68±7.3)歲。STEMI診斷標準按2010中華醫(yī)學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3],NSTEMI和UAP診斷標準參照2012中華醫(yī)學會NSTEMI和UAP診斷及治療指南[4]。排除:急性炎性反應性疾病、組織器官壞死、感染性疾病、風濕熱、腫瘤和免疫性疾病等。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病人性別、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肌鈣蛋白等臨床資料,依據(jù)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按Gensini積分對病變程度評分[5]。
1.3 血漿sTWEAK濃度檢測 抽取所有病人入院后空腹靜脈血2 mL,EDTA抗凝,離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sTWEAK 血漿濃度(以上操作流程遵照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血清肌鈣蛋白及hs-CRP濃度來源于我院檢驗科化驗結果。
2.1 4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4組一般資料比較
與STEMI組比較,1)P<0.05;與NSTEMI組比較,2)P<0.05
2.2 4組血漿sTWEAK濃度和血清hs-CRP、肌鈣蛋白濃度比較 STEMI組血漿sTWEAK濃度、hs-CRP及肌鈣蛋白均明顯高于NSTEMI組、UAP組及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STEMI組與UAP組及對照組hs-CRP和肌鈣蛋白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4組血漿sTWEAK濃度和血清hs-CRP、肌鈣蛋白濃度比較[M(P25,P75)]
與STEMI組比較,1)P<0.05;與NSTEMI組比較,2)P<0.05
2.3 血漿sTWEAK濃度水平與Gensini評分相關性分析 對ACS病人血漿sTWEAK濃度水平與Gensini評分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提示兩者呈正相關關系(r=0.478,P<0.05)。詳見圖1。
圖1 血sTWEAK與Gensini評分相關性分析
2.4 不同濃度血漿sTWEAK水平病人出院后6個月首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本研究140例病人全部隨訪成功,sTWEAK預測病人6個月后首次發(fā)生MACE事件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為0.857,P<0.05,Cut off=138.245 ng/L,以該截點值將冠心病病人分為sTWEAK高水平組(52例)和低水平組(88例),高水平組心源性死亡4例,再發(fā)心梗4例,再住院治療心絞痛13例;低水平組心源性死亡2例,再次心肌梗死2例,再住院治療心絞痛3例,高水平組MACE事件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低水平組(χ2=22.42,P<0.05)。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是多種炎癥反應共同參與,粥樣硬化斑塊纖維帽破裂,大量炎癥因子激活,介導血小板聚集、黏附,最終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生。sTWEAK因參與細胞凋亡、增殖、血管生成、炎癥反應等過程備受關注。有研究表明,TWEAK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協(xié)同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炎性反應因子表達,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發(fā)展過程[6]。Aristoteli等[7]研究表明,隨著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加重sTWEAK血漿水平逐漸升高,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可見:STEMI組血漿sTWEAK濃度顯著高于NSTEMI組及UAP組,且與Gensini評分呈正相關,提示sTWEAK濃度越高,冠狀動脈病變越重。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sTWEAK高水平組出院1個月后心源
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心肺腦復蘇>24 h及心肌梗死復發(fā)風險高于低水平組[8]。本研究將病人分為sTWEAK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6個月,結果發(fā)現(xiàn),高水平組MACE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高于低水平組,這與Chorianopouios等[8]研究結果一致。提示sTWEAK對急性ACS病人預后有一定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STEMI、NSTEMI及UAP病人血漿sTWEAK濃度不同,sTWEAK可能成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分型的重要依據(jù)。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血漿sTWEAK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相關,可能成為評價冠心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血漿sTWEAK高水平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出院后6個月MACE事件發(fā)生率高于低水平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