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頂, 李玉麗, 王凌群, 張玉紅, 劉 航, 郭秀娟, 遲耀丹, 張 力
(1. 吉林建筑大學 電氣與計算機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18; 2. 南開大學 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 天津 300071)
Cu(InGa)Se2(CIGS)太陽電池由于具有性能穩(wěn)定、光電轉(zhuǎn)換效率高等優(yōu)點,目前已成為最有前景的薄膜太陽電池之一。但該器件需要使用的貴金屬In的地球儲量較少,而且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平板顯示工業(yè)中透明導電膜的制備,因此CIGS電池預計最大的年產(chǎn)量大約為100 GW[1]。
鋅黃錫礦結(jié)構化合物Cu2ZnSnSe4(CZTSe)與黃銅礦結(jié)構的CIG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具有較高的光吸收系數(shù)(104cm-1), 目前轉(zhuǎn)換效率已達到12.6%[2];并且由于貴金屬元素In與Ga被廉價的Zn與Sn替換,因此CZTSe太陽電池具有制造成本低的優(yōu)勢,成為了近幾年的研究熱點。雖然最高效率的CIGS電池是采用共蒸發(fā)而非后硒化工藝制備的[3],但目前對共蒸發(fā)法制備CZTSe薄膜的研究還相對較少[4-6]。主要原因之一是CZTSe在高溫下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7],而由于共蒸發(fā)法制備CZTSe過程中的Se壓沒有后硒化法的Se壓高,加大了高溫下使用共蒸發(fā)法制備穩(wěn)定CZTSe薄膜的難度。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就襯底溫度對共蒸發(fā)法制備CZTSe薄膜及器件性能的影響展開研究。
采用射頻濺射工藝在鈉鈣玻璃上制備鉬電極(約1 μm)。共蒸發(fā)工藝沉積CZTSe薄膜,通過調(diào)控Cu、Zn、Sn、Se 4個蒸發(fā)源的蒸發(fā)溫度調(diào)整CZTSe薄膜的組分;沉積過程中襯底溫度通過熱偶與玻璃襯底的背面接觸進行測試,并控制在380~460 ℃的范圍內(nèi);薄膜生長的本底真空度低于6×10-5Pa?;瘜W水浴法在CZTSe薄膜上制備CdS緩沖層(約50 nm)。MOCVD工藝沉積100 nm本征氧化鋅和1 000 nm的硼摻雜氧化鋅雙層窗口層。蒸發(fā)工藝制備鋁柵線電極,最終的電池結(jié)構為SLG/Mo/CZTSe/CdS/i-ZnO/ZnO∶B/Al[8]。
薄膜的晶相結(jié)構通過X射線衍射儀(XRD)(Rigaku, ATX-XRD)進行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JSM 6700F)觀察。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EDS)(JSM 6700F)分析薄膜的組分。量子效率分析系統(tǒng)(QEX10)測試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利用單晶Si標準電池校準的太陽光模擬器(WXS-156S-L2)在標準光強下(100 mW/cm2,25 ℃)測試電池的I-V曲線。
圖1為不同襯底溫度條件下制備薄膜的XRD衍射譜。從圖中可以看出,低襯底溫度下(380 ℃)制備的薄膜存在明顯的SnSe和SnSe2相,這主要是由于襯底溫度較低,SnSex揮發(fā)性降低而殘留在薄膜中。隨著襯底溫度的升高,二元相SnSe和SnSe2在圖譜中消失,高襯底溫度下制備薄膜的衍射峰都與CZTSe對應[9]。
圖1 不同襯底溫度制備的CZTSe薄膜的XRD譜
Fig.1 XRD patterns of CZTSe films deposi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圖2為不同襯底溫度條件下制備薄膜的表面形貌圖。從圖中可以看到,襯底溫度為380 ℃條件下沉積的薄膜表面是一些細小的顆粒;當襯底溫度升高到420 ℃時,薄膜的結(jié)晶質(zhì)量明顯變好;襯底溫度達到460 ℃時,制備的薄膜的晶粒尺寸明顯增大。隨著沉底溫度的升高,原子的遷移率增強,提高了薄膜的結(jié)晶質(zhì)量。
圖3分析了襯底溫度對CZTSe薄膜組分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襯底溫度的變化主要影響薄膜中Cu和Sn兩種元素的含量。從圖中可以看到,隨著襯底溫度的升高,薄膜中Cu元素的含量升高而Sn元素含量下降,Cu和Sn含量的比例幾乎隨溫度升高而線性增加。這主要是由于隨著襯底溫度的升高,二元化合物SnSex的揮發(fā)性增強,使得Sn在高溫下難以進入薄膜中[10];而CuxSey的蒸發(fā)溫度非常高,所以襯底溫度升高不會減少Cu的含量。圖3中Cu含量的升高主要是由于Sn含量的相對百分比減少造成的。單質(zhì)Zn揮發(fā)性較強,但沉積到襯底的Zn與Se反應生成的二元化合物ZnSe的揮發(fā)性則較小,所以襯底溫度的升高可以使Zn進入薄膜的幾率略有下降,但隨著Sn含量的相對減少,Zn在薄膜中的相對百分比幾乎不變;而Se作為非金屬元素,比例基本在50%左右,故Zn和Se含量的百分比未在圖中列出。
圖2 不同襯底溫度制備的CZTSe薄膜的表面形貌。(a) 380 ℃;(b) 420 ℃;(c) 480 ℃。
Fig.2 SEM images of CZTSe films deposi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a) 380 ℃. (b) 420 ℃. (c) 480 ℃.
圖3 襯底溫度對CZTSe薄膜組分的影響
Fig.3 Effect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compositions of CZTSe films
襯底溫度為380 ℃條件下制備的CZTSe薄膜由于含有二元化合物SnSe和SnSe2而使電池失效。在襯底溫度為460 ℃的條件下,通過降低Cu蒸發(fā)溫度并延長沉積時間的方法,制備出與420 ℃相同組分及厚度的CZTSe薄膜(約1 μm)。最終得到的電池J-V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襯底溫度制備的CZTSe電池的J-V曲線
Fig. 4J-Vcharacteristics of the CZTSe-based solar cells fabrica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襯底溫度460 ℃條件下制備電池的開路電壓有明顯提高,但填充因子略有下降,而短路電流密度明顯降低。開路電壓增大主要是由于襯底溫度升高提高了薄膜的結(jié)晶質(zhì)量,隨著晶界的減少載流子的復合幾率降低。
量子效率測試表明,襯底溫度460 ℃制備的電池在整個波長范圍內(nèi)響應都較低,如圖5所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器件中產(chǎn)生了影響空穴收集的勢壘。
圖5 不同襯底溫度制備的CZTSe電池的量子效率曲線
Fig.5 EQE curves of the CZTSe solar cells fabrica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對不同襯底溫度制備的CZTSe電池進行光、暗J-V特性測試,如圖6所示。高襯底溫度制備電池的光暗J-V曲線發(fā)生了交叉,這也說明背電極存在勢壘的可能性,并且是器件填充因子下降的原因之一。
圖6 不同襯底溫度制備的CZTSe電池的光暗J-V曲線(a)420 ℃;(b)460 ℃。
Fig.6 Dark and white lightJ-Vcurves for CZTSe solar cells fabrica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a) 420 ℃. (b) 460 ℃.
圖7為存在背電極勢壘的CZTSe電池的能帶示意圖,假定Mo與CZTSe交界處坐標為x=0。由于勢壘的存在將導致背電極處復合電流增大,并使光暗曲線產(chǎn)生交叉。
圖7 存在背電極勢壘的CZTSe電池能帶示意圖
Fig. 7 Band diagram of a CZTSe solar cell with back contact barrier
首先忽略背電極處空間電荷區(qū)內(nèi)的載流子復合,則電子電流Jn(x)在吸收層恒定,并可用輸運方程(1)進行描述:
(1)
其中Dn為電子擴散系數(shù),Nc為導帶有效態(tài)密度,Ec(x)為在x處的導帶能量。經(jīng)典的界面復合邊界條件通常用公式(2)描述:
Jn(Lc)=Jn(0)=qSn(n(0)-n0),
(2)
Sn為表面電子的復合速率,n(0)為x=0處的電子濃度,n0為x=0處的平衡電子濃度。電子電流的計算借鑒肖特基勢壘多子電流的計算方法[11],即對方程(1)在x=0和x=Lc的范圍內(nèi)積分,并利用邊界條件(2)得到:
(3)
對于真實材料的參數(shù),當qφbi的值足夠大時,公式(3)中分母的第二項可以省略并只保留Sn項,最終簡化為:
(4)
其中Vj的飽和值與光電流的存在與否有關,并可分別用公式(5)和(6)表示[12]:
(5)
(6)
由公式(5)、(6)可知在光照條件下Vj的值比暗態(tài)下高。并且在PN結(jié)較大正向偏壓下,界面電子復合電流Jn(Lc)飽和且數(shù)值在光照條件下比暗態(tài)下高(在較大正向偏壓下,公式(4)中的項在較大的正向偏壓下可忽略),而空穴電流飽和值Jp(Lc)可用公式(7)表示[13],其飽和值為Jc與光照無關。
(7)
這意味著總電流在光照條件下達到飽和值比暗態(tài)下更高,而這可能會導致圖6(b)中所示的光暗曲線交叉現(xiàn)象。在短路狀態(tài)下,光電流正向流過背電極附近的勢壘,勢壘可等效成電阻。且理想狀態(tài)下,器件在最高功率點和短路狀態(tài)下的電流差別不會過大,因此勢壘仍可等效成電阻,串聯(lián)電阻對填充因子(K)的影響可以用經(jīng)典公式描述:
(8)
串聯(lián)電阻的存在可以導致填充因子減小,這也與圖4的實驗結(jié)果一致。ZnSe的禁帶寬度比CZTSe寬,并且可以形成弱N型[14]。所以襯底溫度460 ℃條件下制備電池所產(chǎn)生的問題可能與背電極附近產(chǎn)生的ZnSe有關,下面從蒸發(fā)法制備CZTSe薄膜生長機理討論ZnSe產(chǎn)生的原因。
在襯底溫度較低的條件下(420 ℃),Cu、Zn、Sn、Se四種元素可直接在襯底上反應生成CZTSe薄膜。而當襯底溫度較高時(460 ℃),初始階段SnSex很難在高溫襯底上附著進而參與反應,生成的是穩(wěn)定的二元化合物CuxSey和ZnSe。由于Cu原子的遷移能力強[15],隨著蒸發(fā)的進行,薄膜底層的Cu擴散至表面與Sn和Se反應生成三元化合物Cu2SnSe3作為中間化合物[16],進而與表面蒸發(fā)的Zn和Se反應生成CZTSe。但Zn原子擴散能力較弱,導致初始階段的ZnSe以二元化合物的狀態(tài)留在背電極附近。
本文研究了襯底溫度對共蒸發(fā)法制備CZTSe薄膜材料性質(zhì)及電池性能的影響,得出如下結(jié)論:
(1)襯底溫度380 ℃條件下,SnSex的揮發(fā)性不強;XRD測試發(fā)現(xiàn)制備的CZTSe薄膜中含有二元錫化物使電池失效。
(2)襯底溫度升高到420 ℃時,二元錫化物的揮發(fā)性增強并從薄膜中消失。SEM測試發(fā)現(xiàn)薄膜的結(jié)晶質(zhì)量隨溫度升高而提高,電池的開路電壓由于晶界的減少而增大。
(3)當襯底溫度升高到460 ℃時,電池的開路電壓繼續(xù)提高但短路電流密度及填充因子下降,這可能與高襯底溫度制備CZTSe薄膜初始階段產(chǎn)生的ZnSe有關。
(4)在高襯底溫度下優(yōu)化CZTSe薄膜沉積工藝將是進一步提高蒸發(fā)法制備CZTSe太陽電池轉(zhuǎn)換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