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玉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和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從踐行小學數學新課標的理念出發(fā),重點探討了重視教學設計、實現“兩備”統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合作學習、增進團隊意識等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三大策略,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提升其數學素養(yǎng),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和策略,較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傳授和學生的模仿,而要借助于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習由被動變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提出的這一理念,既是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提升的需要,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積極踐行這一理念,努力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教學設計,實現“兩備”統一
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師做好教學設計,即我們常說的“備課”。數學備課的關鍵是做到備學生和備教材的統一,掌握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儲備情況,從學情出發(fā)來設計教學,這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否則,偏離學生已有數學認知結構的設計不是有效的設計,更不可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關于“年月日”的教學設計,學生已熟知我國的重大節(jié)日,如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因此,“年”的設計,我設計播放“國慶65周年大閱兵”的一段視頻,讓學生觀看幾分鐘,并計算具體的年份;“月日”的設計,我提前把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制作日歷,讓學生找找“國慶節(jié)”“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具體在哪一月的哪一天,也可讓學生日歷中標出自己的生日或爸爸媽媽的生日。這樣的設計,實現了“兩備”的統一,有助于將抽象的數學化為具體的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有助于提升教學的實效性,還能在無形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睌祵W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礎是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出來,學習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動力來源。而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需要一定的條件,有效條件之一就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情境,從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從而獲得長足發(fā)展。
例如,關于“三角形分類”的教學,我創(chuàng)設“猜一猜”教學情境,提前準備了一個小紙箱,紙箱里放置了各種三角形。課堂上,我隨意拿起一個三角形,在紙箱上方僅僅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三角形,有猜是銳角三角形的,有猜是鈍角三角形的,有猜是直角三角形的。結果,當我把學生所猜的三角形完全從紙箱中拿出來時,學生猜到的結果與我手中的常常不符合,這時學生產生了困惑。我趁機提出問題: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嗎?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嗎?通過設計 “猜一猜”的小游戲和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求知欲被點燃,紛紛主動探索數學未知的領域,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主動需要,教學效果自然高效了許多。
三、強化合作學習,增進團隊意識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小學數學被抽象的概念、符號、性質、原理、定理等所包圍,如何有效化解這些抽象性高、邏輯性強的教學呢?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運用團隊的力量解決數學問題,其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其實,每一個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是不同的,其解題思路也不太一樣,將不通的解題思路匯集在一起,就有了多種的思路,那么,學生學習數學的思路將被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構架將被重構,學生的團隊意識將被提升,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團結的學習氛圍將被形成,學生學習效果質的飛躍被突破肯定不會遙遠。
例如,關于“分數的意義”的教學,我采用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將不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我把不同的材料分到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根據各組人數計算并說出各組成員應分得的平均數。其中,一組正好分到一個圓圓的大棒棒糖圖案,本組有4個成員,他們迅速將圖案從中間折疊,每人分得其中的四分之一。還有一組,共分到4塊糖,他們4人每人1塊,但在說出每人應得平均數時遇到了麻煩,我則及時指導,讓學生將4塊糖看成一個整體,然后分成4份,有一個學生說,若分1份即四分之一,接著有學生說,若分2份即四分之二,以此類推,若分3分即四分之三,若分4份即四分之四,那么,每個人應得的平均數是四分之一。這樣,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合作與探究,很快將疑問一一化解,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和團隊意識得以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則出人意料。
合作學習也不是萬能的,教師要因地制宜,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要及時引導學生,掃除障礙,使學生繼續(xù)沿著高效學習的道路攀登。
總之,新課標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既需要教師的教學設計,實現“兩備”統一,又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依靠學習興趣的支撐,更需要強化合作學習,增進團隊意識。唯有多管齊下,共同發(fā)力,學生才會真正成為主動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主人!
【作者單位:永安市加福中心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