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岡 ,劉杰 ,劉尚峰 ,劉宗田 ,張波 ,趙鵬
(1.青島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2.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鑒定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1;3.濟南市公安局天橋區(qū)分局,山東 濟南 250000;4.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區(qū)分局,山東 濟南 250014;5.郯城縣公安局,山東郯城 276100;6.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病理科,山東 青島 266400)
周某,男,35歲,長途貨運司機,某年3月17日更換內褲后出現陰囊瘙癢癥狀,3月23日出現陰囊表面破潰、糜爛伴發(fā)熱、咳嗽及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先后到多家醫(yī)院就診,胸部X線片示兩肺下葉實變,經抗感染、對癥、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治療效果不佳,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并出現腎功能障礙表現[尿素氮30.10mmol/L(正常參考值2.50~8.20mmol/L)、血肌酐 524.00 μmol/L(正常參考值 40~105 μmol/L),尿蛋白+++]。4月24日因搶救無效死亡,死亡診斷:呼吸心搏驟停,重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Ⅱ型呼吸衰竭,間質性肺炎,陰囊部感染。周某既往體健,家屬懷疑毒物中毒,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尸體檢驗:臍周多處點片狀皮下出血;雙側腹股溝處片狀皮下出血(血氣分析穿刺點),陰囊表面灰黃色滲出物附著,局部皮革樣化;雙上肢前臂前側、右側踝關節(jié)內側、右側足背多處片狀皮下出血(系生前搬運所致),余未見異常。尸體解剖見雙側胸腔少量積液,其余器官未見異常。
組織病理學檢驗:氣管周圍肌肉組織未見出血;肺淤血、水腫伴代償性肺氣腫,小灶性肺出血,局部肺氣腫伴肺大泡形成,肺泡間質纖維組織增生,細支氣管壁及肺泡間隔灶性炎癥細胞浸潤;局部細支氣管腔及周圍肺泡腔內彌漫中性粒細胞,符合小葉性肺炎改變。個別腎小球纖維化,局灶間質纖維組織增生。陰囊皮膚表面鱗狀上皮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局部表皮剝脫、表淺潰瘍形成伴肉芽組織增生,局部可見吞噬鐵血黃素的巨噬細胞,真皮層纖維組織增生,皮膚附件及真皮淺層炎癥細胞浸潤。心、腦、脾、腎、胰腺等多器官呈輕度淤血、水腫改變。
實驗室檢查:在周某家多條內褲中檢出百草枯成分,但在送檢的其他衣物以及周某的心血、肺、肝、膀胱及陰囊組織中均未檢出百草枯成分。
死亡原因:周某符合百草枯中毒后引起肺組織纖維化,最終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經調查,周某的妻子胡某在發(fā)現周某有外遇后,購買百草枯農藥,以教訓為名將百草枯涂抹于周某的多條內褲上,致使周某中毒,胡某對上述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姜某,男,56歲,醫(yī)生,某年8月6日穿戴了用某種消毒液清洗過的內褲后,接觸處皮膚局部出現皮疹、瘙癢,伴龜頭紅腫,并出現咳嗽,咳出少量白色黏痰,咳嗽時出現嘔吐,且腹瀉數次,伴有乏力及畏寒。8月8日因癥狀加重并出現憋喘、胸骨后燒灼樣痛就醫(yī),胸部CT示雙肺彌漫性炎癥影。查體:雙肺叩診清音,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啰音,陰囊及龜頭紅腫,陰莖腹側及與其接觸處陰囊皮膚浸漬糜爛。輔助檢查:血肌酐947.8μmol/L(正常參考值40~105μmol/L),血尿素氮23.5 mmol/L(正常參考值2.50~8.20 mmol/L),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γ-谷氨酰轉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γ-G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總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均明顯升高。診斷:多器官功能不全,肺間質病變,急性腎衰竭,肝功能損害。8月9日經某醫(yī)院職業(yè)病科檢測,患者尿液中百草枯質量濃度為20μg/mL,診斷明確,系百草枯中毒、多器官(肺、腎、肝)功能衰竭。9月10日患者憋喘癥狀明顯加重,呈昏迷狀態(tài),頸部氣管切開接呼吸機輔助通氣,但肺功能呈進行性惡化,經搶救無效死亡。
尸體檢驗:左眼瞳孔散大,直徑0.6cm,球結膜黃染;頸前有氣管插管口;雙側肘窩及腹股溝均有針孔樣損傷(靜脈注射及血氣分析穿刺所致),周圍伴小片狀皮下出血;陰囊皮膚糜爛;余未見明顯異常。尸體解剖見雙肺表面大量點片狀出血,肝表面色深,質較硬,部分腸管呈綠色。
實驗室檢查:姜某所穿內褲、尿液以及家中衣櫥隔板中均檢出百草枯成分。
死亡原因:姜某系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經調查,姜某之妻發(fā)現姜某有外遇,勸阻無效后購買百草枯農藥,并將其稀釋后涂抹于姜某的內褲上致姜某中毒,姜某之妻對上述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百草枯(paraquat)因廣譜、高效、價格低廉、對土壤環(huán)境無害(與土壤接觸后快速失效)的特性,被廣泛用于農業(yè)和園藝除草,以及大豆、棉花、西紅柿等作物的催枯,但百草枯可通過皮膚黏膜、胃腸道和呼吸道吸收,對人畜毒性極大,無特效解毒藥,口服中毒死亡率可達90%以上[1]。百草枯中毒機制[1]為:通過細胞電子傳遞系統(tǒng)產生大量過氧化氫等有害活性氧化物質,并消耗對維持機體正常生物化學和生理過程具有重要功能的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引起肺、腎、肝等器官細胞膜脂質過氧化,造成組織細胞損傷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肺泡細胞具有主動攝取和蓄積百草枯的特性,肺對百草枯極其敏感,即使不是直接接觸,百草枯中毒者肺部也將在5~10d內快速纖維化(不可逆)[1]。
百草枯因顏色墨綠并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罕用于口服投毒,中毒多見于農業(yè)生產中職業(yè)性接觸、意外、自殺等情況[2-6]。本文兩起案件均系將百草枯涂抹于內褲投毒,既往僅見個案報道[7-9],但缺乏共性總結。筆者總結該類案件共同特點如下:(1)嫌疑人和死者均為夫妻關系,該特點系該案私密性決定,能夠接觸內褲表明兩者之間關系親密;(2)案發(fā)原因為第三者插足,夫妻感情破裂,作案動機多為教訓而非殺人,由于嫌疑人不了解百草枯毒性,盲目認為涂抹量少不足以致死;(3)毒物涂抹于內褲的手段隱蔽,投放量小,達不到致死量(成人40mg/kg)[1]或者致死血質量濃度(最小為1.2mg/mL)[1];(4)臨床起病緩慢,以外生殖器瘙癢、破潰等輕微癥狀就診,不易引起懷疑,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腎功能障礙等表現,影像學檢查可見肺部改變,病程遷延1個月左右;(5)尸表檢查均見陰囊及會陰部損傷改變,無其他異常損傷改變,病理改變主要是肺間質纖維組織增生,早期毒物檢驗可在死者尿液或者血液中檢出百草枯成分,晚期由于治療及體內代謝作用則難以檢出百草枯成分;(6)死亡原因均為百草枯在體內代謝對肺、腎等靶器官破壞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在對該類案件進行鑒定時,需注意全面收集死者生前就診病歷資料,及時采集死者生前尿液、血液、貼身衣物等檢材進行毒物檢驗,現場仔細勘查存放衣物場所、地面可疑位置,并對尸體進行系統(tǒng)解剖,提取接觸部位皮膚、心血、尿液、肺組織等進行毒物檢驗,重點檢驗肺組織有無纖維化表現,結合案情調查情況,對死亡原因進行客觀、全面地判斷,為后續(xù)案件審理和訴訟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