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高 艷,董芳芳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醫(yī)療風險不管是在治療,還是護理上都時刻存在,尤其是輸液,因為影響因素太多,所以其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更勝,嚴重影響輸液效果[1]。為了提高輸液質量,確?;颊呱踩以河冢?015年1月~2017年1月)對收治的43例化療住院患者進行靜療小組管理,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化療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初次行第1療程化療,將本組患者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患者有靜療小組參與,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36~78歲,平均(59.32±1.15)歲;對照組43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35~76歲,平均(58.47±1.2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且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由靜療小組管理,方法如下:(1)組建小組:共10名靜療小組成員,職稱均在主管護師之上,由腫瘤內科護士長作小組組長,小組成員則由護士和科室護士長擔任。(2)制定培訓方案:由護理部制定,內容包括各種敷貼的應用和選擇、中心靜脈導管的維護、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維護及并發(fā)癥處理、靜脈留置針的使用、藥物外滲和靜脈炎的預防處理措施、化療藥物注意事項以及靜脈治療相關技術等。(3)培訓方式:制定方案后,由護理部負責培訓,不斷提高靜療小組成員的靜脈治療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還可以邀請專家授課,安排小組成員到上級醫(yī)院學習等。(4)強化管理建設:制定并完善靜脈治療的操作標準、流程,對疑難靜脈輸液病例組織相關人員討論并解決,加強力度檢查,將輸液不良事件及時扼殺,降低護理風險。
對比兩組患者輸液途徑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非計劃性拔管率。
選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療效比較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完成組間臨床指標的比較,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輸液途徑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輸液途徑對比[n(%)]
觀察組患者藥物外滲、靜脈炎發(fā)生率0.00%、2.3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4.65%、9.3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43例中觀察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率0.00%(0/43)顯著低于對照組4.65%(2/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x2為4.7607,P為0.0291。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醫(yī)療風險在治療和護理中廣泛存在,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還大大降低了醫(yī)院的社會效益,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輸液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更多,顯著增加了護理不良事件,并給輸液效果造成了嚴重影響[2]。本次調查顯示,在未成立靜療小組之前,護理人員對于輸液知識的掌握情況均不理想,是導致護患糾紛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的是缺乏相關操作規(guī)程的認識,有的是缺乏對特殊藥物給藥途徑的認識等,因此組建靜療小組很有必要[3]。靜療小組的作用就是提高護理人員靜脈治療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可以對整個輸液過程進行嚴格把控并正確處理。汪瑩研究顯示,組建靜療小組之后,該院護理不良事件顯著降低,極大的提高了護理風險關了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輸液途徑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靜療小組管理輸液途徑更優(yōu),分析與加強靜脈治療理論知識有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藥物外滲、靜脈炎發(fā)生率以及非計劃性拔管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靜療小組管理可有效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分析與加強靜脈治療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以及加強質量監(jiān)督檢查力度有關。
綜上所述,在護理風險管理中,靜療小組應用價值較高,可提高風險管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