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霞
摘 要:蒙古民間文學有著久遠的歷史,是蒙古文學的重要組成,也影響了我國古代的文化發(fā)展,對現(xiàn)代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古蒙古的帝國十分強大,對于“絲綢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保護和促進作用。針對蒙古民間文學,其開展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了資料的搜集上,并對其整理,全方位地研究了其文學,并形成了獨立的蒙古民間文學學科,針對其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在我國發(fā)展“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下,針對蒙古族民間文學展開了具體的調(diào)查和研究,旨在為相關(guān)研究提供參考,共同促進我國文化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絲綢之路;蒙古族;民間文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烏蘭察布市社科聯(lián)一般項目“‘絲綢之路文化背景下蒙古族古代民間文學的研究與開發(fā)利用”(項目編號:2017Y104)
1 新中國成立前的民間文學研究
在我國,從20世紀初期開始了對蒙古族民間文學的初步研究?!睹晒棚L俗鑒》的產(chǎn)生說明了蒙古民俗的研究已經(jīng)進入了學科研究的階段,其研究也正式開始。這本書共有10卷,分為58類,針對蒙古民族的基本情況和生活習慣以及其口傳文學進行了系統(tǒng)的記錄,并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在這本書中,有幾章針對蒙古族民間文學,進行了專門的記錄,并且包含了韻文,并包含了一些口頭相傳的話語。在羅氏之后的生活中,好幾次都去日本并受到當?shù)氐挠绊懀谌毡疽步佑|到了歐美的民俗學理論。因此,該書在寫作中,也完全按照了民俗學理論。和羅氏在同一時期進行生活的還有白音畢力格圖,他有著著名的作品《蒙古紀聞》,該書也對蒙古民間文學做出了大量的記錄和研究,都為之后進行了參考。
1926年,克什克和一些的蒙古族文化專家,在北京設(shè)立了蒙文學會,然后創(chuàng)建了雜志《丙寅》。該學會是當前在蒙古族研究中,產(chǎn)生的真正地專業(yè)性強和學術(shù)性強的學術(shù)團體。該學會有著十分嚴格的章程總綱,不斷對蒙古的民間故事和民俗進行搜集,并將一些民間歌謠作為重要的內(nèi)容,并形成了具體的規(guī)定。另外,其會刊《丙寅》雜志嚴格了征稿的規(guī)定,需要加強對蒙古民俗和故事的收集,利用蒙古民間諺語和歌謠等形式。在雜志上,系統(tǒng)地整理了一些蒙古民間文學的重要的作品,進行了刊發(fā)。這些刊發(fā)的作品有著不同的題材和形式,例如蒙古民歌和婚禮祝詞,以及笑話和好來寶,并且匯集了大量的民間諺語以及謎語,這些都推動了20世紀的蒙古族文化的研究和學科發(fā)展。
2 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民間文學研究的開展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就展開了對蒙古民間文學的研究,首先進行了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并且逐漸進入發(fā)展軌道。民間文學主要是靠大眾進行口頭的創(chuàng)作,具有集體性,將口頭傳承作為重要的形式。對民間文學的研究,調(diào)查采錄和理論研究是主要的兩個方面,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在1950年到1960年初,針對蒙古民間文學主要是注重在前期的搜集整理階段,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研究隊伍中。在這個期間,有大批的民間文學作品得到了發(fā)現(xiàn),并且被記錄,之后便進行出版和發(fā)行。這些搜集的民間文學作品,其出版也豐富了民間文學,對其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的蒙古民間文學中,主要是認識其民間文學,并展開了其價值的研究。巴.布林貝赫在其文章《關(guān)于對韻文性民間文學的學習和研究問題》中,以及馬尼扎布的作用《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學》中,都對民間文學進行了具體的價值分析,探討和研究了其功能。在當時的背景下,這些文章的發(fā)表和研究的深入,都給資料的整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了工作的有效開展。
3 蒙古族民間文學研究的發(fā)展分析
在對蒙古民間文學進行的研究中,真正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是從上世紀的70年代開始的。在這個時期中,對其民間文學的匯總和研究工作又得到了發(fā)展的機會,并且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是之前沒有的。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特征就是增加了對其文學價值的反思,并深刻認識到其功能,更加深入地研究了民間文學的概念,對其范圍進行了探討,研究了主要特征,并豐富了文學理論,針對蒙古民間文學進行了特征和價值的理論研究和探討。
3.1 薩滿教文學研究
在蒙古族中,其原始宗教是薩滿教,它的基礎(chǔ)是萬物有靈,屬于一種自然宗教形態(tài)。薩對于蒙古族來說,最為古老的文化就是滿教文化。因此,在其薩滿文化中,祭詞和神歌的過程也都是整個文化發(fā)展中最有表現(xiàn)力,且最為古老內(nèi)容。我國在上世紀的50年代后,才開展了針對薩滿文學的資料收集,直到70年代之后,才逐漸進入到了發(fā)展的高峰期。通過不斷收集資料并出版相應(yīng)的文學著作,給薩滿文學帶來了基礎(chǔ)。但是,在蒙古族的薩滿文學研究中,還缺乏比較系統(tǒng)和完整的收集資料的方式,必須要利用田野調(diào)查方式,針對大量的口傳資料進行搶救,一次來促進研究的深入開展。在這個過程中,研究工作也開展起來。
3.2 蒙古民歌研究
蒙古族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在狩獵放牧時要放聲歌唱。在歲時節(jié)令,要進行祭祀,禱告祖先。在出征打仗沖鋒時,要唱歌。在許多的民俗生活中,例如婚俗和迎賓送客時,也要唱歌。男女戀愛時,也是通過歌聲來表達愛慕。親人離別時,常常是用歌聲來寄托對親人的美好祝愿。在教導后輩時,也是將一些的道理編制成歌謠進行歌唱。在清朝乾隆十一年時期,編纂了很多的御用樂書,例如《御制律呂正義后編》和《茄吹樂章滿洲蒙古漢文和譜》等等,就針對將近100首蒙古歌曲進行了記錄。專家對其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歌曲多數(shù)都是蒙古民間的歌曲。也可以說,這些都是最早的蒙古民歌。到上世紀初,產(chǎn)生了民俗學理論,并由歐洲開始傳播,到亞洲之后,蒙古族對自己民族的歌曲進行了收集和整理,并進行了出版。到當前為止,一個世紀的時期內(nèi),在國內(nèi)外就有著針對蒙古民歌進行的收集,大約有八十種,一共包含了兩萬余首。隨著對民歌資料的不斷收集,民歌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全面。對其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主要是體現(xiàn)在下邊的幾個方面中。
首先是針對蒙古民歌,進行總體的全面的研究。在該研究中,主要是包含了對其淵源和種類的討論,分析了其思想藝術(shù)的特點,并研究了其區(qū)域風格,探討了在這個其中的詩學。
其次是針對蒙古民歌中的精品進行的研究。這些遺存珍品也是在當時的不斷發(fā)展中,由不同時期的文人進行了不斷的努力,然后利用文字進行傳承的。例如《金宮樺皮》和《阿萊欽柏之歌》,以及《茄吹樂章滿洲蒙古漢文合譜》和《蒙古風俗鑒》等等,以及在雜志《丙寅》上的蒙古民歌。在民歌中,這些都是珍品,并得到了中外學者廣泛的青睞。
4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民間文學進行研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文學審美本質(zhì)。它之能夠獨立存在的重要原因還是因為它所特有的性質(zhì)。該性質(zhì)是多層結(jié)構(gòu),而且十分復雜,在不同的層次中,都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論意義。針對蒙古族展開的文學研究,對我國的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
參考文獻
[1]梅列金斯基.蒙古突厥英雄史詩[M].奶茶與咖啡—東西方文化對話語境下的蒙古文學與比較文學.陳崗龍,浩·散布拉登德布,譯.民族出版社,2005.
[2]滿都呼.20世紀蒙古民間文學研究綜述[A].北京大學“而向新世紀的蒙古學: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提要.2004.
[3]榮蘇赫.蒙古族文學史·第一卷碗.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4]榮蘇赫.蒙古族文學史·第三卷[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