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 翟社平 王曉婕 王勁松
[摘 要]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是技術性、工程性和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針對目前的實驗箱教學法存在實驗次數較少、粒度較粗、學生實驗一知半解等問題,項目組將一款電子設計軟件Proteus應用到組成原理的教學過程,作為傳統(tǒng)教學的有益補充。教師基于Proteus設計多次細粒度實驗,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使其學會使用現(xiàn)代工具設計與開發(fā)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該項改革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Proteus仿真;計算機組成原理;細粒度實驗
[中圖分類號] TP3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2-0080-03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各功能部件的組成、工作原理、設計和實現(xiàn)方法,理解計算機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與相互作用[1-4]。目前培養(yǎng)計劃要求重點培養(yǎng)學生使用現(xiàn)代工程工具的能力,要求學生能使用工具進行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測試、運維及改進。目前,多數高校在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實踐教學中采用實驗箱,多采用連線的方式將計算機硬件的幾個核心模塊連接起來,驗證計算機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該實驗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發(fā)展,利用EDA設計工具[5-9]實現(xiàn)硬件仿真變得可行,其能降低做實驗的門檻,更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本文將一款EDA軟件Proteus應用到組成原理的教學過程,作為傳統(tǒng)教學的有益補充。設計多次細粒度實驗,讓學生能進行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在教學中深化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一、目前的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教學
目前在本科教學中,大部分高校采用實驗箱來進行硬件類課程實驗教學,例如本校采用唐都TD-CMA實驗箱,實驗箱內提供各個固件模塊,學生通過連線、板開關等方式來完成實驗,但上述實驗方法存在若干問題:
1.實驗次數少。學生很難及時通過實驗來驗證所學的理論,無法建立計算機單機系統(tǒng)的整體認識,導致學習興趣下降。
2.實驗箱較大,不方便帶出實驗室。實驗課上未完成實驗的同學無法回到宿舍繼續(xù)完成實驗。
3.實驗箱存在“不確定性”,由于芯片壞了、導線壞了,或者連線接觸不良等原因,學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反復檢查連線,但也不一定能完成實驗。
4.學生按照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簡單的連線與開關撥動,照貓畫虎,不求甚解,實驗收獲很有限。
5.實驗箱中提供給學生的都是已經固化好的模塊,例如741s181芯片、存儲器模塊等。學生學不到如何設計模塊。
由于以上原因,嘗試對實驗方式進行改革,將Proteus應用到計算機原理教學過程中,以期改進實驗。
二、基于Proteus的細粒度組成原理實驗設計
(一)基于Proteus的實驗改革思路
在實驗箱實驗的基礎上增加基于Proteus的仿真實驗。仿真實驗粒度較細,用于驗證課本中的細節(jié)知識,能讓學生隨學隨用,培養(yǎng)興趣,增加成就感。
第六章 總線系統(tǒng) 基本模型機實驗
(二)細粒度組成原理實驗設計
使用基于Proteus的細粒度實驗設計,提高學生的自學與思考能力,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實驗的內容。例如下述細粒度實驗,就能通過局部的改進讓學生體會設計的好處。
1.一位全加器
圖1給出了一位全加器的設計圖,使用開關進行高低電平的輸入,并使用燈泡查看輸出。在圖2中不使用電源、開關、地線和電阻,采用Logic State提供輸入,Logic Probe顯示輸出。后續(xù)實驗為了基于一位全加器構建更復雜的電路,可以使用一位全加器芯片74ls183來代替圖2中較為復雜的內部邏輯。
(三)基于Proteus改革的優(yōu)點
與實驗箱實驗過程相比,基于Proteus的實驗改革具有以下一些優(yōu)點,如表2所示。
1.實驗環(huán)境搭建很簡單。在任何一臺PC上安裝Proteus,就能進行仿真,對于課堂上未理解的知識,也可以使用Proteus驗證。
2.方便看到實驗效果。Protues使用簡單,在元件庫里搜索相應器件,并正確連線,就能仿真并看到實驗效果。
3.減少了“不確定性”。使用Proteus,只要連線與操作正確, 就能看到仿真結果。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更多的成就感,更有學習興趣。
4.方便檢查連線錯誤。在實驗箱中無法看到每條線內的信息,錯誤發(fā)生時,難以快速定位;在Proteus中加上邏輯探針,就能看到每個點的值,能輕松找出錯誤。
5.實驗粒度比實驗箱更細,可以搭建半加器、一位全加器、行波進位加法器、ALU等,來驗證課本上的理論。
6.更具針對性,屏蔽底層電路知識,學生不需要很強的數電與模電基礎。
7.答疑與自學更加方便,方便通過郵件答疑。
由于以上優(yōu)點,在計算機原理課程教學中引入Proteus。在授課過程中穿插講解Proteus的使用方法,驗證性實驗由學生在課后完成,進行課堂答疑,并將常見錯誤統(tǒng)一講解,及時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內容。
四、改革效果分析
為試驗改革效果,在組成原理授課過程中,針對三個班執(zhí)行實驗改革方案,其余三個班只使用實驗箱。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如表3所示。
參與改革的三個班在設計題中表現(xiàn)良好,比起只使用實驗箱的班級,設計題平均提高了1.2分,該項改革有助于能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更好的支撐了學生的畢業(yè)要求,讓學生具備分析并解決復雜計算機系統(tǒng)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使用現(xiàn)代工具,進行復雜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的研究、規(guī)劃、設計與開發(fā),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
五、結論
本文將電子設計軟件Proteus應用到組成原理的教學過程,作為傳統(tǒng)教學的有益補充?;赑roteus設計多次細粒度實驗,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讓學生學會使用現(xiàn)代工具設計與開發(fā)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該項改革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董梁,翟社平,王曉婕,邢高峰.計算機硬件實踐教學改進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6(7):55-59.
[2] 袁春風,黃宜華,武港山,余建新,吳海軍.“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課程群建設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3):80-83.
[3] 袁春風,張澤生,楊若瑜,王帥,蔡曉燕.“計算機組成與系統(tǒng)結構”課程建設思路與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2(2):62-66.
[4] 袁春風,楊若瑜,王帥,唐杰.計算機組成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聯(lián)內容分析[J].計算機教育,2015(17):35-38.
[5] 薛延俠,劉雁飛.EDA技術在數字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3(12):41-46.
[6] 李現(xiàn)國,張艷.Proteus仿真在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2):125-127.
[7] 袁春風,王帥.大學計算機專業(yè)教育應重視“系統(tǒng)觀”[J].中國大學教學,2013(12):41-46.
[8] 胡中玉,岳強,任杰,蒲翠萍.基于Proteus仿真的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4):128-130.
[9] 千承輝,凌振寶,田寶鳳,萬云霞.Proteus仿真在電子測量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3(3):96-98.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