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井紅
(四川大學,四川成都 610065)
軍事理論課的設置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全國推廣都是用來增加國民素質(zhì)的強有力的措施,在軍事理論課中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完善學生思想教育內(nèi)容,也對國防教育和軍事教育有促進作用,在現(xiàn)代高校課堂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
2019年1月,教育部以及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lián)合推出了《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大綱》,指在讓學生了解國家安全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軍事理論課在指導思想上是一致都,都是立足于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1]。指導思想的一致說明兩者不具有沖突性,均是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
軍事理論課的設置,旨在為讓高校學生了解有關軍事的基礎知識,從而了解如今世界格局,弘揚學生的愛國意識,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組織紀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要從自身做起,明白少年強則國強。社會主義核心觀的內(nèi)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中國夢。軍事理論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為了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兩者在內(nèi)容的教導上以及思想的提升上都具有一致性。
兩者都旨在實現(xiàn)中國夢,培養(yǎng)出有理由、有素質(zhì)、高質(zhì)量的大學生,在思想教育上達到一致的認可。當代學生大多是“90后”,以獨生子女為主,獨生子女能更好地面對復雜變化的社會,就要形成一個合理的價值觀;要去更好的認識世界,就要有合理的課程開設。開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軍事理論課,可以讓當代大學生形成對世界的正確認知。兩者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共同達到高等教育的目的。
軍事理論作為高等教育必修之一,主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將青春的力量注入中國夢之中,同時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宣揚的愛國精神。中國夢的實質(zhì)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實現(xiàn)中國夢離不開國家的長治久安,軍事理論課是通過講解軍事思想例如,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等,分析世界格局的變化,了解世界上偉大的軍事著作以及軍隊武器等內(nèi)容來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國從落后的小國家一步一步走到現(xiàn)在的世界強國之艱難,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之心以及憂患意識,這點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的。
中國一直是和平的宣傳和支持者,但是為了維護和諧,中國要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中國近幾年軍對實力發(fā)展突飛猛進,目前看來已經(jīng)成了區(qū)域性強國。中國軍隊一個最不容忽視的特征就是防御性軍隊,一支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的軍隊,中國無意于壓榨弱小國家,而是支持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這就是軍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xiàn)。胡錦濤曾在2005年聯(lián)合國大會提出“和諧理念”,軍事理論老師要充分把這個理念宣揚給學生,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作為一個大國所承擔的國際責任,明白只有和平相處才能帶來共同繁榮,從而產(chǎn)生對國家強烈的自豪感。中國雖然宣揚和平,但不是一味地忍讓,我國一直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法治社會也不斷完善,中國也逐步建立了對軍隊的監(jiān)管和約束體系,以習近平的思想為指導思想,使軍隊的權利行使在陽光下,習主席明確指出,依法治軍的關鍵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除了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以外,還要使軍隊的權力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法無授權不可為,軍隊并不是法律監(jiān)管的真空地帶,完善軍隊法律,做到有法可依。軍事理論課上對法治社會的宣揚,使學生認識到如今我們已經(jīng)步入了法治社會,要靠法律解決自身所遇見的問題,運用法治思維來解決困難,而不是靠暴力。
我們已經(jīng)步入了信息化社會,多媒體產(chǎn)品如春筍般涌出,如今的教學課堂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多樣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更加豐富多彩的開展教學課堂,利用短片、圖片等多樣化形式,向?qū)W生們展現(xiàn)出歷史,可以帶來更直觀的感受。其次利用新媒體走進讓課堂學生們的生活之中,關注學生課堂之外的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帶入課堂,也參與學生生活之中[2]。三是新媒體教學可以增加課堂的時效性,增加老師與學生的緊密聯(lián)系,很多課堂上,學生并不敢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學生不敢大膽言之所想,而新媒體的存在,可以換一種形式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網(wǎng)課模式,教育者與施教者處于平等地位,大家可以在同一個聊天室言暢所欲言,可以線上線下交流,這樣軍事理論課中的思想教育就脫離了空間時間的限制,進而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3]。
校園文化就是指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氣氛,大體上而言,校園文化包括了學校傳統(tǒng)、校風、學風等因素。軍事理論課中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單單靠課堂的幾個小時是不夠的,更應該結(jié)合校園文化,真正的走入校園之中。例如,每個大學生必須經(jīng)歷的軍訓、軍歌表演、黑板報、廣播站等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軍隊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不僅是理論上的教育,更要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軍事理論課程中,除了教育學生著名的軍事家所提出的學說之外,還要帶學生去實施。例如,參觀著名的軍事基地、軍事博物館,或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名勝古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但是只有將其付諸實踐才有實際意義。軍事理論課程也是如此,只有帶學生們深入實踐之中,愛國主義精神才能銘記于心。
總的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軍事理論課的價值基礎,軍事理論課應該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主流價值觀帶入課堂之中。我國正處于轉(zhuǎn)型時期,受西方文化的沖擊,社會上充斥著很多價值觀,利于個人主義、金錢主義等,這些價值觀很容易影響到正處于好奇時期的學生,所以必須提出一個主流的價值觀來引導青少年的成長——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是高校開展課程的立足點,按照主流價值觀進行教育,使軍事理論課發(fā)揮最大的教化作用。
中國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與20世紀80年代左右,但是現(xiàn)階段仍然沒有成熟的理論體系以及教師資源,學科起步很困難,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個國家所必需的。并且中國人口眾多,有接近3 000多所高校,需要一個主流思想來引導如此眾多的人口。然而有一部門學生價值觀不正確,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要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軍事理論課作為大部分學生入學的第一門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給大學生,這一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輸入,為新入學的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就成功的奠定了一個平穩(wěn)的基調(diào)。
軍事理論課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培養(yǎng)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大國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除此之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軍事理論課程應該更多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指導學生如何處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產(chǎn)生的矛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入軍事理論課程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奉獻精神,承擔中國夢的偉大責任,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4]。
高校開展軍事理論課的主要對象就是剛?cè)雽W的學生,不僅是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更是一種思想教育的手段,當前大學生接觸的新事物較多,很容易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在一入學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因此在軍事理論課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進一個臺階,也為新時代大學生奠定了一個優(yōu)秀與時俱進的價值觀,指導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如今高校需要做到的目標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軍事理論課程的始終,以此來實現(xiàn)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