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文
(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數據新聞也叫作數據驅動新聞,是在大數據時代下催生的一種新聞傳播模式,即利用真實有效的傳播數據,發(fā)現、輔證和講述新聞故事。大數據成為了新聞生產中的關鍵因素,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新聞線索的獲取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客戶針對各種有針對性的信息,實現新聞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提升。
可視化是信息的主要載體,指在二維或者三維空間組織有意義信息的任何一種形式的圖像,包括地圖、圖解、全景畫、圖示圖表和時序圖等。可視化新聞是大數據時代下的一種新型的新聞報道模式,將大量主題新聞進行可視化操作,把收集到的數據、信息組合成數據圖像,讓人更加直觀地從不同維度來觀察數據,了解新聞事實??梢暬侣劦闹攸c并不是視覺上的效果,而是以數據為核心,將有意義的數據轉換為圖形模式來可視化呈現。
在傳統的新聞報道中,數據和圖像只是文字的陪襯,文字敘述是新聞報道的中心。但是在可視化新聞中,打破了這一傳統做法,數據不再起輔助作用,而是新聞的核心。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在通過圖像配以文字表達呈現。完全轉換了傳統的新聞模式。可視化新聞尋找的是數據間內在的邏輯關系,以不同緯度有序地呈現數據,使信息分解成互相關聯的各組成部分,因而拋開了以故事為中心的敘事結構,具有信息結構化的特征。
可視化新聞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向我們講述新聞事實。它可以是靜態(tài)的圖像和圖表,大多數的可視化新聞都是采取這一形式。將數據和文字從繁到簡,歸納起來。動態(tài)的可視化效果增強了新聞的趣味性,通過動態(tài)圖形的變化,增強新聞的互動性,也能夠更好地了解數據的變化。例如,財新網制作的《移民去遠方》就采用了動態(tài)的效果,能夠更直觀清晰地看出各國人口的移民去向。
可視化新聞能夠越來越受到受眾的歡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簡潔性。可視化新聞的制作就是一個不斷簡潔化的過程。首先要從龐大而復雜的數據庫中挑選有價值有意義的數據,再將這些數據分析提純變成通俗易懂的內容,最終通過圖片來替代冗長的文字,生產出條理清晰并被廣大受眾所理解的新聞產品。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就學著用圖形或繪畫的方式來傳遞信息。人們通過對大自然事物的觀察,將它們形象性的畫出來,便于人們進行交流和記憶。這是最簡單也最容易的傳播方式了。研究表明,圖像比起文字能夠更容易被人們所記住,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景式的記憶會比文字式的記憶更高效。可視化新聞也正順應了這一點,通過情景式的圖像傳播,受眾的接受度更高,其傳播效果也更明顯。
數據新聞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多家媒體機構開展了單獨的數據新聞板塊,例如新華網的數據新聞、網易新聞的數讀、財新網的數字說等。數據新聞已經涵蓋了社會熱點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從兩個新聞網中選取典型的數據新聞來進行分析。
財新網在制作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報道上尤為突出,動態(tài)趣味性是財新網制作的一大特點。在《變胖的地球人》這一數據新聞中,采用了動態(tài)的圖形變化,將世界地圖根據身體質量指數進行顏色劃分,顏色越淺的代表身體質量指數越小。圖中將身體質量指數隨著年份增長的變化做成了動態(tài)的動畫。此外鼠標移動到哪個國家的地圖上,就會顯示該國家的身體質量指數。這一形式也增強了受眾與新聞的互動性。
網易新聞采用了文字圖像的形式,即將各國不為人知的第一用文字表達出來并且將這些文字組合成世界地圖的形狀。文字能夠直觀地向受眾展示各國不為人知的第一是什么,與圖形的結合,能夠準確地將文字定位到該國家去。并且根據國家面積的大小,代表著各國第一的文字也隨之變化。這種文字圖像的形式在數據新聞中的運用也是較為普遍的。
可見發(fā)展可視化新聞首先要培養(yǎng)大量的人才,順應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培養(yǎng)單位和高校應該開展與數據新聞相關的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專業(yè)的數據新聞制作人才。其次,新聞報道最重要的就是用事實說話,雖然數據的真實性要更精確,但是從龐大的數據庫中挑選準確的數據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所以,提升可視化新聞的專業(yè)性和準確性,才能真正發(fā)揮用“數據”講故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