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穎
(亳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亳州236800)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強化主體責任意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六個要”“八個統(tǒng)一”要求,樹師表、鑄師魂,切實承擔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不斷提升高校教師綜合素養(yǎng),積極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與高校學生的獲得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質(zhì)量。
處在一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還要具備內(nèi)在的修養(yǎng)、高尚的情操、優(yōu)良的師德,積極踐行立德樹人、為人師表、以身示范、知行合一,從而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思政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新要求、新標準。其中,擺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就是政治要強,堅守“讓有信仰者講信仰”。身為一線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在“真學真懂”的基礎上,必須具備矢志不渝的信仰和熾烈的家國情懷,用堅守服務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鮮明立場、執(zhí)著的信念和真理的力量,去影響學生、感召學生、引領學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肩負著落實立德樹人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立德樹人,關鍵在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強調(diào):“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彼枷胝卫碚撜n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信道者、明道者,更重要的是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引領大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1.3.1 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
“腹有詩書氣自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是有效提升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與優(yōu)秀品格養(yǎng)成的有效途徑。作為一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直氣壯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是要涵養(yǎng)正氣,堅持多讀書、讀原著、悟真理,掌握系統(tǒng)扎實的學科專業(yè)基礎知識。面對新時期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的碰撞與交融等諸多嚴峻挑戰(zh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素養(yǎng)與優(yōu)秀品格,并結合新時代中國實際,深入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性和實效性。
1.3.2 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
教育理論知識具有理論性、系統(tǒng)性、實踐性[1]。教師要熟練掌握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2],并運用于教育實踐,使之轉化為教育理念或教育智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抓住問題的關鍵,作出正確的判斷,就需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工作。
有效的教學在發(fā)揮教師引領作用時,往往密切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有效地教學。
新時代的大學生個性張揚、思維活躍、認知偏頗、好奇心強。他們對生活中的事件都會持有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并且他們所關注的諸多熱點問題不僅是自身的思想狀況的反映,也是社會思想潮流的態(tài)勢[3]。
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真正發(fā)揮育人功能,教師必須遵循學生成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懂得學生的所思、所為、所惑。緊貼“00”后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訴求出發(fā),結合他們關注的焦點熱點話題,打破枯燥的理論闡釋,找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的基本理論教育契合點,運用鮮活的典型案例,開啟學生情感的“觸發(fā)點”、思想的“共鳴點”,提升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感與親和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動向、認知情況、接受程度、話語體系的研究,尤其要主動關注、搜集、梳理青年話語資源。在課堂上也要善于將大學生慣用的話語體系和生活實際融入課堂敘事邏輯中,自然生成一種對大學生具有教育引導、價值引領和行為矯正意義的青年化語言風格,達成話語共識,拉近彼此之間距離,消除師生疏離,營造良好氣氛。還要善于將傳統(tǒng)的、抽象的、普遍的話語轉向現(xiàn)代新型話語、網(wǎng)絡話語,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領。
信息化、全球化、新時代的背景下,“粉筆”+“黑板”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顯然已不再適應教育發(fā)展趨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4],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
結合教材體系和形勢與政策的焦點、熱點問題,“線上”教學分成既緊密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而且有深度的專題。專題教學強調(diào)要關注學生興趣,注重學生的體驗、感悟和探究,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師生共同參與交流?!熬€上”教學打破了教師一堂言、滿堂灌的教學慣例,把知識信息、人文底蘊、個體成長有機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情感溫度與思想深度。
利用“線上”專題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認知當前黨和國家形勢與政策,對學生的啟發(fā)遠比照搬教材更好,深受啟發(fā)的他們對國家和人民高度的責任感就會油然而生。這不僅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入耳、入腦、入心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要不斷深化和拓展實踐教學的內(nèi)容、載體和形式,強化情感認同??梢园阉枷胝卫碚撜n堂搬到實地現(xiàn)場,通過“行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與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機融合,使實際和理論相結合,既可以避免社會熱點問題帶給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又為學生打開了認識社會的窗口。
例如,進行愛國主義專題教學時,把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內(nèi)容搬到歷史事件的原發(fā)地,走進形象直觀地記錄歷史事件的紀念館、展覽館和歷史遺址。一張張生動的圖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像,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大學生接受了深刻歷史文化的熏陶、革命精神的洗禮,也深深體會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走進法院庭審現(xiàn)場,通過法官以案說法的方式,使在校大學生零距離感受法律的權威與正義,讓法治理念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里,感受法律權威,增強法治觀念,從而學會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這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血有肉、情景交融,有溫度、有情懷,教學效果良好。
青年大學生在參與、體驗、調(diào)查、研究中主動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地動起來、活起來、亮起來,極大超越了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此外,由于新時代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強,但合作意識薄弱;表達意識強,但實踐意識弱;積極、樂觀、自信,但心理問題突顯,抗挫能力差??梢越柚髮W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寒暑假社會實踐等,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5],讓大學生在創(chuàng)新實踐和服務社會中感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魅力。
作為一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既要“立德修業(yè)”,又要“守正創(chuàng)新”,積極踐行“鑄魂育人”教育目的。這也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的時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勇于擔當自己的職責與使命,要更新思維,優(yōu)化方法,為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6],為青年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大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進而增強廣大青年學生對偉大的黨和祖國的自信。同時,積極投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通過多種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努力做好大學生追夢路上的傳道者、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