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爽
鄖西縣六郎鄉(xiāng)中心小學 湖北十堰 442000
古語說“文以載道”,可見對于思想的表達,寫作是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在小學的語言教學中,對學生寫作的教學和訓練也是其中的重點。小學生習作的目的,不僅要讓他們通過作文的寫作練習學會使用文字表達自我,同時也讓他們通過寫作的練習,學會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增強自信。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老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并都會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比如,在閱讀中遇到好的詞匯、句子、喜歡的段落等,應該要求他們進行摘錄,以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定期推薦一些適合的文學作品;在學生閱讀之后,將讀書體會寫作成文、組織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等等。通過廣泛涉獵、大量閱讀,能夠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問題、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同時通過閱讀使他們的語言詞匯更豐富、視野更開闊,這樣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就可以“信手拈來”,對語言文字的表達運用自如。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在小學語言習作練習時,最先遇到的問題,是習作內容的確定。小學生的作文教學,也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徐漸近的規(guī)律,教師應指導他們從自己身邊接觸的人和事開始,培養(yǎng)他們觀察、理解和總結的能力,將身邊熟悉的人、事、物的觀察所得行之于文。
因為有親身經(jīng)歷,學生對這類習作最容易入手。習作內容可以是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歷過的一些有意義的事、也可以通過有目的的帶領學生去參加一些活動等,并在活動之后讓他們將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習作練習。
所謂眼見為實,對于自己親眼所見,學生寫起來才不會言之無物。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盡量多角度、多層次、多思考,這樣在寫的時候行文才會流暢、條理才會清晰。比如對景物的描寫,觀察的順序就可以作為習作行文的順序,由遠及近、由表及里;再比如人物的描寫,外貌要通過觀察抓住人物特點,只有“看”到人物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才能在文章描寫中將其與別人區(qū)分開。通過教師引導觀察,可以讓學生學會文章的構思,言之有物。
要想寫好作文,素材的積累非常重要。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對簡單,只靠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作為素材進行習作比較單調。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擴展素材積累的途徑,學會將平時生活中聽到的有趣、有意義的東西記錄下來,比如老人講述的往事、典故;比如偶爾聽到的傳說、趣事;比如身邊人的經(jīng)歷、趣聞等等。這樣在作文時,這些積累就可以為文章充實“添磚加瓦”了。
不論是學生的所見、所聞,還是親身經(jīng)歷,受學生自身生活閱歷所限,往往停留在事物表面。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對表面現(xiàn)象的思考,分析其內在本質。而學生的思考分析過程本身,就可以成為文章的構思、寫作過程。比如面對美景時的瑰麗想象、遇到問題時對解決辦法的思考過程、對過去經(jīng)歷的追憶、對自己未來的展望等等,每一次想象和思考,都可以成為一篇作文。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后,學生在進行習作練習時,可以對自己讀過的文章進行參考,相似題材的作文怎么寫、寫什么有了參照相對就會變得更容易。當然,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學會靈活運用,要學會運用范文、例文的“形”來裝入學生自己的“神”,不能僅僅去套用。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對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寫讀后感,這樣不僅練習的作文寫作,同時還能夠加深對所讀文章的理解和記憶,讓讀過的文章真正成為自已積累的作文素材。
小學生正處在想象力最豐富的年齡,如何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個性進行作文寫作,是小學語言作文教學的要求。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幻想,解除傳統(tǒng)觀念對他們個性的束縛。對同一題材的作文,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豐富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作文描寫時對想象力予以適當?shù)陌l(fā)揮,從而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提倡學生大膽想象、運用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給文章增添新意。
作文修改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習作只是讓學生學會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用文字進行表達,但要想表達準確、表達好,成文后的修改就必不可少。在作文的修改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應以鼓勵為主,提高他們的興趣和信心;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對他們作文中的用詞、立意、構思、行文等等有缺點的地方予以指出,讓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學生學會獨立修改作文,可以更快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