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們說到陳子昂落第后,意識到自己的落第,并不完全是因?yàn)閷W(xué)問沒做到家,而是沒能在考前,去找一個既欣賞自己,又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官為自己揚(yáng)名。他不甘心就這樣回去。可怎樣才能讓別人注意到自己呢?
—天,他在洛陽街頭花了一百萬錢的天價,買了把看去很普通的胡琴,并說他能用此琴奏出如仙樂—般的聲音。人們部將信將疑,于是,他又和眾人約定:“明天,請大家來我住的宣陽里客淺,聽我演奏?!边@個事,一下子轟動了整個洛陽。
第二天一早,成百上千的人,包括很多社會名流,都從四面八方來到了宣陽里客棧??蜅@锖荜兙蛿D滿了人,就連門口的道路都被堵塞了??蜅4筇谜形恢脭[放著一張八仙桌,桌上放著一個錦盒,錦盒里裝的正是那把價值一百萬錢的胡琴,卻不見昨天的那個買琴人。
快到中午的時候,陳子昂終于現(xiàn)身了。只見他,一身白衣帶著一個書童,書童手里捧著一個大箱子,昂首闊步來到桌前站定,朗聲說道:“我,陳子昂,自蜀地來到洛陽,帶來詩文百軸,卻無人賞識!不意,昨日買了把胡琴,竟一下子招來了這么多人。這種樂器,乃是低賤的樂工的吃飯家伙,哪里是我這種人用的?”說著話,就見他一把從桌上抄起胡琴,奮力向地上一擲,就聽“咣”的一聲,胡琴已被摔得四分五裂!
就在眾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之時,陳子昂已從書童手上捧的箱子里取出一軸軸的詩文,分贈給大家。眾人在看了之后,莫不以為他這些詩文全部做得昂揚(yáng)大氣,文采斐然,隱然有相如(司馬祖如)、子云(楊雄,字子云,其與相如都是西漢的辭賦大家)之風(fēng)骨。時也在座的京兆司功王適,在看了他幾篇詩文后,不禁嘆日:“此人日后,必為海內(nèi)文宗矣!”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伯玉碎琴”。
可謂一日之間,陳子昂就由一個寂寂無聞的落第書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名人。這里我想順便插一句:書上說的都是陳子昂先在街頭偶遇了那個賣琴人,于是,靈光一現(xiàn),才有了后來的神操作??晌以趺炊加X得那個賣琴的十有八九是他雇來的。但這無關(guān)宏旨,總之他是通過這個事,把自己成功地推銷了出去。
一年以后,陳子昂第三次參加進(jìn)士考試。果然很順利地就考中了進(jìn)士。
之前,我曾多次提到,唐代進(jìn)士考試,一般都是在秋天舉行,考中進(jìn)士的人,不會馬上被授予宮職,還要在來年春天參加吏部的一個考試——關(guān)試,通過了,才會被正式授予官職。就在陳子昂考中進(jìn)土,等著參加將于來年春天舉行的關(guān)試時,唐高宗李治突然在洛陽駕崩了。高宗遺詔:傳位于太子李顯,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
高宗駕崩四天以后,李顯即位,是為中宗。改元嗣圣,尊母后武則天為皇太后。孰料,李顯即位不足兩月,就因一言不慎,惹惱了武則天而被廢。武則天叉改立了豫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睿宗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就是太后手中的一個提線木偶,是以—登基,就上表請辭,請?zhí)笈R朝稱制。武則天也就順?biāo)浦鄣貜哪缓笞叩搅饲芭_。
當(dāng)時,很多朝臣都主張應(yīng)立即將停在洛陽的高宗靈柩運(yùn)回長安,入葬乾陵。陳子昂卻寫了一篇《諫靈駕入京書》,認(rèn)為洛陽去長安路途遙遠(yuǎn),與其大費(fèi)周章地將先帝的靈柩送回長安,還不如就近安葬。時,武則天初主政,地位未穩(wěn),若是要送高宗靈柩回長安,她勢必也得跟著去,這就可能給反對她的人,以可乘之機(jī)。所以她打心里是不想離開洛陽的(高宗后期,洛陽的地位迅速上升,雖然長安還是大唐名義上的京城,但王朝的權(quán)力中心已漸由長安向東移至洛陽。是以高宗一死,武則天就下旨將國都正式從長安遷到洛陽了)。所以,武則天在看了陳子昂的這篇《諫靈駕入京書》后,不由大為贊賞,立刻就在洛陽宮金華殿召見了他。
陳子昂來到洛陽宮,見到武則天,即上言:“臣愿陛下……躬藉田、親蠶,以勸農(nóng)桑,養(yǎng)三老、五更,以教孝,明訟恤獄,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貪吏?!庇盅裕骸啊尤瓴粸槎Y,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奈何為天下而輕禮樂哉?愿引胄子使歸太學(xué),國家之大務(wù)不可廢已?!本瓦@幾句話,幾乎每句話都說到了武則天腳心坎上。武則天馬上就任命了他為麟臺(即秘書?。┱帧_@個官雖然不大,但因?yàn)橛袡C(jī)會接近國家首腦,所以很容易得到升遷。當(dāng)陳子昂走后,她還接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對左右言道:“梓州人陳子昂,地籍英靈,文稱偉煜。”
有道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多少古代讀書人的夢想,但有幾個可以夢想成真的?陳子昂無疑算是一個,如果考慮到他十七八歲尚是一個“不知書”的少年,且極有可能還是一個“問題少年”的話,25歲,就實(shí)現(xiàn)了這個夢想,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武則天又接連召見了陳子昂,“廷問政要”,并“賜筆札中書省,令條上利害”。子昂對三事,“其一言:昔堯舜不下席而化天下,蓋黜陟幽明。陛下知難得人,則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國家興衰,在縣令也。今吏部調(diào)縣令如補(bǔ)—尉,但計(jì)資考,不求賢良。故庸人皆任縣令,教化之陵遲,顧不甚哉!其三言:宜修文德,去刑罰,勸農(nóng)桑,以息疲民。蠻夷知中國有圣王,必累譯至矣。”又奏“八科”,一曰措刑,二曰官人,三曰知賢,四曰去疑,五曰招諫,六曰勸賞,七曰息兵,八曰安宗子。
他侃侃而談,更使武則天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就任命了他為右拾遺。陳子昂也很受鼓舞,認(rèn)為武則天是個明主。
不過,他一以為武則天是個“明主”不要緊,這嘴上可就沒有把門的了,竟以為不管他說什么,即便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武則天也不會為難他。是以上書論政,“言多切直”,有時甚至一點(diǎn)也不給她留面子。
比如,武則天發(fā)明了一個制度,鼓勵告密!不管是誰只要告訴地方官我要進(jìn)京告密,地方官就必須立即派車送你進(jìn)京,還不能問你要告什么。還要求驛站,都要按照接待五品官的標(biāo)準(zhǔn),來接待告密者。只要告密成功,就算你以前是個白丁也能馬上做官;告密不成功也不會受到任何處罰。陳子昂就毫不客氣批評這個制度必會造成“奸惡之黨,快意相仇,睚眥之嫌,即稱有密,一人被訟,百人滿獄,使者推捕,冠蓋如市”的局面。還拿武則天與隋煬帝相比。這就有點(diǎn)不知死活了。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