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順 綏化廣播電視臺
在新聞記者采訪工作過程中,重要的情感支持就是給被采訪者提供以人文關懷。新聞采訪工作中,滲透人文關懷能有效的開展采訪工作。在人文關懷理念下提高被采訪對象對新聞記者的信任程度,這樣就能幫助新聞記者獲得更全面、更真實的信息,有效提高新聞采訪質量。
以人為核心,就是人文關懷的本質。在新聞采訪工作中,落實人文關懷是在心靈和精神的層面,把人放在采訪的主體位置。給予被采訪對象更多內在的關注,在一定的程度上,實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自由。目前,我國正處在媒介融合的關鍵時期,會出現(xiàn)多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給媒體運行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困難。這樣,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也會面臨著挑戰(zhàn)。因此,要想提高新聞的采訪效果,必須在新聞采訪工作中融入人文關懷、充分發(fā)揮好自己的職責、從而,幫助新聞記者獲得更多的受眾[1]。
在新聞記者采訪中,人文關懷存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新聞記者對被采訪對象人文關懷的認識不足。在新聞采訪中,給采訪對象提供服務、關愛、或尊重都是人文關懷的內涵。目前,新聞采訪工作中對人文關懷的認識理念不足。過度的將采訪形式單一化。沒有在人的精神層面,落實人文關懷。人文關懷多流于表面,沒有對手中被采訪對象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解決不了在采訪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一般在新聞節(jié)目錄制過程中,電視臺為了過分追求節(jié)目的收視率,忽視了新聞采訪中人文關懷理念的融入,忽視了整個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新聞記者錯誤的認為只有慘烈、驚悚的社會事件才能夠受到更多觀眾的重視。新聞記者多會選擇爆炸性、轟動一時的新聞提高收視率。在采訪過程中忽視了被采訪對象的心理變化,導致整個錄制節(jié)目的過程中,就失去了人性化的人文關懷的理念。
不少的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中多是為了采訪而采訪。忽視了自身崗位的職責,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維護正義?;谛侣勈聦?,傳遞正能量。目前,新聞記者更加關注的是事件在社會上的反響程度,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可能會夸大新聞事實,導致職業(yè)素養(yǎng)的缺失。在技術層次,更關注的是采訪角度、提問等內容,忽視了人文關懷。最終,導致了整個電視新聞節(jié)目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時,沒有人文關懷[2]。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相關的媒體定位工作。因為媒體定位工作直接影響到新聞內容質量。所以,做好媒體定位,在新聞采訪中人文關懷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新聞報道主要反映社會輿論內容,也是在現(xiàn)有的媒體環(huán)境下,對廣大的公眾進行教育引導,避免過度地追求經(jīng)濟效益而發(fā)生新聞報道內容不真實現(xiàn)象。這樣,會極大降低公眾對新聞媒體的認可程度,使得整個新聞信息失去自身的價值。因此,必須要做好媒體定位,站在公眾需求的角度。充分挖掘更有人文素養(yǎng)的新聞信息,提高提升人們的精神文明。
在采訪工作中融入人文關懷的同時,還要把握好被采訪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站在被采訪對象的角度,在回答新聞記者問題時,在事實的基礎上會涉及到當事人的隱私。知情權影響到當事人的隱私權,嚴重的可能會觸犯法律。因此,在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必須要把握好人文關懷、知情權和隱私權三者之間的關系,嚴禁發(fā)生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為。
新聞采訪過程,提高新聞內容質量的關鍵內容是提升新聞記者的人文素質,新聞記者必需要掌握一定的提問和傾聽技巧,充分的在采訪過程中體現(xiàn)人文關懷。一方面,這是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另一方面,將人文關懷融入到采訪中。如果站在被采訪者的角度,感同身受,新聞采訪效果會更佳、新聞內容還會更立體化的呈現(xiàn),新聞記者必須要嚴格遵守道德底線,整體把握人文素養(yǎng)、報道真實的新聞[3]。
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新聞記者融入人文關懷能有效的提高受眾對節(jié)目的關注程度。在考慮到被采訪對象心理、精神需求的同時,使整個新聞節(jié)目更富有人文化特點,新聞記者也要嚴格堅守道德底線、確保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充分的尊重被采訪對象、充分發(fā)揮新聞內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