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 李夏林
對于留置多管道的老年患者來說,其自身機體脆弱,需要護理工作更加科學和謹慎,最大限度的防控護理期間產生不良反應問題,以免加重病情。循證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舉措,其護理的理念更加先進,采取最新證據前提下落實各項護理任務,轉變和革新傳統(tǒng)護理觀念,能夠良好的滿足現代患者的各種需求,適應護理服務工作發(fā)展的潮流。在應用循證護理期間,能夠讓護理實踐工作更加規(guī)范以及科學合理。本研究對于循證護理在留置多管道老年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采取分組對比的方式展開觀察及分析,主要目的是提供給留置多管道老年患者更好的護理服務,使得護理效果明顯的提升。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是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老年腦血管病重癥患者,選擇的時間是在2016年1月—2018年8月?;颊叩募{入標準為:經過臨床嚴密檢查,明確診斷為腦血管病重癥患者,無精神障礙者、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者、依從性較低者。患者的留置管包括留置胃管、尿管、中心靜脈置管/PICC 、氣管套管。采取隨機分組的模式,將患者劃分成各具備40例的研究組以及參照組。其中,研究組中22例男性以及18例女性,年齡65~90歲,平均年齡(78.4±2.3)歲;參照組中23例男性以及17例女性,年齡66~88歲,平均年齡(80.6±2.9)歲。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存在可比性,P>0.05。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享有知情權,同時簽署正規(guī)的知情同意書,此次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協(xié)會的批準。
對于參照組的患者采用一般常規(guī)護理模式,常規(guī)護理的內容包括環(huán)境護理、心理指導、用藥護理、幫助患者答疑解難、進行健康指導等。研究組患者于此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1.2.1 構建起循證護理小組并制定措施 形成專門的循證護理小組,組內成員包括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主管護師、護理人員。共同商討留置多管道患者護理期間的重難點、危險因素等,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密切的結合患者自身特點提出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1.2.2 胃管護理循證方法 采取硅膠胃管這一常用胃管,對于清醒敏感患者,胃管留置插管期間吞咽液體石蠟,潤滑胃管并順利下滑。控制好留置胃管長度在45~55 cm為宜[1-2],并且采取3M固定敷貼胃管,能夠避免耳郭上方磨皮問題。
1.2.3 尿管護理循證方法 落實無菌操作程序,嚴格的清潔外陰,并且以0.5%聚維酮碘消毒尿道口,每天進行兩次,女性患者實施會陰部位的清洗,同時進行更換集尿袋。盡量減少更換尿管的次數,在堵塞時更換即可。進行導尿前,應用最佳導尿管,使用前仔細的檢查好導尿管,避免破損、氣囊漏氣、抽吸不暢等問題[3-5],在進行插入后,在氣囊內注入進無菌注射用水,適當的牽拉導尿管,讓氣囊密切的貼合膀胱頸[6]。
1.2.4 氣管套管護理循證方法 積極的防控肺部感染問題,加強病房管理。營造舒適、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充分確保氣管切口周圍皮膚在清潔狀態(tài)中,加強口腔護理以及輔助患者翻身拍背。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增強營養(yǎng)。防控好氣道內出血問題,適當的吸引負壓,大概為40~53 kPa,吸引時間每次在15 s內[7-8]。加強消毒氣管內套管,減少寄生細菌。另外,避免氣管套管脫出問題。
1.2.5 中心靜脈置管/PICC 護理的循證方法 對導管口部位皮膚采取碘伏消毒,發(fā)揮持續(xù)滅菌作用,敷料選用透明敷料,提升注射位置可視性,盡早觀察到并發(fā)癥問題,以及減少導管的移動或者污染問題。為了避免出現導管阻塞問題,在結束輸液以后采取肝素鈉生理鹽水進行封管,避免形成導管內血栓,進而使得導管處在通暢狀態(tài)中。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及比較,顯效:護理以后積極改善臨床癥狀,未見并發(fā)癥問題,經過影像學檢查顯示,患者的病灶部位具有顯著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較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有效:護理以后患者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緩解,未見嚴重的并發(fā)癥問題,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部位具有一定的緩解;無效:護理前后的狀態(tài)無差異。統(tǒng)計并發(fā)癥例數并比較。
使用的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 21.0。計數資料使用自然數(n)和百分比(%)的方式進行表達,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參照組內,具有意外拔管、鼻飼管相關性胃潰瘍出血、鼻飼返流導致肺部感染、尿路出血、管道堵塞患者分別是3例、2例、1例、3例、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0%;研究組中,具有意外拔管、鼻飼管相關性胃潰瘍出血、鼻飼返流導致肺部感染分別是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7.50%。相較于參照組而言,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另外,研究組患者總體護理總有效率為95.00,參照組為75.00%,研究組明顯的高于參照組,P<0.05。如表1、表2所示。
表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表2 兩組護理有效率比較[例(%)]
循證護理模式秉承著先進的思想以及理念,采取最新證據前提下落實各項護理任務[9-10],轉變和革新傳統(tǒng)護理觀念,面向現代護理方向不斷的發(fā)展以及進步。在應用循證護理期間,能夠讓護理實踐工作更加規(guī)范以及科學合理。循證護理核心即為將科學作為重要的理論依據,基礎就是護理實踐期間的各種問題,通過整理問題以后,經各種途徑尋求同問題相關的資料和文獻作為重要的依據,分析出相關證據的科學性、有效性以及臨床應用性、廣泛性等,最終從中找到最佳的證據和措施[11-12]。之后,要密切的結合起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態(tài),制定出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模式并嚴格實踐。
進行循證護理中,對于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準,必須要具備扎實的護理知識以及操作技能,嚴格的執(zhí)行無菌操作。循證護理屬于對收集到的原始資料展開嚴密評價和分析的模式,其中包括問題的提出以及分析,所以將臨床護士憑經驗以及感覺為主的護理行為習慣進行改變,使得護理人員明顯的提升理性思維,更加積極的應用先進護理理念以及護理服務措施,提供給患者舒適、優(yōu)質的護理工作,使得護理工作更加安全,推動患者的康復。本項研究種,在參照組內,一共產生10例并發(fā)癥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0%;研究組中具有3例產生并發(fā)癥問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7.50%。相較于參照組而言,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充分的表明了應用循證護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將循證護理模式應用到留置多管道老年患者中,可以明顯的提升護理效果,減少并發(fā)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