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興 ,唐志書 ,嚴邑萍 ,史鑫波 ,劉妍如 ,趙 鵬
(1.陜西興盛德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銅川 727031; 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陜西省中藥資源產(chǎn)業(yè)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陜西 咸陽 712046; 3.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皂角刺又名皂莢刺、皂刺和天丁,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始載于《本草衍義補遺》,具有消腫托毒、排膿、殺蟲、抗癌之功效,臨床常用于治療癰疽初起和膿成不潰[1]。皂角刺資源豐富,主產(chǎn)于我國河南、山東、陜西等地區(qū)?,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皂角刺中含有黃酮類、萜類、甾體類、酚酸類等多種化學(xué)成分[2-3],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抗菌、免疫調(diào)節(jié)等作用[4-5],但其化學(xué)成分與含量測定方面的研究很少,中國藥典也未對其提取方法和含量測定進行規(guī)定。我國對皂角刺的研究主要在于化學(xué)成分和臨床藥理方面[6],皂角刺中黃酮類成分為其抗腫瘤的主要活性成分,蘆丁則是其中的活性成分之一。為控制皂角刺質(zhì)量及研究其活性,本試驗中以蘆丁為對照品,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對皂角刺醇提物和水提物中總黃酮的含量進行測定[7-9]。同時,采用體外抗氧化方法對不同提取物進行評價,為合理開發(fā)皂角刺相關(guān)制劑及產(chǎn)品提供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CPD225D型電子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xué)儀器<北京>有限公司);FW-1000AD型高速粉碎機(天津鑫博得儀器有限公司);KQ-300DE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101-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UV-26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
皂角刺所用藥材采自陜西,經(jīng)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白吉慶教授鑒定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藥材標本存放于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陜西省中藥資源產(chǎn)業(yè)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蘆丁對照品(四川省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為wkq16101104,純度大于98%);總抗氧化能力檢測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批號為S0116);試驗用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純凈水。
將皂角刺藥材放入烘箱60℃干燥3 h,取200 g粉碎,過3號篩,得皂角刺粗粉。干燥至恒重,冷卻,備用。
2.2.1 回流提取法[10]
皂角刺加熱回流醇提物:稱取5.0 g(平行3組)藥粉,精密稱定,過3號篩,置25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70%乙醇150 mL回流提取2 h,濾過,水浴蒸干,殘渣用50%乙醇溶解,溶液轉(zhuǎn)移至25 mL容量瓶中,經(jīng)0.22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皂角刺加熱回流水提物:操作同前,僅回流時所加液體由70%乙醇換為水。
2.2.2 超聲提取法[11]
皂角刺超聲醇提物:稱取5.0 g(平行3組)藥粉,精密稱定,過3號篩,置具塞錐形瓶中,加70%乙醇75 mL,超聲(功率為250 W,頻率為40 kHz,下同)處理30 min,濾過,殘渣加70%乙醇75 mL,超聲處理30 min,合并濾液,濾液水浴蒸干,殘渣溶于50%乙醇,將溶液轉(zhuǎn)移至25 mL容量瓶中,經(jīng)0.22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皂角刺超聲水提物:操作同前,僅超聲時所加液體由70%乙醇換為水。
2.3.1 對照品溶液制備
取120℃干燥至恒重的蘆丁對照品5.5 mg,精密稱定,置25 mL容量瓶中,加50%乙醇10 mL,超聲溶解,加50%乙醇定容,搖勻,得質(zhì)量濃度為0.22 g/L的對照品溶液。
2.3.2 最大吸收波長選擇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3 mL,置10 mL具塞試管中,加5%亞硝酸鈉溶液 0.3 mL,搖勻,靜置 6 min,加入10%硝酸鋁溶液0.3 mL,搖勻,靜置6 min,加入1 mol/L氫氧化鈉溶液4mL,用50%乙醇定容,搖勻,靜置15 min。置比色皿中,參照空白試劑,并在200~800 nm波長范圍內(nèi)掃描。結(jié)果表明,蘆丁在510 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故選定檢測波長為510 nm[7]。
2.3.3 方法學(xué)考察
線性關(guān)系考察: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 0,0.25,0.50,1.00,2.00,3.00,4.00 mL,其余操作同 2.3.2 項下“置比色皿中”前,以第一份作為空白對照,于51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7]。以吸光度(Y)為縱坐標、蘆丁質(zhì)量濃度(X)為橫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13.912X-0.007 1,r=0.999 8(n=7)。結(jié) 果表明,蘆丁質(zhì)量濃度在0.005 5~0.088 0 g/L范圍內(nèi)與吸光度線性關(guān)系良好。
精密度試驗:日內(nèi)精密度,取皂角刺加熱回流水提物供試品溶液適量,按2.3.2項下方法操作,1 d內(nèi)連續(xù)測定6次,測得吸光度的RSD為1.47%(n=6);日間精密度,取皂角刺加熱回流水提物供試品溶液適量,按2.3.2項下方法操作,連續(xù)測定3 d,測得吸光度的RSD為0.96%(n=3)。結(jié)果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穩(wěn)定性試驗:精密吸取皂角刺加熱回流水提物供試品溶液適量,于室溫下分別放置 0,10,20,30,40 min 時測定吸光度。結(jié)果的RSD為2.00%(n=5),表明室溫下供試品溶液在40 min內(nèi)穩(wěn)定。
重復(fù)性試驗:另取同一批皂角刺藥材粉末6份,每份約5 g,按2.2項下回流水提物方法提取,依法測定。結(jié)果的RSD為1.33%(n=6),表明方法重復(fù)性良好。
加樣回收試驗:稱取已知含量的皂角刺樣品6份,精密稱定,均分為3組,分別按樣品中黃酮含量80%,100%,120%的比例加入蘆丁對照品溶液,依法進行樣品制備及含量測定,并計算加樣回收率。結(jié)果見表1。
表1 蘆丁加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n=6)
2.3.4 樣品含量測定
稱取皂角刺藥材粉末約5 g,精密稱定,依法進行樣品制備及含量測定。結(jié)果不同提取物中總黃酮的含量有一定差異,總黃酮含量排序依次為超聲醇提物(1.38%)>回流醇提物(1.35%)>回流水提物(0.76%)>超聲水提物(0.33%),故可選擇總黃酮含量最高的超聲醇提法提取皂角刺總黃酮。
2.4.1 溶液制備
標準品溶液:取27.8 mg總抗氧化能力(T-AOC)測試盒中的FeSO4-7H2O適量,以水溶解并定容至1 mL,此時濃度為 100 mol/L,以水稀釋至 0.15,0.30,0.60,0.90,1.20,1.50 mmol/L。
FRAP工作液:按試劑盒中的試劑一∶試劑二∶試劑三(10 ∶1 ∶1,V/V/V)混勻充分,避光 37 ℃孵育,現(xiàn)用現(xiàn)配,2 h內(nèi)用完。
2.4.2 清除Fe3+活性測定
在96孔板中分別標定空白孔、標準孔、測定孔,加相應(yīng)溶液各5 μL,再分別加入FRAP工作液180 μL。37℃下孵育3~5 min,檢測波長為593 nm,記錄吸光度??瞻卓诇y定1次,測定孔和標準孔分別作3組對照,每組測3次。以標準品吸光度(Y)為縱坐標、標準品質(zhì)量濃度(X)為橫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0.275 4X+0.050 4(r=0.999 7)。按上述方程測定不同質(zhì)量濃度樣品吸光度,結(jié)果見表2。將上述各提取物樣本測得的吸光度代入線性方程,計算總抗氧化能力。
表2 不同質(zhì)量濃度樣品吸光度
水提物和醇提物對Fe3+的清除作用分析結(jié)果見圖1。可見,皂角刺加熱回流水提物對Fe3+的清除作用較強,即總抗氧化能力最強。在總黃酮質(zhì)量濃度為0.1~0.3 g/L范圍內(nèi),不同提取物還原能力與濃度呈正相關(guān)。不同提取物皂角刺總黃酮對Fe3+的還原能力排序為回流水提物>超聲水提物>回流醇提物>超聲醇提物。
圖1 不同提取物的總抗氧化能力趨勢圖
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各類植物中,具有多種生物活性[12],為中藥重要的化學(xué)成分。目前測定總黃酮的方法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多見,本研究中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皂角刺中總黃酮含量,方法準確、簡單、可靠,可作為皂角刺藥材中總黃酮含量的檢測方法?;亓鞔继嵛锖统暣继嵛镏锌傸S酮含量明顯高于相應(yīng)水提物。因此,建議在研究以黃酮為藥效物質(zhì)基礎(chǔ)時,可以醇提物為主。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方法和溶劑提取的皂角刺中總黃酮的含量差異明顯,但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FRAP為Fe3+還原抗氧化體系衡量總抗氧化能力指標[13],目前鮮有皂角刺總黃酮的體外抗氧化研究報道,但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提取物對Fe3+的還原能力與其總黃酮的含量并無量效關(guān)系。同時,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均大于醇提物,表明皂角刺的抗氧化能力與提取溶劑和總黃酮含量均相關(guān),初步推測其抗氧化作用也可能與來自總黃酮中具體的黃酮種類有關(guān),但要確定總黃酮物質(zhì)中哪種成分起到了抗氧化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相關(guān)研究顯示,其抗氧化活性物質(zhì)可能是總黃酮、酚酸類和萜類等?;亓魉嵛锏目寡趸钚宰詈?,可將其作為下一步的研究重點。目前已開展皂角刺中酚酸類和萜類等成分生物活性效應(yīng)評價[14],以期早日將其應(yīng)用于臨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