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典故釋義:作者孟郊是中唐著名詩人,46歲終于考中進士,50歲被任命為溧陽縣尉。他到溧陽后,立刻趕回老家,將老母親接來奉養(yǎng)。這首《游子吟》不是孟郊在青年時代告別老母親寫下的詩篇,而是母子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分離,終于能夠長長久久相互陪伴時所寫。
穿著母親親手縫制的衣裳,無論游子走多遠,離家有多久,只要一想起遠方的家,有老母親在等待著他回來,他都會感到一份安心、一份踏實。如果說為遠行的游子縫補衣裳是每一位母親最樸素的表達,那么兒子對于母愛的深切感受和情感回報,比母愛的無私付出要更加難得,更加珍貴。如何報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沒有“寸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