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
老母總是和我有著高度的默契,一如她在村口的等候。
二十多年前,我剛大學畢業(yè),在遠離家鄉(xiāng)數(shù)百里的異地教書。這樣一來,回家就成了一種奢望,老母也難得見著我一面。一到放假,因那時的通訊不便,老母也無法確定我回家的日子,我也沒法告知遠在鄉(xiāng)下的老母。我乘坐的長途客運車大約快中午時,才能到達村口。
我一下大巴,遠遠地看見村口,站著的竟然是老母!
我三步并作兩步,快速走到老母跟前:“媽,您咋知道我回來?”老母只是一個勁地笑著:“海兒,走,回家去!”
“回家去!”我緊跟在老母身后,看著她日漸佝僂的背影,聽著她一路上問長問短的寒喧,眼淚不知不覺地滾落下來。
夜深,我躺在炕頭,卻怎么也無法入睡,那些辛酸往事如電影鏡頭,又一幕幕地在腦海浮現(xiàn):為了供我上學,母親忍受著丈夫早逝的巨痛,默默地一個人承擔起家庭的沉重擔子。她起早貪黑,辛苦勞作在那幾畝薄田里,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但就是這樣,她仍沒有在兒女們面前道過一聲累,說過一句苦。
待到兒女們成人后,都像大雁一樣,遠走他鄉(xiāng)。老家又只留下形單影只的母親一人。這樣一來,母親每天消閑時,蹲坐在村口等待遠方兒女的歸來,就成了日常生活內容,也成了母子間心靈的默契!
其實,這些年,像母親這樣的村里大爺大嬸們,越來越多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求學,遠離家鄉(xiāng)闖蕩在外。這古老的村莊只有老年人相依相守,一如他們年輕時的選擇。
每當有車輛在村口停下,那些蹲坐在村口的老人,都會露出期盼、激動的神色:這又是誰家的娃兒回來了?
一個人的歸來,牽動著整個村莊的神經(jīng)。村口的等候,成了村莊一輩子最美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