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大連工業(yè)大學
新形勢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化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課堂模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切實提高課程的實效性,達到教育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思想政治理論課,更要順應形勢,改革創(chuàng)新,為其他課程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提升課程吸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學生對知識獲取的途徑越來越多元化,學生需要不斷的更新知識結構,跟隨社會變化,滿足適應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知識。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也需要不斷探索教與學的模式,結合傳統(tǒng)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建立適應個性發(fā)展模式,實現學習中心從“教”到“學”的轉移。
第一,課程設置合理化。使課程內容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提高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加強課程內容的實際應用性。第二,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管理模式,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第三,科技手段的有效利用。網絡學習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充分利用手機作為“新交流方式”的便捷工具,把課程學習從課堂擴展到課后,達到最佳教育效果。第四,成績考核更加公平合理。不再是“一張卷紙定輸贏”,而更加強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內化和行為化,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使成績考核更加公平合理和人性化。
第一,加入“預習”環(huán)節(jié),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對課程的現實需求??稍陂_課前的一個學期,利用網絡平臺,通過投票、征文、知識競賽、短視頻宣傳等方式,讓學生提前了解課程內容,并征求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意見和建議,豐富專題教學的內容。
第二,在課堂學習中,師生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理論尋宗:在“預習”階段,每個教學頭每個專題選擇3-5 名同學,課前搜集整理與專題理論知識點相關的精彩小案例,課堂上通過誦讀、小視頻、才藝表演等方式展示案例內容,加深對專題理論知識點的理解,給平板的理論知識注入新的活力。思維碰撞:在應用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專題,選取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論點展開討論交流,如涉及正反兩方面觀點,可發(fā)起投票或進行簡短辯論,最后由教師給出正確引導并進行總結。情境模擬:鼓勵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模擬社會中的現實問題,用所學知識找到解決方法。知識競賽: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減低機械記憶的枯燥性,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知識競賽可以運用網絡工具,采取題庫智能答題方式,每次答題成績計入積分,課程結束之前進行總結和表彰。紀律自查:出勤率考核除了教師課堂考勤之外,更多傾向于學生自律。把教學頭分成幾個小組,可按班級也可以自由組合,組長每堂課匯報小組出勤情況。教師可抽查,如抽查結果和匯報情況相符,可逐漸降低抽查頻率;如發(fā)現不符情況,及時核對,并采取相應管理措施。
第三,在課外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能力,逐步實現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實踐、自主總結。豐富選題:可在“預習”階段布置課外實踐任務,給出多個參考選題,讓學生投票選擇,并鼓勵學生自主擬定實踐選題,交流討論后,針對學生需求確定課外實踐選題。過程論證:在課外實踐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允許學生對實踐提出不同意見,論證合理即可采用。教師在實踐中主要負責大方向把握和安全掌控,其他實踐活動盡量讓學生自主完成。成果展示:要求每個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均需形成成果,對學生的成果進行總結評比,并結合“建國70 周年”、“建黨100 周年”等相關紀念日對優(yōu)秀成果進行表彰,加深教育成果。
第四,在網絡學習中,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豐富教學形式,滿足不同學生多元化需求。利用“超星學習通”等網絡平臺將課堂教學內容和教輔資料上傳到平臺,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需要可以及時連接,課后也可以與學生就課堂學習內容及時進行互動。課程還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發(fā)布課程相關信息、學習資料、實踐成果展示等內容,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第五,在成績考核環(huán)節(jié),鼓勵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的同學。對在課外實踐和課堂學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給與期末免考、平時成績滿分等鼓勵措施,使成績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傾斜,使考核方式多元化,引導學生向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發(fā)展。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并不是粗暴簡單的剝奪教師對課堂的主導權,而是需要實現學習中心從“教師”到“學生”的平穩(wěn)過渡。“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和管理并不是隨著課程的結束而結束,而應該貫穿在學生的學習生涯甚至是整個生涯發(fā)展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