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遼寧興城125105)
隨著時光的流逝,國學中蘊含的智慧與精神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在新時期依然肩負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重擔。而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俗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1],幼兒十分純真,未受濁世浸染,善言易入,這個時期對孩子耳濡目染的熏陶會起到先入為主的良好效果,及其長大亦不容易改變。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認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yǎng)。凡人生態(tài)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睂⒆拥牡赖隆梆B(yǎng)正”教育及智力開發(fā)教育,從幼兒抓起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會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國學啟蒙教育蘊涵著“為國為家,為人為學”的重要的時代價值。
國學啟蒙是為了讓幼兒接觸并學習基本的入門的國學知識而進行的教育活動,是選取國學中與時俱進的精華部分對幼兒進行道德、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滲透與熏陶。因此,本文中啟蒙教育的國學概念是一個相對狹義的概念,筆者界定為符合幼兒年齡特征,適合幼兒學習的所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啟蒙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接受的最初教育,尤其是對幼兒的啟蒙,應該更多地注重對孩子國學興趣的培養(yǎng)。國學作為一個孩子母語文化的載體,對于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在他日后與人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會起到重要作用。
國學啟蒙教育的內(nèi)容以弘揚真、善、美為主,關注對幼兒良好品格形成的影響力,適合幼兒的接受心理,滿足幼兒的養(yǎng)成需求,成為幼兒的精神食糧,同時也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因此,家長更應該重視國學啟蒙教育,轉(zhuǎn)變教學理念,發(fā)揮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幫助孩子、引領孩子學習國學。而教育者應該根據(jù)孩子的特點甄別遴選國學的教育內(nèi)容,采用恰當?shù)慕逃椒ǎ_立開放的現(xiàn)代的國學人才觀,開發(fā)、設計出更適合國學啟蒙教學的課程體系。
國學啟蒙可分為:1~3歲家庭教育啟蒙期以及4~6歲學前教育(幼兒園)兩個階段[2]。國學啟蒙課程的設計是為幼兒期的孩子們提供教育服務的,既然是服務就更應該了解產(chǎn)品需求群體或是接受群體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以便對所要設計產(chǎn)品各方面進行把握。
幼兒時期的孩子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主要呈現(xiàn)如下階段性的社會特點:2~3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有自我存在的自主意識,能夠分辨“我”“你”“他”,對周遭的事物及行為能夠做出最簡單的認識和判斷,學習并喜歡與人交往,特別是和同伴的交往。但沒有自制意識,需要大人的幫助與指導;到了4~5歲,孩子對社會的規(guī)則性及行為規(guī)范的認知能力明顯提升,具備了初步的道德意識,懂得表達關心、向人示好、理解合作,以及幫助別人等,在自我意識上,能夠感受自己的情緒、心理變化,能夠在成人的引導下掌控自己的行為,自制力初步形成;5~6歲時能夠明確自己的行為與社會規(guī)則的聯(lián)系,開始有意地自覺調(diào)控自己的言行,遵守社會規(guī)范與道德規(guī)范等,能夠體會別人的情感。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社會特點研究將為國學啟蒙課程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與參考。
首先,要與幼兒心理發(fā)展匹配。在設計國學啟蒙教育課程內(nèi)容時,首先要考慮學習者的接受習慣及能力。幼兒時期孩子的學習特點是記憶能力較強,理解、分析能力較弱。針對這一特點,幼兒期國學啟蒙教育重在營造聆聽及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生活氛圍,這是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誦讀經(jīng)典就是重復多遍的一再念唱,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即使沒有理解文義,但反復吟唱的字句則會存入大腦,在潛意識里留下深刻的烙印,這種潛意識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類的思維與行為。日積月累,古圣賢的智慧精華就會潛移默化地陶冶孩子的性情。在聆聽與誦讀的過程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漸滋化育,為幼兒國學學習奠定基礎[3]。
綜上,國學啟蒙課程內(nèi)容以便于誦讀的經(jīng)典為主,可以選取如《三字經(jīng)》 《弟子規(guī)》等內(nèi)容豐富、知識性強、行文流暢、感染力強,讀來朗朗上口的國學典籍;可選《小學詩禮》 《訓蒙詩百首》等淺顯、形象的詩歌,對仗工整,注重押運,讀起來有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孩童自會感受到“抑揚其音節(jié),寬虛其心意”,在吟詠嬉戲中就受到了教化;《幼學瓊林》 《增廣賢文》采取對偶句形式,廣泛采錄先賢的格言語錄,輯集名人典故逸事,便于口誦心維,類似這些古代典籍都可以作為國學啟蒙的教學內(nèi)容。
其次,要注重事理并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進行德育教育或者在幼兒時期進行“養(yǎng)正”教育,自然也是國學啟蒙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幼兒時期,孩子的思維能力較弱,能夠?qū)W習并掌握的知識較少,不能用說理的方式教育孩子,而要遵循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循序漸進原則。因此,在國學啟蒙的同時可以將德育教育融入最為熟悉的生活,即將道理生活化,從日常生活規(guī)范著手進行指導,堅持教、學、做合一。對于不同的孩子,要因人而異,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勢利導。家長要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傳,所以,家長應成為孩子的榜樣。
而在國學啟蒙教學內(nèi)容選取上更要注重榜樣的力量,讓孩子以古人為榜樣,學習古圣賢的優(yōu)秀品質(zhì)。如大禹治水、孔融讓梨、黃香枕席、陸績懷橘、叔敖陰德、子路負米等故事,都可以納入國學啟蒙教學內(nèi)容中。還有南宋呂祖謙專為訓課幼學撰寫的《少儀外傳》和教導孩子講孝道的《呂氏童蒙訓》,從古至今在幼兒啟蒙階段屢屢被提到、用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兩本書的特點都是在書中例舉了賢人、名士的嘉言善行用以說明道理。以事教人,理在其中,不僅可以養(yǎng)德,兼可博聞。典型人物和事例形象、生動、感人,便于兒童模仿學習。
首先,注重游戲設計。縱觀我國古今教育的歷史及國內(nèi)外幼兒啟蒙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啟蒙教育應以“樂教”為主導。啟蒙教育的本質(zhì)是點亮和喚醒孩子的求知欲。而玩兒是孩子的天性,在國學啟蒙教學中融入游戲,用游戲組織孩子學習,促進孩子對國學典籍內(nèi)容的記憶和了解,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習者技能的形成和智慧的生成,這才是寓教于樂。因此,開發(fā)形式多樣、富有活力并且有趣的國學啟蒙教學游戲,成為了當前國學啟蒙教師要研究的首要課題。
其次,加強視覺美感。文化與美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在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滲透到很多層面,在國學啟蒙教學課程設計時,也要注重為幼兒精心選擇、制作及播放相關視頻,或是教學動畫等,使孩子能夠在美妙的音樂聲和美好的視覺感受中跟著學習,并通過肢體動作的配合或是大聲的唱誦等加強記憶與認知。在教學中可以加入幼兒喜歡的插畫來增強美感,這樣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發(fā)揮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4]。
國學的重要性毋庸諱言,如何繼承和發(fā)揚光大更需要引起國人的重視。國學啟蒙教育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孩子的精神引領、個性養(yǎng)成、健全人格等各方面都會產(chǎn)生深遠影響。幼兒國學啟蒙教育的課程設計還需積極倡導生動而鮮活、豐富且多元、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它必須以教育中的生命為原點展開思考,必須最大限度地尊重兒童的生命實際和發(fā)展可能,并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到該領域的研究與實踐中來,使更多的孩子在國學啟蒙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