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K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二九二臺
在當今社會傳統(tǒng)電視傳播受到了網絡媒體的強烈沖擊,使電視傳播不能滿足用戶的收視需求,導致電視傳播的收視率不斷下降,這一現象使相關部門越來越認識到傳統(tǒng)電視傳播的局限性,希望通過使用大數據技術來促進電視網絡的融合以此來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收視需求。
大數據技術就是通過系統(tǒng)進行數據收集、數據維護管理以及數據分析的工作。大數據不但可以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而且對多樣化數據也能夠保持比較快的處理速度,所以在當今社會各行業(yè)都應用廣泛[1]。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精準的分析出大量數據中有價值的內容,并將這些有價值的內容應用到各個需要領域當中。大數據模式包括數據、應用與技術,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使電視媒體融合的進程加快;使網絡空間得到凈化,使電視媒體擁有更加真實、有效、健康的內容,應用大數據為電視媒體融合提供了通往成功的捷徑。
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出的信息具有非常高的準確性,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針對性的篩選自身需要的信息,現階段電視媒體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電視媒體大多隨波逐流的跟播熱播節(jié)目,并不能很好的滿足用戶的收視需求,因此,電視媒體應該應用大數據技術,深入的收集用戶各項收視信息,然后,通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來進行用戶收視需求的預測,使自身對于用戶的收視需求更加了解,提供更讓用戶滿意的服務,獲得更多用戶的喜愛。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fā)IP,可以更深入的對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挖掘,使電視媒體傳播內容能夠更好的被用戶所接受,使大數據技術推動電視媒體融合。
電視媒體應用大數據技術,首先對用戶的觀看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后再對用戶收視時段、收視方式等收視習慣進行詳細分析,最后進行有針對性的節(jié)目安排以及選擇適宜的播出方式,這樣可以使大多數用戶的收視需求可以得到滿足。電視媒體想要更好的發(fā)展,就必須突破傳統(tǒng)技術的限制,應用大數據技術來全方位分析用戶的收視需求。只有擁有全面的用戶數據,并對其進行精準分析,才能夠采用更加適宜用戶的傳播平臺,實現精準化傳播,同時能夠保證傳播信息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要,這樣才能擺脫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束縛。在2017年召開兩會期間,廣西日報社、光明網、湖南電視臺等電視媒體立足前沿,使用移動視頻進行直播,移動視頻直播相比于傳統(tǒng)視頻報道可以永久儲存視頻直播內容,方便用戶觀看,用戶在想要了解相關視頻內容時可以直接點擊觀看,更符合當今用戶的日常生活習慣。
現階段,電視媒體的傳播效果已經不能只通過收視率的高低來判斷了,而將大數據應用到電視媒體中,可以對電視媒體的各方面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并且大數據技術不會受到數據量過大以及數據多樣化等因素影響,可以保證電視媒體有一個更加科學的評估體系[2]。電視媒體對于收視率過度的重視可能導致電視媒體的評估結果失真,例如,央視索福瑞進行全國的收視評估竟然只選取55000 戶觀眾作為調查樣本,調查的觀眾基數較小,使任何一個樣本產生細微變化都會對評估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樣本調查將會大幅度的增加調查成本,而且不能對通過Apple、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觀看與愛奇藝、優(yōu)酷、騰訊等視頻網站觀看的用戶數量進行有效評估。而且,不能保證所統(tǒng)計的收視率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電視媒體想要實現更好的發(fā)展,必須對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局限性有一個充分認識,努力實現自身的升華,對電視媒體的傳播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對傳播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來改變工作人員思維方式,確立電視媒體融合的思維。在新的傳播理念中電視媒體應該以用戶為主體,通過對觀眾收視需求做出精確分析,來做出更好的電視節(jié)目。
在現階段的大數據環(huán)境下,電視媒體應抓住輿論引導,要對當代媒介素質的差別有一個充分認識,在當今社會各種錯誤言論以及虛假信息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頻繁出現,電視媒體在融合過程中應該取長補短,才能夠實現更好的發(fā)展。
對于當前的電視媒體來說,抓住用戶的目光可以實現更好的發(fā)展,新媒體的開放性以及互動性較強,能夠使信息非常及時的傳播出去,這導致新媒體的信息增長速度成倍提高,但是這些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完整性得不到有效保證,現階段人們想要獲得具有真實性以及完整性的信息大多都通過傳統(tǒng)電視媒體,這也是傳統(tǒng)電視媒體長期發(fā)展所積攢下來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可以使電視媒體提供內容更加精確、傳播方式更加適宜、評估效果更加科學以及提高用戶參與度。電視媒體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傳播理念、抓住輿論引導、重視節(jié)目內容、提升服務等措施來進行融合,只有電視媒體融合才能夠實現電視媒體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