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靖, 崔巧榮, 張力莉, 徐曉鋒
(寧夏大學農學院,寧夏銀川750021)
精料水平過低奶牛生產(chǎn)性能發(fā)揮受限,高精料有助于奶牛生產(chǎn)潛力的發(fā)揮,但過多的精料易導致營養(yǎng)代謝病發(fā)生。奶牛產(chǎn)后存在能量負平衡問題,規(guī)?;龈鶕?jù)奶牛生產(chǎn)性能設計高、中、低不同精粗比日糧結構模式,根據(jù)奶牛能量負平衡狀態(tài)與生產(chǎn)性能對日糧的精粗比進行調整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奶牛瘤胃揮發(fā)酸模式與血液糖脂代謝相關指標,評價不同精粗比日糧對奶牛瘤胃發(fā)酵及能量利用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 選擇平均體重基本相同、胎次相同、產(chǎn)后2周左右、健康的24頭中國荷斯坦奶牛。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2頭,分別在精粗比(40∶60)與精粗比(60∶40)日糧條件下飼養(yǎng)。
1.2 試驗日糧與管理 根據(jù)NRC(2001)奶牛飼養(yǎng)標準配制日糧,日糧組成和營養(yǎng)成分見表1。采用TMR方式飼喂。
1.3 樣品采集與指標測定
1.3.1 瘤胃液采集與指標測定 奶牛采食后2 h,通過口腔導管采集瘤胃液,經(jīng)四層紗布過濾,放入10 mL離心管(3份),瘤胃液揮發(fā)酸的測定采用氣相色譜法。
表1 奶牛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3.2 血液的采集與指標測定 奶牛采食后2 h,通過尾根靜脈,利用真空采血管采集,1500 r/min離心取血清至1.8 mL凍存管(3份),-20℃冰箱保存以備分析。血液指標測定均采用試劑盒法測定,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用Excel進行初步處理,應用SAS 8.2進行顯著性檢驗。
2.1 日糧精粗比對奶牛瘤胃揮發(fā)酸模式的影響由表2可知,隨著日糧精粗比的提高,瘤胃pH降低了4.3%,差異顯著(P<0.05),丙酸濃度提高16.9%,差異顯著(P<0.05);乙酸濃度下降,總揮發(fā)酸濃度提高,但差異均不顯著(P>0.05);乙酸/丙酸降低20.5%,差異顯著(P<0.05)。
表2 日糧精粗比對奶牛瘤胃揮發(fā)酸模式的影響
2.2 日糧精粗比對奶牛血液指標的影響 由表3可知,精粗比40∶60與精粗比60∶40不同日糧條件下,奶牛血液葡萄糖提高21.1%,差異顯著(P<0.05)。奶牛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FA)降低13.9%,差異顯著(P<0.05)。隨著日糧精粗比提高,奶牛血液甘油三酯下降,胰島素含量增加,但均未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5)。
表3 日糧精粗比對奶牛血液總蛋白、葡萄糖、胰島素、尿素氮濃度的影響
3.1 日糧精粗比對奶牛瘤胃液揮發(fā)酸模式的影響 pH是反映瘤胃發(fā)酵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中精粗比不同日糧對瘤胃內pH的影響差異顯著,即高精粗比日糧組pH明顯下降,這與姚美蓉(2004)結論相一致。
瘤胃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生的丙酸與日糧淀粉含量有關,日糧精粗比越高進入瘤胃的淀粉越多,本試驗結果表明,日糧精粗比對丙酸濃度影響顯著;對乙酸和丁酸濃度影響不顯著。這同Sutton等(2003)結論一致。賈玉東等(2008)報道,不同精粗比日糧對奶牛瘤胃pH、VFA和血清丙酸具有顯著影響。Su等(2014)研究表明,日糧精粗比例的增加,瘤胃液中乙酸濃度呈降低的趨勢,乙酸/丙酸比值顯著性降低,丙酸及丁酸濃度則顯著性增加,這與本研究隨著日糧精粗比增加,瘤胃液丙酸濃度顯著增加、乙酸/丙酸比值顯著降低相一致,但本研究并未表明日糧精粗比對瘤胃液丁酸濃度存在影響。袁慶啟(2016)報道,高精料日糧奶牛瘤胃液pH顯著下降,瘤胃液丙酸濃度顯著提高,乙酸、丁酸和總揮發(fā)酸濃度沒有顯著性影響,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王東升等(2017)研究表明,高精料日糧條件下,奶牛瘤胃液中乳酸、總VFA、丁酸顯著提高,乙酸/丙酸比例顯著降低。李弘偉等(2017)研究結果顯示,高精料日糧條件下,山羊瘤胃液中總揮發(fā)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濃度顯著性增加,瘤胃pH與乙酸/丙酸比例顯著降低。從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結果分析,高精料日糧條件下,反芻動物瘤胃液pH與乙酸/丙酸比例顯著降低這一結果基本一致,而對總揮發(fā)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濃度影響報道不一。
3.2 日糧精粗比對奶牛血液糖脂代謝相關指標的影響 血糖主要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動物機體代謝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其含量是衡量機體能量代謝的重要指標(Oba等,2003)。反芻動物血液中葡萄糖的來源有兩個即瘤胃發(fā)酵產(chǎn)生丙酸異生和飼料蛋白質產(chǎn)生糖氨基酸異生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日糧精粗比增加奶牛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增加,差異顯著。郭冬生等(2011)研究表明,高精粗比日糧使瘤胃發(fā)酵趨向于丙酸發(fā)酵模式致使血糖濃度升高。李勝利等(1998)研究表明,反芻動物瘤胃丙酸灌注的量與血液葡萄糖濃度高度相關(R=0.97)。袁慶啟(2016)報道,高精料日糧能顯著提高奶牛門靜脈、肝靜脈和股動脈血漿中葡萄糖的含量。日糧精粗比對奶牛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影響的報道大多數(shù)一致。
胰島素可參與糖代謝,調節(jié)血糖平衡,胰島素缺乏時,說明體內能量缺乏,葡萄糖水平下降,需要動員體脂,體脂動員產(chǎn)生大量的非酯化脂肪酸進入血液,胰島素水平高,則會抑制肝臟內糖異生,從而使大量葡萄糖轉化為肝糖原并被儲存起來,避免血糖過高(Aluwong等,20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精粗比日糧會使奶牛血液胰島素水平增高,但未呈顯著性影響。非酯化脂肪酸是體內脂肪(甘油三酯)動員的結果,研究表明隨著日糧精粗比提高,奶牛血液甘油三酯含量下降,非酯化脂肪酸濃度顯著降低。袁慶啟(2016)報道,高精料日糧可顯著降低血漿中游離脂肪酸、β-羥丁酸的含量,這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高精粗比(60∶40)日糧下,瘤胃pH顯著降低,丙酸濃度顯著提高;乙酸濃度下降,總揮發(fā)酸濃度提高,但差異均不顯著;乙酸/丙酸比例顯著降低。隨著日糧精粗比提高,奶牛血液葡萄糖濃度顯著提高,血液非酯化脂肪酸濃度顯著降低。奶牛血液甘油三酯下降,胰島素含量增加,但均未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