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蘭 于式翠 李艷麗
【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4月,醫(yī)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80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分半采用常規(guī)護理以及程序化護理流程。結果:觀察組住院日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出院前6-MWD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個月再住院率、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活動能力改善率、呼吸困難癥狀改善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程序化護理可以加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也有助于改善出院后的預后。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程序化護理;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5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肺疾病,多見于老年人,與吸煙、反復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關系密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技術水平基本成熟,但是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再住院率高,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為進一步提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護理質量,醫(yī)院嘗試構建程序化護理流程,取得較好較好的實踐效果。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4月,醫(yī)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②門診入院;③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為主癥;④年齡≥60歲;⑤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無法獲得隨訪;②進入ICU;③出現(xiàn)其他嚴重的并發(fā)癥,如急性呼吸衰竭。入選對象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68.4±5.6)歲。改良呼吸困難問卷(mMRC)評分:1級18例、2級35例、3級18例、4級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評分(16.3±3.4)分。CT檢查肺氣腫分級:1級34例、2級26例、3級16例、4級4例。肺氣腫占全肺的比重2~11%之間,平均(5.4±2.4)%。都以呼吸困難、氣喘、呼吸道感染入院。按照入院順序分組,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兩組對象年齡、性別、MMRCA評分、CAT評分、CT檢查肺氣腫分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輸液管理、呼吸支持護理,做好排痰管理,待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之后,鼓勵下床活動,出院前健康教育,要求患者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病情復發(fā)。
1.2.2觀察組
制定程序化護理,主要內容如下。
(1)入院第1日:①病歷閱讀,護士閱讀患者的病歷,了解患者病情、合并癥、自理能力;②健康教育,介紹醫(yī)院結構、病區(qū)環(huán)境、病友信息、病房設施設備、規(guī)章制度,讓家屬準備生活用品,講解注意事項,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以文字的形式打印成手冊,讓患者家屬通讀;③護理常規(guī),擦浴、更衣、剪指甲,必要時理發(fā)。根據(jù)患者自理、家屬能力,安排相應的生活照料,大小便護理;④飲食護理,無基礎疾病對象普食,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對象給相應的飲食;標注異常飲食情況,將飲食注意事項寫在床頭卡片上;⑤治療相關護理,密切評估呼吸道癥狀改善情況,遵醫(yī)囑用藥,規(guī)范排痰,對于合并癥,也落實相應的治療護理,霧化吸入護理;⑥心理護理,通過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科學認識;⑦睡眠護理,評估睡眠情況,對癥處理失眠;⑧并發(fā)癥護理,告知并發(fā)癥方面的信息;采用壓瘡量表、深靜脈血栓風險預測量表,評估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遵醫(yī)囑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2]。
(2)入院第2日~病情穩(wěn)定時:①康復訓練指導,進行口頭宣教,指導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主要為腹式訓練、縮唇訓練;②飲食、治療相關護理,與第1日基本相同,個體化的飲食支持。
(3)病情穩(wěn)定到出院前1日,下降為Ⅱ級護理:①護理方法與之前基本相同;②增加康復訓練,鼓勵下床活動,強化營養(yǎng)支持;③強調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營養(yǎng)、易消化,常規(guī)預防便秘;④答疑解惑,評估康復、疾病管理的認知水平,進行強化宣教;⑤據(jù)具體情況去除輸液等措施。
(4)出院日:①發(fā)放《出院康復手冊》,進行講解,包括運動康復、飲食管理與營養(yǎng)管理肺功能康復、安全管理;②留下聯(lián)系方式。
(5)出院管理:出院前后2周、3個月進行電話隨訪,鼓勵門診復查。
1.3觀察指標
住院日、出院前6-MWD評分,3個月再住院率、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活動能力(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的個數(shù)增加2個及以上)改善、呼吸困難癥狀改善(呼吸困難指數(shù)下降1個級以上分級)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住院日、出院前6-MWD評分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x±標準差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采用t檢驗,3個月再住院率、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活動能力改善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住院日(5.4±1.6)日低于對照組(7.5±2.0)日,觀察組出院前6-MWD評分(284.1±45.6)m高于對照組(204.4±65.4)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個月再住院率、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活動能力改善率、呼吸困難癥狀改善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復發(fā)率較高,治療方式基本成熟,以呼吸支持治療、誘因控制為主,療效肯定,但是不同對象的病程、出院后的預后存在較大的差異。部分對象反復發(fā)作,最終并發(fā)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而死亡。目前困擾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對象護理的主要問題是院內院外護理銜接不足、康復訓練落實質量較差,許多患者出院后通過暫?;顒觼頊p輕呼吸困難癥狀,癥狀發(fā)作后便吸氧,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3]。肺功能對于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對象非常必要,可以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改善體能狀態(tài),預防急性發(fā)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對象采用程序化的護理,豐富康復訓練、營養(yǎng)管理,通過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疾病管理能力。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象明顯獲益,住院時間縮短,出院前的體能狀態(tài)更好,出院后的預后更好,復發(fā)率低,活動能力、呼吸困難癥狀都明顯改善。
4小結
程序化護理可以加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也有助于改善出院后的預后。
參考文獻
[1]唐文芳,劉日輝,于雅琴,等.2000—2014年中國40歲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1(05):961-968.
[2]陳淼,楊娟,王莉.個性化護理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癥呼吸衰竭中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8):123-124+127.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