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姝彤
【摘 要】頸椎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該項疾病以椎間盤退行性病變?yōu)橹饕卣?,隨著病情的價值對神經根、脊髓等周圍組織造成影響,使周圍組織出現病變,加重病情,影響其生活質量。據調查顯示,該項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來逐漸呈現低齡化,已經發(fā)展成為以青少年為主要群體的疾病,且青少年發(fā)病率占該項疾病整體發(fā)病率的1/10左右。本次就青少年頸椎病的發(fā)病因素、預防措施進行研究,提高現階段青少年的健康狀態(tài)。
【關鍵詞】青少年;頸椎病;發(fā)病因素;針對性;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6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頸椎病是以肩頸部不適、酸痛感為主要表現的退行性疾病,病情加重后還伴有頭暈、目眩等癥狀,且該項疾病病程較長、具有反復發(fā)作性,故此治療較為困難。根據數據統(tǒng)計顯示[1],近年來青少年頸椎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但對于青少年群體具體年齡界限尚無明確定論。部分研究人員認為18歲為年齡界限,但結合生物學原理,正常情況下21歲左右人體椎體進行融合,故此本次選擇18歲左右高中階段學生進行研究。通過對青少年頸椎病的發(fā)病原因分析,并實施有效的預防,減少對青少年生活、學業(yè)的影響。
1 影響因素
1.1 不良坐姿
高中階段學業(yè)、任務較重,青少年長時間在課桌、電腦前保持同一坐姿,肩頸部長時間處于固定位置,缺乏適量的活動,使頸椎長時間處于一個彎曲的狀態(tài)下,椎間盤、韌帶均長時間保持高負荷運作,明顯增加椎間盤壓力,且肩頸部肌肉處于非協(xié)調狀態(tài)下,隨著日積月累對頸椎組織造成損傷,青少年階段是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期,骨骼、肌肉等具未定型,加之較重的學習壓力,增加頸椎病的發(fā)生率[2]。
1.2 外傷
青少年時期屬于活力四射的階段,在進行各項體育運動過程中,對軀體未進行正確的保護,當受到直接后間接、直接暴力時,由于未掌握正確的保護方法,致使對頸肩部造成損傷。部分青少年在進行體育運動時未掌握正確的動作,且活動前未進行熱身運動,均會造成頸椎的損傷。研究顯示,頸椎病的發(fā)生1/2原因與外傷有聯(lián)系。
1.3 睡眠姿勢不正確
枕頭的高低對頸椎的生理曲度影響較為明顯,過高會出現肌肉痙攣、勞損現象,增加落枕的發(fā)生率。調查顯示持續(xù)落枕為頸椎病發(fā)生的前兆。青少年多喜歡俯臥位,致使頭部長時間處于一側,勁背部肌群處于扭曲狀態(tài)下,增加對肩頸部肌肉的損傷。青少年枕頭高度多不符合其身體發(fā)育的需求,結合生理學特征,硬軟、高低適中的枕頭會明顯降低頸椎病的發(fā)生率。
1.4 體育鍛煉較少
青少年骨骼、肌肉均處于生長階段,且未完全定型,加之過重的學習壓力,在對時間分配上出現不均勻、合理的現象,明顯減少運動時間所占比例。青少年從發(fā)育時期便開始背書包,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書包重量持續(xù)升高,在行走過程中為使軀體保持平衡的狀態(tài),多采取重心前移的方法,隨著時間的延長,使肩、頸、背部結構發(fā)生改變,增加頸椎病的發(fā)生率。
1.5 缺乏相關知識
頸椎病對青少年的影響逐漸加重,但尚未引起家庭、自身的重視,家長為了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一味施加學習壓力,青少年既要承受學校的壓力,下課后還要到學習班繼續(xù)補習,長時間的學習使腦部神經無法得到休息,出現神經衰弱現象,對關節(jié)、肌肉的調節(jié)作用明顯下降,加重對肩頸部的損傷。
2 預防措施
2.1 糾正不良體位
糾正青少年的不正確坐姿,指導其學會作息時間的調節(jié),避免出現長時間低頭學習的狀態(tài),且在課桌、電腦前均要保持頸部、背部直立、肩部放松、肘部90°自然彎曲的狀態(tài),若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不變,每30分鐘進行適量的運動,恢復軀體活力,促進椎間隙內壓力的恢復,避免其長時間處于內壓升高的狀態(tài)。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指導青少年糾正不正確坐姿[3]。
2.2 避免外傷
青少年在參加課外活動、體育運動過程中要掌握各動作的要領,且要注意對軀體各部位的保護,如:運動時佩戴護膝、護腕、護臂、護肘等,加強對各重要關節(jié)的防護,有效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若出現損傷應加強重視,并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救治,避免不重視加重病情,出現惡化,造成嚴重后果。體育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重點強調熱身訓練的重要性。
2.3 改善睡姿
在睡覺時應自覺保持仰臥位,雙腿自然伸直,使軀體處于同一水平面,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使肌肉、韌帶均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內。并選擇硬軟、高低適中、透氣性佳的枕頭,避免枕頭過高或無枕現象的出現,枕頭合適高度為6-8cm[4]。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應固定睡姿,避免出現俯臥位,可在仰臥位、側臥位之間調節(jié)。
2.4 加強鍛煉
每天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使長時間處于緊繃狀態(tài)的肌肉得到松解,頭部旋轉,上肢前屈、后伸、旋轉等均可有效的緩解疲勞,課間運動既可加強青少年肌肉柔韌度又可提高脊椎穩(wěn)定性,還可有效的緩解學習壓力。各代課老師應于結課后指導青少年進行運動,如:廣播體操、眼保健操、跳繩等,既有效緩解了學習壓力和肩頸部疲勞狀態(tài),還可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2.5 提高疾病知識認知
學校應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并組織家長對頸椎病發(fā)病因素、危害等知識的學習,提高其重視程度。青少年也要對疾病產生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學會時間的調節(jié),以適量的運動緩解學習壓力,加強體質建設[5]。
展望、小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青少年是未來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長時間低頭學習、看書等均會加重對肩頸組織的損傷,提高青少年頸椎病的發(fā)生率。青少年一旦患有頸椎病便會增加對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等的影響,故此應積極進行預防,有效避免誘因的出現,一旦發(fā)現應及早實施治療,防止病情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阿日亞,王烏日娜,玉鳳.青少年頸椎病的病因分析、預防措施及蒙醫(yī)康復治療[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7,23(09):62-63.
許啟錦,李麗紅,林梅.淺談青少年頸椎病的預防措施[J].科技展望,2016,26(32):260.
黃馨嫻.青少年頸椎病的常見病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48):66-67.
徐正莉.青少年頸椎病及預防調護措施[J].中國民間療法,2015,23(03):87-88.
黃濤,張方,李修成等.青年伏案工作者頸椎病的發(fā)病特點及預防措施[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3,40(07):1362-1363+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