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虎明
【摘 要】目的:分析多層螺旋CT(MSCT)在上消化道異物及并發(fā)癥診斷價值。方法:抽選2011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異物4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均行MSCT診斷檢查,分析檢查結果,觀察上消化道異物部位、類型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經MSCT檢查發(fā)現(xiàn),食管異物者28例,胃腸道異物12例;異物種類多以動物骨頭、金屬、棗核、橡膠異物為主;并發(fā)癥以兒童發(fā)生率最高(53.85%),其次為老年患者(30.77%),MSCT檢出率及準確率均為100%。結論:借助MSCT技術,可明確診斷上消化道異物患者種類、異物位置及并發(fā)癥情況,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參考依據。
【關鍵詞】上消化道異物;多層螺旋CT;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02
上消化道異物是指無意(或故意)吞食骨頭、塑料等不易消化物品,使其在人體食道、胃部、腸道等消化系統(tǒng)中滯留、阻塞[1];兒童因自身頑皮好動,易發(fā)生誤食、誤吞,而老年人因義齒脫落、咽反射遲鈍等影響,也易造成誤咽情況,為上消化道異物多發(fā)人群,大多患者在誤咽后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幽門梗阻、中上腹痙攣疼痛等癥狀[2],食管異物則可引發(fā)吞咽梗阻、胸骨后疼痛,胃腸道則引發(fā)幽門梗阻、中上腹疼痛等癥狀;在誤咽異物后若不能及時予以合理方式取出異物,則極易誘發(fā)消化道穿孔、出血等病理性損傷;在其臨床治療中,需根據患者異物位置、種類選擇合理取出方式,以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對患者造成的生理損傷[3]。為進一步提高上消化道異物患者誤吞物檢出準確度,我院特予以多層螺旋CT診斷檢查,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40例上消化道異物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行CT檢查,并由手術治療或胃鏡檢查證實;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6~82.3歲,平均(35.67±11.52)歲,病程3.5h~16.8d,平均(7.16±3.52)d,其中19例患者存在明確異物哽噎史,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腹部隱痛、飽腹感等癥狀,其中伴有明顯吞咽困難、疼痛者9例(22.50%),胸骨后疼痛者5例(12.50%),發(fā)熱癥狀者3例(7.50%),未見咳血、嘔血患者。
1.2 方法
本組40例患者均由GE多層螺旋CT機進行常規(guī)平掃,其中11例予以增強掃描。患者取仰臥位,設置CT機層距5mm,層厚5mm,管電流250mAs,管電壓120KV,螺距0.950(增強掃描參數:層距、層厚均5.0mm,管電流280mAs,管電壓120kV,螺距1.370;并借助高壓注射器于患者肘靜脈注射80ml對比劑優(yōu)維顯及30ml生理鹽水)[4],掃描范圍根據患者癥狀,由頸部或胸部向下平掃,包括腹部、盆腔等部位,掃描結束后,處理所得原始數據,并通過三維重建技術(VR)和多平面重建技術(MPR)建立圖像,以便于從任何角度調整圖像成像結果,并由2名以上??漆t(yī)師觀察、分析圖像,匯總檢查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多層螺旋CT檢查結果,分析異物滯留部位、異物類型及并發(fā)癥(穿孔、縱膈膿腫、食管周圍炎)發(fā)生情況,明確多層螺旋CT檢查診斷準確率。
1.4 統(tǒng)計學
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表示計數資料,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異物部位及種類分析
通過分析40例患者多層螺旋CT檢查圖像,發(fā)現(xiàn)40例上消化道異物患者中,食道異物28例,占比70.00%(28/40),胃腸道異物12例,占比(30.00%),食道異物占比明顯更多(=32.000,P=0.000;P<0.05)。且異物種類主要包括棗核11例(27.50%),雞腳骨8例(20.00%),大型魚刺7例(17.50%),豬排骨7例(17.50%),橡膠異物4例(10.00%),金屬異物3例(7.50%),異物檢出率及異物種類準確率高達100%(40/40)。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經分析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40例患者中,發(fā)生穿孔者6例(15.00%),縱膈膿腫患者2例(5.00%),食管周圍炎患者5例(12.50%),共出現(xiàn)并發(fā)癥患者13例,發(fā)生率32.50%(13/40),檢查準確率高達100%(40/40);其13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患者中,12周歲以下兒童7例,占比(53.85%),60周歲以上老年人4例(30.77%);其余青壯年共2例(15.38%),兒童并發(fā)癥占比明顯更高(=4.248,P=0.039;P<0.05)。
3討論
食管3個生理狹窄部位、回盲腸、幽門等部位因管道狹窄、結構復雜,為消化道異物滯留多發(fā)部位;且受消化道滯留異物形態(tài)、性質、大小及留置時間長短影響[5],將會對上消化道造成一定病理損傷,大部分患者滯留異物會自行排出,并不會對其生理造成影響,但部分患者則需借助內鏡,行手術取出;由于患者自我安全意識不足,梗阻后就醫(yī)不及時,造成異物長時間停留或梗阻異物尖銳(鐵絲、魚刺等)、較大時,則極易誘發(fā)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6],加重病癥。
通過合理檢查診斷方式明確患者異物種類、是否發(fā)生并發(fā)癥及類型對臨床手術治療有著重要意義。臨床診斷常用X線方式進行檢查,此方式雖可較清晰顯示異物大小、數量及位置等信息,但對于細小異物、已經穿孔異物等檢出率較低,且異物受組織黏膜遮擋、包裹都將影響診斷結果,診斷準確率較低[7];而MSCT及圖像重建技術,可通過多平面重建(MPR)技術可有效重建冠狀位、橫軸位、矢狀位;其中冠狀位可便于分析異物橫向分布情況;橫軸位便于分析異物橫向與食管壁關系、食道結構變化情況[8];矢狀位可便于分析異物上下徑、縱向走向及空間定位情況;且聯(lián)合VR重建技術,可完整顯示異物形態(tài)特征及準確位置,并通過圖像處理,可準確獲得異物形態(tài)、大小、定位等完整信息,并可準確評價上消化道是否發(fā)生穿孔等并發(fā)癥情況,為臨床內鏡手術治療提供導航作用。
綜上所述,在上消化道異物檢查中行MSCT診斷對異物位置、類型及其并發(fā)癥等情況具有較高檢出準確性、特異性,并具有便捷、無創(chuàng)的優(yōu)勢,可為臨床手術取出異物、治療并發(fā)癥提供科學指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馬駿. 探討X線腹部立位平片、多層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23):108-109.
馬寧, MANing. 消化道鋇餐和多層螺旋CT檢查在胃腸道間質瘤術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 54(17):97-99.
李香芝. 多層螺旋CT與超聲檢查診斷急診上消化道穿孔的臨床價值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 2017(4):299-302.
郭海東. 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在胃腸道淋巴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7, 25(8):1286-1289.招桂炎. 多層螺旋CT局限性小氣泡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診斷價值探討[J]. 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 2016, 25(4):674-675.
楊洪彬, 方瑩, 任曉狹. 電子胃鏡異物取出術對小兒上消化道異物的療效評估[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4):88-90.
何俊, 陳宜春, 劉榮波. 多層螺旋CT在急腹癥上消化道穿孔中的應用[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 14(6):51-54.
杜捷. 多層螺旋CT對十二指腸憩室的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54):10617-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