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陽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科目,除介紹基本的地理理論知識外,更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其在實踐活動中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深化對地理現(xiàn)象的認知,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有機整合,提升他們的多維度分析能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師需定期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觀察、了解和分析自然現(xiàn)象,使其獲得更加全面、真實的地理學習體驗。
一、綜合考慮學生實際,結合教學需求開展實踐活動
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時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有利于教學的良性發(fā)展,且符合高中生的實際地理認知。高中地理教師應當保證地理實踐活動和教學進度一致,與課堂所學內容有所關聯(lián),能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還需考慮學生的實際地理認知,開展的實踐活動的難易程度不能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要使其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
比如,在《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教學中,在開展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聯(lián)想現(xiàn)實生活,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有些天氣現(xiàn)象是受什么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如: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臺風;秋高氣爽;等等。學生可以選擇本地實際存在的天氣現(xiàn)象進行實踐活動,通過課外觀察和分析,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化,以加深對有關知識的認知與把握,真正突出實踐活動的價值。
二、提供一定的基礎資源,確保地理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開展高中地理實踐活動離不開基礎資源的支持,包括實踐材料、地點和時間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著重考慮的方面。高中地理教師需盡量選擇貼近教學內容的原生態(tài)材料或自然材料,實踐地點可以考慮野外基地,或自主建設實踐基地,或與企業(yè)、公益組織、科研基地等合作,還需要充足的實踐時間,把實踐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且確保順利開展。
例如,在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帶領他們探究當?shù)睾恿骰蛩畮鞂Φ乩憝h(huán)境的影響。思考:周而復始的水循環(huán)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結合所學習的水循環(huán)示意圖進行實地考察,將水循環(huán)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對照,真正體現(xiàn)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提供服務,真正理解水循環(huán)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材料、地點與時間支持,確保地理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使他們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了解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全過程,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三、應用多元教學方式,豐富地理實踐活動形式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活動時,教師應當注意各種教學方式的巧妙應用,充分激發(fā)學生參加地理實踐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此,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或情景模擬的方式,也可以嘗試采用微課或競賽的方式,當然多種教學方式綜合使用也未嘗不可。而且,教師應盡量豐富地理實踐活動的形式,提升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實踐活動中,最終有所收獲和成長。
例如,在教學《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時,針對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設置問題:流水侵蝕使河谷在深度、寬度、長度上各發(fā)生什么變化?流水在河流上游、中下游的侵蝕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辯論,之后匯總問題,以競賽形式提問或搶答。而對于部分難點、重點問題,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認知,設置線索給予提示,或展示部分實踐道具,讓他們循序漸進地進行地理實踐活動。同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實地考察本地的河流,了解該地河流處于上游還是中下游,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和對比,使學生真正掌握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特征。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教師需深刻認識到實踐活動的作用和優(yōu)勢,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靈活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真正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深化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