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世俊?羅錦虹?謝東晴?張有林
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對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進行了分析,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改革發(fā)展作出了戰(zhàn)略部署,為新時代教育事業(yè)勾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貫徹大會精神,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當務之急?!吨袊掠诽亻_設專欄,解讀大會精神,探討實踐應對,為新時代教育發(fā)展助力。
“家文化”熏陶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辛世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沂侵袊幕柕娘@著標志之一,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家庭文化熏陶對系好人生第一??圩又陵P重要。那么,在“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里”,究竟應該對孩子進行怎樣的文化熏陶呢?
第一,孝道文化的熏陶。教育的“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文”,意為教育以孝敬父母為基礎?!缎⒔洝分赋觯骸胺蛐?,德之始也,教之所由生也?!薄缎⒔洝钒研⒍x為“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這就把孝作為通達天地,順乎人倫的根本之道。孝道是天地之本、人倫之本、道德之本、為政之本、秩序之本,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根與魂。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百行善為首?!睆哪撤N意義上說,孝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和行為方式,成為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征,與西方人的“無家可歸”相比(基督教追求“上帝的國”,以進入“上帝之家”為目標),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定海神針和中國人精神家園的城墻,構筑中國人的精神長城必須弘揚孝道文化。家庭的孝道教育,說到底是感恩教育,由感恩父母可以擴展到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一切幫助過我們的人和事,這就奠定了一個孩子良好德性的基礎。
第二,家訓文化的熏陶。家規(guī)、家教、家道、家訓是中國“家文化”的重要內容。家規(guī)家訓是有形的,家道和家風則是無形的。正是家訓文化凝聚家庭力量、傳承家庭精神,對孩子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把“晴耕雨讀”“耕讀傳家”“勤儉節(jié)約”“與人為善”等作為家訓,代代相傳,融化到家族的血脈之中,成為其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從這種意義上說,正是家訓文化影響下的養(yǎng)成教育,為孩子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修身文化的熏陶?!洞髮W》里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梢姡奚砦幕诩椅幕蛡鹘y(tǒng)文化中的地位。修身是第一要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修身是做人的必修課,修身為做人,做人必修身。所謂修身,就是修養(yǎng)身心、涵養(yǎng)德性、激活善根、提升素質,核心是涵養(yǎng)德性?!案粷櫸荩聺櫳??!敝袊募椅幕?,特別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曾子殺豬”就是為了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修身不僅是孩子們的事,首先是父母的事,父母要嚴于律己,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孩子。媒體報道的“霸座男”“霸座女”連起碼的規(guī)矩都不講,其家教是失敗的;蠻不講理的“霸座嫗”又怎么能教育好下一代?
第四,禮儀文化的熏陶。“不學禮,無以立?!笨鬃拥倪@句話說明了個體遵循禮儀的極端重要性。家庭禮儀是社會禮儀的基礎,上好人生第一課,先從教育孩子懂禮貌開始。一個人在待人接物、交往做事中能做到謙虛有禮、談吐文雅、舉止有度、得理讓人,這對個人事業(yè)和前途大為有益。“孔融讓梨”傳遞手足情深,“讓他三尺又何妨”折射鄰里寬容。在交通出行方面,車讓人,讓出一份文明;人讓車,讓出一份平安;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人,讓出一份溫情。多一點禮讓,人心溫暖;多一點禮讓,家庭幸福;多一點禮讓,鄰里和諧;多一點禮讓,社會安寧。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yǎng)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yǎng)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體,不可一無也。”這里所說的“人成之以禮樂”,意思是說,人如果沒有禮樂,就無法表達人的生存價值??梢?,禮關系到人的本質和生存的根本道理。
綜上所述,中國“家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個豐富的教育資源寶庫。人的難題不是如何進入存在,而是如何進入意義。懂得家文化的意義,就為上好人生第一課找到了意義根據。
【辛世俊,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