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師權威的建構,不應該是由外向內的施壓,而是由內向外的油然而生。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有獨立、完整人格的人。我們只有真正地走近他們,他們才會打心眼里靠近老師、喜歡老師、信從老師。
所謂教師權威,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使學生信從的力量和影響力。孔子《學記》中“親其師,信其道”,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筆者認為教師權威的種子只有種在學生心田,方可生根發(fā)芽,影響學生。
一、善于發(fā)現—學生信從的動力
作為老師,大多數人習慣于“雞蛋里挑骨頭”,害怕成績好的驕傲自滿、成績中等的原地踏步、成績差的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就愛上了嘮叨。雖然出發(fā)點再好,用心再良苦,也難受學生歡迎,學生心里自然也不大平衡,也就不太喜歡這樣的老師。一個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何談權威?兒童獲得承認或認可的需要是一種普遍的需要。承認有三種形式,情感承認形成愛的關系,權利承認形成相互尊重和自尊,社會承認形成相互協作。要想讓兒童這種被他人“承認”的需要得到滿足,我們必須要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發(fā)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覺得他們就是老師最喜歡的那個學生。
我們班的Z同學天生好動,大事不犯,小事不斷,簡直是一個孫猴子,就算你有唐僧的緊箍咒,也未必能降服他。所有老師也都是“談Z色變”,對于這樣的熊孩子,真的很難找到他的閃光點,班里也常常被鬧得“雞犬不寧”。對于這樣一個“混世魔王”,怎樣才能“降服”他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他幫班里的一名小個子同學扛礦泉水。沒想到Z同學除了成績不好、愛搞小破壞之外,偶爾還會幫助同學?;氐桨嗬?,我便大肆渲染,把自己的“神秘發(fā)現”告訴同學們,天天搗亂的熊孩子竟然做了件好事,同學們紛紛地為Z同學鼓掌。沒想到這次的表揚竟讓Z同學大有改觀,后來還經常做好事。隨著表揚次數的增多,他居然開始主動學習了。班里也因此少了一個淘氣包而多了一份正能量。
對待學生不應該是“雞蛋里挑骨頭”,而應該用理解、贊美的心態(tài)去對待。當學生“被承認”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他自然也會更加信從老師。尤其是,改變一位別人都認為不可能改變的學生,學生對老師的敬畏之心才會油然而生!有了這種敬畏之心,影響力自然便有了。
二、同甘共苦—身教大于言傳
很多時候,學生對老師都是表面上屈從,心理根本不愿靠近,總有敬而遠之的感覺。如果我們學會與學生同甘共苦,他們自然愿意走近。
開學之初,學校給每個班級分了打掃校園衛(wèi)生的任務。為了鍛煉同學們不怕臟、不怕累的吃苦精神,我主動向學校申請了打掃廁所衛(wèi)生的任務。
領完任務,回到班里,我撒了個善意的謊言:“同學們,學校認為我們班的同學能力棒,把最難搞的衛(wèi)生交給了我們?!焙⒆觽兟犖乙徽f,都嘰嘰喳喳地問到底是哪里?“廁——所”我故意拖長了聲音。底下一片唏噓,有的現在就開始捏起了鼻子。我便裝作沒看見,故作高興地扛著掃帚,領著他們向廁所進發(fā)。來到目的地,我號召同學們拿著工具開工,可他們有踮著腳尖的,有用手捂鼻子的,有挽起褲管的,有鼻孔塞紙的,有故作惡心的……看到他們這樣,我什么也沒說,拎桶水,拿著掃帚直接進去了。
我先把水灑在地磚和壁磚上,再把洗衣粉均勻地灑在上面,然后用刷子開始刷墻壁,一位用手捂鼻子的同學看見了,不好意思地放下手,奪過我手里的刷子干了起來,我微笑著向她豎起了大拇指。接著,我又用塑料掃帚刷地板,幾位一直站在門口觀望的同學見狀,都二話不說地拿起掃帚干了起來。拎水的,灑水的,刷墻磚的,刷地磚的,刷隔板的,二次清洗的……大家爭著、搶著做,竟然還有人哼起了歌。一遍刷不凈,我們刷兩遍,大家干得熱火朝天。我們“同甘共苦”,戰(zhàn)勝了困難。
在育人的過程中,如果老師肯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有同甘共苦的“家人”精神,真正地融入學生中去,“身教”的力量一定大于“言傳”。
三、學高為師—正向影響的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教師的知識視野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p>
在我的記憶中,有一位老師接手一個新班,由于她年輕漂亮,深受學生們喜歡,她在學生們的擁護下,班級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蛇^了一段時間,班里漸漸亂了起來。經過調查得知:這位年輕的漂亮老師總是被學生“考倒”,經常回答不上來學生的問題,還不虛心學習,誠實坦白,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值越來越低。久而久之,這位年輕的漂亮老師的權威就會大打折扣,還因此被學生起了個“花瓶”的綽號。
其實,面對學生的提問,盡量“學高為師”“游刃有余”,如果做不到,也沒關系,要勇敢承認并努力學習。這樣,即使不會,學生也會理解的。
保爾·朗格朗在其名著《終身教育引論》中曾質疑傳統的學校教育對學生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能力的作用:“所有兒童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受到了教育,而且學校教育的年限有增無已……到底有多少人在離開學校以后繼續(xù)學習、繼續(xù)自學、繼續(xù)吸收新知識?”要想教師權威一直在學生那里發(fā)揮作用,我們不僅要儲存好我們已有的知識,還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熏陶學生終身學習的素養(yǎng),使得他們畢業(yè)之后仍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
新型教師權威的建構,不應該是由外向內的施壓,而是由內向外的油然而生。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有獨立、完整人格的人。我們只有真正地走近他們,他們才會打心眼里靠近老師、喜歡老師、信從老師。當然,老師也會用自身的“光”和“能”去影響并觸動學生的成長。這樣,教師權威,方可浸潤學生心田。
【劉茜,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烏龍鎮(zhèn)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孫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