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cún xīn yǎng xìng
【出處】
《孟子·盡心上》
【原文】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p>
【釋義】
孟子說:“充分運用心靈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靈的思考,涵養(yǎng)本性,這就是對待天命的方法。無論短命還是長壽,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p>
【典故】
孟子在《孟子·盡心上》中利用這段文字談天命,談人的本性,沒有消極被動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滿了積極主動、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對待天命不過是保持心靈的思考、涵養(yǎng)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罷了,所謂“安身立命”,也不過是一心一意地進行自身修養(yǎng)而已。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加強知識學習和思想修養(yǎng),充實自己的心靈,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過客,每天東奔西走北覓南尋地“芒鞋踏破嶺頭云”。其結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內心越空虛,成為一個徒具外形、為外物所役的皮囊。只要保持心靈的思考,涵養(yǎng)本性,順受天命,身體自然就會有著落,精神自然就會有寄托,生命之春就會永駐,所謂“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勸解人要保持赤子之心,修養(yǎng)善良之性。
【養(yǎng)生聯(lián)想】
不忘初心,尊崇本心,懷赤子之心、善良之心,不追求物欲,安享本真的生活,健康和快樂就會跟隨著你。一個鄰家大姐,退休前的單位盛行攀比之風,物欲橫流,人皆以“比”為尚。她耳濡目染幾十年,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也具有較強的攀比意識,并且物質生活水平也不低,故退休后每每參加活動,都會和參與活動的人比,比吃比穿比戴;每每去朋友家做客,也會和人家攀比陳設,就連喝茶的茶具也是一換再換。只要讓她看到別人家擺有貴重物品而自己沒有,就趕緊地追風置辦。就是這樣,她仍然覺得自己不幸福,整天愁眉不展,致使心臟也出了毛病。有一次參加讀書會,讀到了孟子這句話,幡然醒悟,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尋找不愉快的緣由,慢慢地這大姐的心靜了,也開始快樂起來,竟緩解了她心臟的不舒服。從她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到,存心養(yǎng)性是養(yǎng)生保健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