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紅 陳 湘 劉云娟 蒙曉慧 曾訓敢 劉菁菁 覃小珍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婦產(chǎn)科,南寧市 530007,電子郵箱:234362935@qq.com)
足三里位于人體小腿外側,分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jīng)和脛前動、靜脈分支或屬支[1]。臨床上常用針刺足三里治療胃痛、咳嗽氣喘、水腫、膝痛等疾病。新斯的明多用于治療重癥肌無力及腹部術后的腸麻痹等[2]。芒硝主要用于治療便秘、腹痛、積滯、痔瘡腫痛等[3]。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于臨床,也是未來手術發(fā)展的主要方向[4],但是腹腔鏡術后常并發(fā)腸粘連、胃腸功能異常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預后[5]。因此,腹腔鏡術后采取適當?shù)姆绞綆椭颊呋謴湍c胃功能非常重要。本文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采用雙側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聯(lián)合芒硝外敷,觀察其對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擇期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198例為研究對象,年齡31~75(55.2±12.4)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98例,子宮全切除術56例,卵巢囊腫切除術44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8例,觀察1組50例,觀察2組50例,觀察3組50例,4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手術種類、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理批準。
表1 4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下手術治療,均由同一組醫(yī)師進行手術。
1.2.1 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guī)護理:手術后采取半臥位,待患者手術麻醉復蘇后鼓勵其下床活動,告知患者去枕平臥6 h,禁飲食6 h,防止麻醉反應引起的惡心、嘔吐,防止窒息及意外的發(fā)生;術后6 h之后流質飲食,肛門排氣后改半流飲食,排便前禁食甜食、牛奶和雞蛋,排便后進普食。
1.2.2 觀察1組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雙側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患者術后6 h給予新斯的明雙側足三里注射: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2 ml)(上海知閔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抽取新斯的明注射液(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40244)0.5 mg(1 ml)行單側足三里注射。注射方法:患者取仰臥體位,下肢屈膝與床成直角,術者用拇指指腹按壓足三里(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1寸),按壓時患者感覺有脹、酸、麻感來時做標記定位,對穴位局部進行消毒后,術者左手固定穴位皮膚,右手持注射器將針垂直刺入穴位2.1~2.5 cm,然后輕輕上下提插,患者局部有脹、酸、麻感覺時回抽無回血時將新斯的明注射液緩慢注入后即拔針,拔針后輕揉按壓注射部位5~10 s。12 h后,使用相同方法行另一側足三里穴位注射,待患者肛門排氣或排便后停止注射。
1.2.3 觀察2組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芒硝外敷腹部:患者手術6 h后用芒硝外敷腹部。將芒硝200~250 g裝入20 cm×10 cm規(guī)格紗布袋中,封閉后平鋪于患者臍周腹壁,然后用保鮮膜覆蓋,并用腹帶(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固定,蓋好衣被,第1次外敷3 h,每日更換1~2次,每天敷3~6 h,患者肛門排氣或排便后停止外敷。
1.2.4 觀察3組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雙側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聯(lián)合芒硝外敷:新斯的明雙側足三里注射方法同觀察1組,芒硝外敷方法同觀察2組,患者肛門排氣或排便后停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4組患者術后首次出現(xiàn)腸鳴音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腹脹程度、術后腹脹發(fā)生率、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等指標。腹脹嚴重程度評定標準:無腹脹:腹部平坦,柔軟,無壓痛,腹式呼吸正常。輕度腹脹:腹部平坦,稍有壓痛,腹式呼吸存在。中度腹脹:腹部有膨隆,有輕度壓痛,腹式呼吸減弱。重度腹脹:腹部膨隆明顯,腹部有壓痛,腹式呼吸明顯減弱或消失。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組患者術后首次出現(xiàn)腸鳴音時間、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比較 觀察1、2、3組患者術后首次出現(xiàn)腸鳴音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和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均P<0.05),觀察3組患者上述指標均短于觀察1組及觀察2組(均P<0.05),而觀察1組與觀察2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4組患者術后首次出現(xiàn)腸鳴音時間、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比較(x±s,h)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觀察1組比較,★P<0.05;與觀察2組比較,◆P<0.05。
2.2 4組患者腹脹程度、術后腹脹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1、2、3組患者術后腹脹發(fā)生率、腹脹程度均小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3組患者術后腹脹發(fā)生率、腹脹程度均小于觀察1組及觀察2組(均P<0.05),觀察1組與觀察2組患者術后腹脹發(fā)生率、腹脹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4組患者腹脹程度、術后腹脹發(fā)生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觀察1組比較,★P<0.05;與觀察2組比較,◆P<0.05。
2.3 4組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1、2、3組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短于或小于對照組患者(均P<0.05),觀察1組與觀察2組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3組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短于或小于觀察1組及觀察2組(均P>0.05),見表4。
表4 4組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x±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觀察1組比較,★P<0.05;與觀察2組比較,◆P<0.05。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方式相比,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瘢痕小等優(yōu)點,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要求及美學要求,患者易于接受[7-8]。腹腔鏡手術是在患者腹部不同部位做多個小切口,將各種手術器械和特制攝像鏡頭通過小切口插入患者體內,攝像頭將患者體內情況反饋到電腦屏幕上,醫(yī)生根據(jù)傳輸?shù)膱D像在體外操作進行手術[9-10]。婦科腹腔鏡手術之后患者胃腸功能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延遲。其主要原因有麻醉藥物影響及手術刺激,其中手術操作會直接損傷患者腸系膜,使患者術后腸蠕動減弱。此外,患者術后長時間臥床導致腸蠕動減弱。一般情況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在術后72 h內肛門排氣為正常,超過72 h肛門未排氣則需進行治療[11]。目前,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及芒硝外敷腹部均是治療術后肛門排氣延遲的常用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聯(lián)合芒硝外敷治療術后腹脹效果優(yōu)于單一一種方法[12-13]。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3組患者術后首次出現(xiàn)腸鳴音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短于或小于其余3組,術后腹脹發(fā)生率、腹脹程度低于其余3組(均P<0.05)。提示雙側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聯(lián)合芒硝外敷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效果更好,這與鄭麗麗[14]的研究結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新斯的明注射液用量過大會導致不良反應,加重患者病情,故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綜上所述,雙側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聯(lián)合芒硝外敷腹部治療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輕術后腹脹程度,降低住院費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