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晨麗
(通遼職業(yè)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而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表現為學習興趣不濃、課堂參與度不高、手機不離手。隨著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現象日益明顯,這給英語課堂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同時也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因此,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要求教師不僅教得好,更要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本研究探索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以期為學習共同體理論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實踐案例,現介紹如下。
以2017級新入學護理專業(yè)專科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探索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一學年課程結束后,對380名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7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8.68%。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本次調查參照有關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文獻編寫調查問題,內容包括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學習互動方式、管理規(guī)范、師生關系和學習共同體價值5個方面。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結果顯示,“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需要3個最重要的條件”的9個選項中,前3項是:明確的學習任務、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共同的學習需求。其他依次是:教師的細心指導、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生動有效的學習、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一位優(yōu)秀的發(fā)起人、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充分說明學習共同體是所有成員因共同使命并朝著共同理想目標一起學習的組織。
調查結果表明:在組建學習共同體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同時要堅持優(yōu)勢互補原則、成員的合理性,結合實際情況擇時調整,確保學習共同體正常運轉。見表2。
調查數據(見表3)說明:隨著互聯網普及,通過網絡學習交流是深受新一代高職生歡迎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它實現了師生間的合作學習和移動學習,擴展了課堂教學和學習空間,保證了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師生學習共同體互助互學模式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表2 學習共同體構建問卷調查結果
表3 學習互動方式問卷調查結果
師生學習共同體正常運轉的前提是健全學習共同體管理制度。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管理制度,樹立學習共同體意識,強化彼此責任感,確保學習共同體各項活動有序開展和順利完成。結果見表4。
表4 學習共同體管理規(guī)范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見表5)說明: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應讓位于師生合作,學生合作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授課和引導相結合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大勢所趨。
表5 師生學習共同體師生關系問卷調查結果1
同時數據(見表6)說明:師生學習共同體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學生能在師生學習共同體中找到歸屬感、成就感,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也促使民主、平等、合作與共贏的師生關系構建。
表6 師生學習共同體師生關系問卷調查結果2
學生非常認可師生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和價值,師生學習共同體是促進師生英語學習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見表 7)。
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是學習,這種學習是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合作的學習、基于創(chuàng)造的學習。首先,學生轉變了學習態(tài)度,尤其是學困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在互助互學中,他們最喜歡合作學習方式。學習共同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活躍了課堂氛圍。其次,獲得認同感。大學階段,學生需要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同,在師生學習共同體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接納、肯定、喜歡和尊重,每位學生都有歸屬感、存在感和價值感[1],這也達到了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
表7 師生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和價值問卷調查結果
首先,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教師不僅關注教,更關注學,在與學生交流互動、共同學習過程中,促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傾聽學生和發(fā)現學生。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其次,改變傳統(tǒng)教師角色。在師生學習共同體中,教師要努力融入學生中,就要成為組織者、設計者、參與合作者和欣賞者,實現教學相長,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
在師生學習共同體中,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每個人既是學習者,又是潛在的教師。在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學習方式,同時教師也需要學生的尊重,師生雙方彼此尊重、平等互助是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核心價值所在。在這種環(huán)境下,師生實現共同成長。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也是符合時代需要的必然選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