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單祺雯
胃癌。日本東京大學一項研究發(fā)現,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很短,約2-3天更新一次,更新在夜間胃腸休息時進行,此時受到進食“打擾”,會影響其修復,導致消化不良、胃腸動力減弱等疾病。吃得過晚,容易造成夜間食道反流,引起反流性胃炎和食道炎。時間長了,甚至引發(fā)胃癌。
胰腺癌。除了腸胃,胰腺也是一個消化器官,吃太晚會促使消化液大量分泌,加重其負擔,長期會導致胰腺炎,誘發(fā)胰腺癌。
糖尿病。人體晚間代謝速度減慢,是胰島功能的休息時間。晚餐吃太晚,代謝不掉的部分容易堆積脂肪,導致肥胖,過度肥胖易使胰島水平波動異常,進而引發(fā)糖尿病。
冠心病或中風。人在睡眠時血流
現代生活中,工作時間晚,通勤時間長,許多人養(yǎng)成了晚餐越吃越晚的習慣,殊不知這樣會給身體健康埋下隱患。速度會減慢,晚飯吃太晚,未分解掉的血脂易累積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硬化,最終可能發(fā)展成冠心病。
睡眠障礙。腸胃若不能按時休眠,還會影響睡眠質量,出現失眠多夢等問題。
從中醫(yī)理論講,晚飯吃太晚更是有百害無一利。按照晝夜節(jié)律,下午5點到晚上7點,正是腎經氣血旺盛、脾胃經氣漸衰之時,要想機體安穩(wěn),晚餐不能吃得太晚,更不能過飽,否則脾胃不和、難以運化。
有沒有最佳晚餐時間?專家們認為,食物被消化吸收的時間長短,既取決于食物的種類,同時和個人腸胃機能有關。針對自身情況,盡可能協調好晚餐和入睡時間的相對平衡,確保晚餐吃得健康。
最好不超過晚7點。一般情況下,水在胃內停留10分鐘即可消化,碳水化合物類食物需2小時以上,蛋白質和脂肪類食物相對較慢。一日三餐多是混合飲食,因此胃腸排空時間大概4小時以上。按照晚10點最佳睡覺時間計算,最好晚6點左右吃,最遲不要超晚過7點。不得已吃得太晚,也不要馬上睡覺,間隔至少2個小時后再入睡。
不能不吃晚餐。減肥圈里流行“過午不食法”,這樣的飲食習慣減的不是肥,是你的健康。胃內食物排空之后,胃會繼續(xù)分泌胃酸,如果沒有食物中和,胃酸會長期侵蝕胃黏膜。
不能太油膩。如果沒充足時間坐下好好享受晚餐,可以吃個簡餐,上班族可備些零食在公司,比如餅干、堅果、麥片搭配調成粥,這樣既餓不著肚子,也保證了營養(yǎng)。若是連簡餐都沒時間吃,宵夜就要以稀粥、青菜、面條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不要立即運動或坐下。吃完后盡量做些伸展運動、揉揉腹部,在房間走走或到室外散散步。
不要吃太飽。夜晚人體器官代謝速度代謝率只有白天一半,因此七分飽即可。晚餐食物種類也要有所側重,建議多吃一些鈣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牛奶等。鈣有安神作用,有利提升睡眠質量。
不要太多應酬。國人習慣把應酬放在晚上,這種社交方式無形中拉長晚餐時間。建議盡可能把飯局等應酬安排在中午。晚飯最好按點回家吃,不僅對健康有利,還能增進家庭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