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
摘? ?要
從地理教師、高中社團、大學社團三個方面搭建了基于社團協(xié)作的地理天文學基礎教學新模式,指明了基于專題講座、實踐觀測、問題教學、影像欣賞的地理天文學基礎教學新嘗試,并反思了地理天文學基礎教學課堂質量如何提高、課程學習如何規(guī)范、課后評價如何加強等問題,以期為地理天文學基礎的教學落地提供指引。
關鍵詞
地理? 社團協(xié)作? 教學研究? 天文學基礎
天文學基礎教學面向對天文有興趣的高中學生,以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和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為目的[1]。囿于“飽滿緊湊”地理課時以及“難以為繼”的教師素養(yǎng),地理天文學基礎的教學一度淪為虛無縹緲的“空中花園”。為契合新課改“素養(yǎng)導向”“能力導向”“興趣導向”的呼求,必須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在此背景下,筆者通過梳理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以期為地理選修課的教學提供指引,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啟發(fā)借鑒。
一、社團協(xié)作:天文學基礎教學新模式
社團協(xié)作是利用大學天文社團專業(yè)人員對高中天文社團展開天文學基礎教學的新嘗試。一方面以興趣社團的形式對高中有志于天文學基礎學習的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利用大學社團成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對高中生的天文學基礎教學給予專業(yè)指導,同時地理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課程設計以及教育教學技能專長對大學社團成員予以專業(yè)幫助。從而使得三者協(xié)同合作、優(yōu)勢互補,促進天文學基礎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與最優(yōu)化。
社團協(xié)作背景下的天文學基礎教學是由高中社團、大學社團、地理教師三者構成的“教學共同體”。在此共同體中,地理教師承擔課程設計和監(jiān)督評價的任務,大學社團扮演課程開發(fā)和課程實施的角色,而高中社團主要起到反饋與評價的作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地理教師是社團協(xié)作的主導,高中社團是主體,大學社團是主心,共同指向地理天文學基礎教學的達成?;谏鐖F協(xié)作的天文學基礎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二、課程設計:天文學基礎教學新嘗試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以學生的基礎和需求為出發(fā)點,把握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豐富教學活動,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地理實踐教學[2]。因此,在開展天文學基礎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合作學習、問題學習、實踐學習、建構學習等先進學習理念,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突破天文學基礎本身固有的抽象性、復雜性,提升天文學基礎教學的有效性、趣味性?;诖?,筆者設計了如下四種課程類型。
1.專題講座:聚焦交互性
據美國最新學習方式分類學(ICAP)指出,學生學習方式主要可分為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建構學習、交互學習四種,其中學習方式越主動,學習層次越深入[3]。加入高中天文社團的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學習意愿以及較強的學習能力。因此,基于交互性的講座是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生成、社會交往、批判思考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會促進由“滿堂灌”的被動學習走向“意義性”的生成學習?;诮换バ缘膶n}講座課程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交互性的專題講座課程設計表
課程設計是教學設計的“航海圖”和“指南針”,在課程設計的框架下大學社團要歷經教學設計-修改完善-教學實施的過程。其核心是要貼合專題講座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從而保證課堂教學不會“失之偏頗”。在表1中,課程開發(fā)基本要求應兼顧簡潔性和操作性的統(tǒng)一,采用任務驅動或問題引領是輔助交互性講座開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地理教師幫助大學社團圍繞交互活動的設計應是教學設計的重中之重。
2.實踐觀測:聚焦建構性
“做中學”教育的精髓在于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親自驗證自己想法的學習行動,從而獲得意外的驚喜和成功的喜悅[4]。天文觀測是獲取天文知識和探索宇宙星空的“不二法門”,是契合地理實踐力要求的重要舉措。但失之“項目導向”的天文觀測勢必淪為走馬觀花式的看熱鬧,因此,匹配以“概述”“解釋”“寫出”“說明”等為特征的內部自主建構尤為必要?;谏鲜鲆?,天文觀測課程設計表如表2所示。
表2? 天文觀測課程設計表
在表2中,對衛(wèi)星、行星、恒星的觀測一方面有利于必修教學視野的拓展,另一方面考慮身邊熟悉天體的觀測更加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和興趣。同時,進行天體觀測時應摒棄由外到內的知識輸入,重視建構主義視角下由內到外的知識輸出。基于開放性的項目情境使得學生自我建構宏觀視野與空間思維。須指出的是,天文觀測不應該忽視授人以漁的方法傳授以及潛移默化的科學素養(yǎng)熏陶。
3.問題教學:聚焦思維性
基于問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規(guī)則、思維的發(fā)散、思維的關聯(lián)、思維的拓展等至關重要。天文學基礎由于其本身充滿了運動、變化、發(fā)展等想象元素,其本質內核恰好指向了思維培養(yǎng)的必要性。但思維培養(yǎng)指向的問題教學需要地理教師為大學社團提供切實可行的課程設計指導,具體課程設計如表3所示。
表3? ?“天文學基礎”問題教學課程設計表
問題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問題預設關乎問題教學的成敗,避免問題教學異化為“滿堂問”不僅需要地理教師為大學社團提供理論的課程設計指導,而且還需要為大學社團提供實踐的課堂教學糾偏。應當注意的是,打造“文本+圖片”或“文本+視頻”等形式的教學情境必須匹配問題鏈條方能引領思維的方向。同時,忽視對思維規(guī)則的總結與滲透無異于弱化天文學基礎教學的基本價值與功用。
4.影像欣賞:聚焦趣味性
人擁有兩個單獨的信息加工通道,即用于加工言語材料的言語通道和用于加工圖示材料的視覺通道[5]。影像視聽的有機結合或許能夠解釋學生為何喜歡教師采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聚焦影像視頻的天文學基礎教學不是嚴肅的探索求知,而是追求輕松的興趣激發(fā)。因此,地理教師一方面可以為大學社團指定相關高質量紀錄片,同時還應該指導大學社團預設相應問題用以啟智激趣?;诖?,“天文學基礎”影像課程設計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