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佳雯
差異性教學是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人人都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是新課程中指出要達到的數(shù)學教學要求。那什么是差異性教學呢?為什么要實施差異性教學呢?差異性教學在小學課堂上又該怎樣實現(xiàn)呢?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在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下,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那么,我們勢必要力求改變這一現(xiàn)狀。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差異性教學應運而生。如何在小學課堂上實現(xiàn)差異性教學呢?
一、樹立差異性教學觀
作為當代的教師,我們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觀、知識觀、教學觀、人才觀,更要建立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生態(tài)資源觀、多元智能觀、全納效能觀、差異發(fā)展觀和多維評價觀,差異教學正是從新的角度詮釋了這些教育觀。而差異性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特點,運用不同的手段或方式,才能促使學生都能獲得最大化的發(fā)展。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每個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發(fā)展都是不同的,他們對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對學習數(shù)學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是不一的,對數(shù)學知識的領會能力也千差萬別。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家庭、學校出發(fā),來到了小學,來到了班級。他們有著不同的性別,有著獨一無二的性格,有著千差萬別的處事方式。其性格、能力、環(huán)境的不同,必然造就他們在掌握知識方面的差異萬千。而這些,對他們在數(shù)學學習中一定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而教師如果不先從觀念上進行改變的話,忽略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仍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這勢必會導致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A好的學生,會認為老師講的我都會,不用再聽了,可以干自己的事情?;A差的學生,會認為老師講的,反正我都聽不懂,再努力也不明白。長此以往,既不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更會帶來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作為當代教師,一定要樹立差異性教學的觀念,只有從觀念上改變,才能帶動行動上的改變。
二、制定差異性教學目標
課前備課,是老師在上課前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在備課前,老師都會根據(jù)本課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差異性教學,就要求我們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水平,設定不同的目標,制定目標要符合班級中三類不同學生的狀況。中等生:建立適合他們的目標;優(yōu)等生:建立適合他們的目標,必要時準備相應材料;三、學困生:建立符合他們需求的教學目標,并準備相應材料。比如,在教學9加幾的時候,要求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湊十法”,并通過實際擺“小棒”的方法,進行正確的計算。(準備材料:小棒)對中間段的學生,要求初步理解并掌握“湊十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求理解并掌握“湊十法”,熟練計算,靈活應用于實際問題。
三、實施差異性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在以班級為教學單位的情況下,老師教授的內容是針對大部分的學生而言的,對于那些困難生,教師可提前分配預習任務,并告訴他們本堂課在教學中會出現(xiàn)的3個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帶著問題,去思考。當?shù)诙煸谥v新課時,他們對于本課教學內容,有著一定的了解,不會很無措。同時,在課堂上,給予他們一定的機會,來回答問題,他們經過更長時間的思考,可能答案相比其他人而言,語言不夠華麗,用詞不夠準確,但一定比他們在課堂上匆忙想到的要好。當然,老師在此要及時地肯定,鼓勵和表揚,從而,來增強孩子的信心,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對于那些優(yōu)等生,在課堂上,設置3個有他們發(fā)揮空間的問題,但是,要設置在不同的時間段,這樣,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不至于在課堂上缺少挑戰(zhàn),覺得都太過簡單,而失去興趣。當然,也要及時地進行修正、鼓勵、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有成就感。同時,課堂結束之前,給他們設置一道難題,課后,可以找老師交流討論,談談看法等。
四、布置差異性課堂作業(yè)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完成教學后,會給學生布置統(tǒng)一的作業(yè)。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會覺得壓力好大啊,太難了,怎么努力,錯的永遠比對的多,嚴重地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抄作業(yè)現(xiàn)象頻發(fā),屢禁不止。對基礎好的學生而言,很容易,沒什么難度,造成忽視小細節(jié),題目難的都對,題目簡單的,粗心現(xiàn)象頻發(fā)。所以,教師在結束教學后,在了解學生的情況下,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有差異性地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內容靈活,有自主選擇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能從中獲得滿足,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在布置作業(yè)方面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礎作業(yè),適合基礎薄弱的學生;第二層次基礎作業(yè)為主,同時有適量的提高題,適合基礎一般的學生;第三層次基礎作業(yè)+靈活應用、綜合性強的題目(一般五五或六四開),適合基礎好的學生。布置作業(yè)要花心思,時間控制在20到30分鐘。這樣有差異性的作業(yè)布置,既考慮到了學生的能力,又能有選擇的空間,使每個學生,都能“蹦一蹦,就夠得著”,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五、實施差異性課外輔導
上課只是針對大部分的學生而言,對那些基礎薄弱的和基礎好的學生,課堂上的時間,可能是不夠的。為了使他們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課后的培優(yōu)補差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利用起來。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老師一方面要給他補漏,另一方面,要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獲得提高。具體操作如下:針對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在學生完成課外作業(yè)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并彌補一些中間缺失的知識點。對基礎好的學生,在于利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的、有挑戰(zhàn)的問題。并對課外相關知識,進行補充與指導。這樣學生們都處在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狀態(tài),學習氛圍濃郁,效果顯著。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徐公橋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