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快樂是人們在感受外部事物帶給內心的愉悅、安詳、平和,滿足的精神狀態(tài)。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是人生的普遍要求。本文從《論語》出發(fā),探尋孔子所追求的快樂,孔子將修身、交友、立志作為獲得人生快樂的途徑??鬃诱f的快樂是超于物質的精神的快樂,再對比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快樂的追求,從中我們獲得一些啟示,使我們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怎樣去獲得真正的快樂。
關鍵詞:孔子;快樂;現(xiàn)實;物質
作者簡介:鄧朝嵐(1996.3-),女,漢族,四川米易人,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秘書學2015級學生,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是漢語言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5-0-01
快樂是人們在感受外部事物帶給內心的愉悅、平和,滿足的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持續(xù)的愉快心情。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生的普遍要求,本文從《論語》出發(fā),探尋孔子所追求的快樂,孔子將修身、交友、立志作為獲得人生快樂的途徑??鬃诱f的快樂是超于物質的精神快樂,他所追尋的是長久的快樂,再對比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追求的快樂,從中我們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做,怎樣去獲得真正的快樂。于丹在《論語心得》中說過:“《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而“樂”字在《論語》中出現(xiàn) 46 次之多,其中有關快樂的記錄有 14 條。可見,“樂”是孔子常常提及的一個范疇。那么孔子在《論語》中追求的是什么樣的快樂呢?他樂的是什么呢?我們在這個時代應該怎樣追求快樂?
一、安貧修身的快樂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浮云。”(《論語·述而》)孔子的快樂與物質生活和本身境遇無關,他可以吃粗糧,喝生水,彎著胳膊當作枕頭。不正當?shù)呢敻缓凸傥?,就像浮游在天上的云彩一般。把物質財富當作天際浮云一般。就是這樣安于貧窮,內心自足,不為利益熏心,就會有長足的快樂。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很多人沉迷于對名利的渴望,對物質的追求。人們認為的快樂就是對于自己欲望的滿足,但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因此人們得不到長久的快樂??鬃痈嬖V我們真正的快樂是正確看待富貴與貧賤,順境與逆境,超脫物質與名利的誘惑。就像人們常說的“孔顏之樂”一次孔子夸贊他的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保ā队阂病罚┛最佒畼芬环N超凡脫俗、怡然自得、蘊藏于生命深處且具有高度自省意識的精神愉悅。精神層面的快樂,做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這就是儒家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神秘快樂。顏回之所以能在物質條件簡陋的情況下不改其樂,是因為他能調節(jié)對待外在物質條件的態(tài)度。物質的匱乏,并不影響快樂的程度,精神上的快樂才會更加持久和滿足。所以那些為了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而不擇手段的人,他們不會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他們把“天際浮云”看作追尋的目標,怪不得他們會陷入痛苦,倍感壓力。
二、交友的快樂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相聚,來相見面,來相聊天,也不快樂?朋友相聚談心,會讓高興的事更高興。孟子說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闭嬲挠颜x是讓人感到精神層次的快樂,而在這發(fā)展迅速的社會中,交友變得困難,我們每天都會遇見很多人,但想要交真正的朋友,卻是十分困難。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焦慮、成功的渴望,都在催生人們的焦慮,都使我們感到孤獨,沒有交心的朋友可以傾述,可以分享自己的高興和喜悅。所以孔子說交有益的友,談彼此的心,真正的友誼是感到快樂并且溫暖,所以交友也是一種快樂
三、立志山水的快樂
子曰:“智者樂山,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薄奥斆鞯娜讼矚g水,仁愛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動,仁愛的人安靜。聰明的人常快樂,仁愛的人活久長?!鄙剿畼?,第一層意思是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在人心之中。感受天人合一,美善合一,這是忘我的快樂,超然于物質之外。樂山、樂水,回歸自然,去除社會的各種浮躁,使人恢復被社會損傷的心,達到心境的快樂?;貧w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每一次靈魂的跳動,現(xiàn)在許多都市人一直都忙于追求物質的生活,但每逢假期,各個旅游景點人數(shù)爆滿,想要去看風景的人看到的是巍巍大山下,一望無際的人頭,擠都擠不過來,哪里還有欣賞山水的心。第二層意思是寄情立志于山水,是感受山的博大和堅強,感受水的柔和與寬廣,使我們的性格也像山一樣堅強、像水一樣包容,立志做個頂天立地的人,有夢想也是一種快樂
李澤厚《論語今讀》中也說“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是‘樂感文化快樂的根本在心而不在境?!边@就意味著快樂是人人可以獲得,時時可以實現(xiàn)的東西,但關鍵的問題在于是人們是否具備獲得快樂的修養(yǎng)和心境。其次,快樂是學有所得和生活的體驗。這就意味著人生之樂的獲得源自修身、交友、立志。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事實都證明,那些立志于精神快樂的人所享受的人生之樂,遠遠較普通人持久,而現(xiàn)代人的生活,對快樂的追求在物不在心,對于財富的追逐,對名利的渴望,升職加薪,升官發(fā)財,太多物質的東西使人們越來越感到快樂的缺失,甚至欲望擾亂內心產(chǎn)生焦慮。所以孔子對快樂的追求,立足于生活,體現(xiàn)了對單純追求物質欲望的鄙視,引導人們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將快樂賦予特定的審美內涵和具體行為,有利于人們人生境界的提升,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
[2]安德義·論語解讀[M].中華書局2008.
[3]于丹·論語心得[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孔子的快樂觀及其當代價值李金澤(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政治學院,江蘇南京210095).